《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阿膠丸,治婦人癆嗽,並嗽血、唾、咯血。
阿膠(炒),生地黃,卷柏葉,山藥,大蘇根,五味子,雞蘇(各一兩),柏子仁(微炒),人參,防風,麥門冬(去心。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麥門冬湯或浮小麥濃煎湯下。
清金散,治癆嗽。
甘草,黃芩,桑白皮,防風(各一兩),杏仁(去皮尖,二十七粒),人參,茯神(各半兩),麥門冬(一兩),
以前五味用米泔浸一宿,曬乾,次入人參、茯神、麥冬三味。同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黃蠟一豆大煎八分,食後服。
蛤蚧散,治肌瘦、咯血、肺痿等疾。
蛤蚧(一全對,酒浸,酥炙),知母,貝母(去心),人參,甘草,杏仁(去皮尖,麩炒),枇杷葉(拭去毛,炒),鹿角膠(粉炒。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盞半,加桑白皮煎八分,溫服,日三夜二服。
補肺湯,治癆嗽肺虛者。
桑白皮,熟地黃,人參,紫菀茸,黃耆,川五味子(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入蜜少許,食後溫服。
鱉甲煎,專治婦人癆嗽。
雄鱉(一枚,重一斤),杏仁(去皮尖),北柴胡,貝母(去心),知母(各四兩),
上除鱉外,諸藥細銼,以好酒五升入鍋內,將活鱉在中,以藥和停圍定,上用板子石壓,令鱉在藥內吃酒藥,候來日,卻以慢火煮,候酒盡為度。卻取鱉令患人吃盡,次將鱉甲用醋煮黃,入在前項諸藥內,焙乾,
為細末,用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不拘時,米飲送下三十丸。
子芩散,涼心肺,解勞除熱,調和榮衛。
黃耆(一兩),白芍藥,子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苦桔梗,乾生地黃(各半兩),
上為粗未,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姜三片,煎一盞半,入藥末三錢,煎至七分,溫服。
豬肚丸,治骨蒸癆熱,唇紅氣粗口乾,遍身壯熱,或多虛汗,飲食不進,大腸秘澀,小便赤,並效。
青蒿,鱉甲(醋炙),北柴胡,木香,生乾地黃(各一兩),青皮,宣黃連(二兩),
上為末,以豬肚一個洗淨,入藥在內系定,蒸令極爛,研如泥,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日午、臨晚各一服,湯下,忌濕熱面毒物。
加味四君子湯,治癆嗽尤妙。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秦艽,黃蠟(各等分),
上咀,每服半兩,水煎服。藥後止可食淡煮豬蹄肉,仍須先煮熟肉,去原汁,再以白湯熟煮。仍忌房勞,一切生冷,魚腥,咸毒醃藏等物,無不痊愈。修合藥及煎藥俱勿使患人知之,大有效驗。
黃耆丸,治婦人骨蒸煩熱,四肢羸瘦,疼痛口乾,心燥不眠臥。
黃耆,麥門冬(去心),茯神,北柴胡,甘草,生乾地黃(各一兩),酸棗仁(炒),郁李仁,杏仁(去皮尖),枸杞子,人參,黃芩(各三分),百合,枳殼,赤芍藥,知母(各半兩),鱉甲(二兩,制)
白話文:
藥方
**阿膠丸:**治療婦女因勞損引起的咳嗽,包含咳血、吐血、咯血等症狀。 藥材包含:炒過的阿膠、生地黃、卷柏葉、山藥、大蘇根、五味子、雞蘇(各一兩)、微炒過的柏子仁、人參、防風、去心的麥門冬(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如彈珠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細嚼後,用麥門冬湯或濃煎的浮小麥湯送服。
**清金散:**治療勞損引起的咳嗽。 藥材包含:甘草、黃芩、桑白皮、防風(各一兩)、去皮尖的杏仁(二十七粒)、人參、茯神(各半兩)、麥門冬(一兩)。 先將甘草、黃芩、桑白皮、防風、杏仁五味藥材用米泔水浸泡一夜,曬乾後,再加入人參、茯神、麥冬三味藥材,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如豆子大小的黃蠟,煎煮至八分,飯後服用。
**蛤蚧散:**治療肌肉消瘦、咯血、肺痿等疾病。 藥材包含:蛤蚧(一對,用酒浸泡後,用酥油炙烤)、知母、去心的貝母、人參、甘草、去皮尖並用麩皮炒過的杏仁、擦去毛並炒過的枇杷葉、用粉炒過的鹿角膠(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盞半,加入桑白皮煎煮至八分,溫服,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
**補肺湯:**治療因勞損引起的咳嗽,且伴隨肺虛的症狀。 藥材包含:桑白皮、熟地黃、人參、紫菀茸、黃耆、川五味子(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加入少許蜂蜜,飯後溫服。
**鱉甲煎:**專門治療婦女因勞損引起的咳嗽。 藥材包含:雄鱉(一隻,重一斤)、去皮尖的杏仁、北柴胡、去心的貝母、知母(各四兩)。 除了鱉之外,其他藥材都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入好酒五升,將活鱉放在藥材中間,再將藥材圍繞在鱉的周圍,用板子和石頭壓住,讓鱉在藥材中吃酒藥。隔天,用慢火煮,直到酒煮乾。然後取出鱉,讓病人吃完。接著將鱉甲用醋煮黃,加入之前的藥材中,烘乾, 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三十丸。
**子芩散:**清涼心肺,解除疲勞產生的熱,調和營衛(身體的營養和防禦系統)。 藥材包含:黃耆(一兩)、白芍藥、子芩、人參、白茯苓、麥門冬、苦桔梗、乾生地黃(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先用竹葉一握、小麥七十粒、水三盞、薑三片,煎煮至一盞半,再加入藥末三錢,煎至七分,溫服。
**豬肚丸:**治療因骨蒸引起的勞熱,症狀包含嘴唇紅、呼吸急促、口乾、全身發熱、虛汗多、食慾不振、大便乾澀、小便赤黃等,皆有療效。 藥材包含:青蒿、醋炙的鱉甲、北柴胡、木香、生乾地黃(各一兩)、青皮、宣黃連(二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將一個豬肚洗淨,放入藥末,綁好,蒸至極爛,研成泥狀,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中午和晚上睡前各服用一次,用湯送服。忌食濕熱的食物和有毒性的食物。
**加味四君子湯:**治療勞損引起的咳嗽,效果尤佳。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秦艽、黃蠟(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切成粗塊,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服。服藥後只能吃清淡煮過的豬蹄肉,且需先將肉煮熟,去除原湯汁,再用白水煮熟。同時需禁慾,忌食生冷、魚腥、鹹毒醃漬等食物,即可痊癒。製作和煎藥時,不要讓病人知道,效果會更好。
**黃耆丸:**治療婦女因骨蒸引起的煩熱,四肢消瘦、疼痛、口乾、心煩、失眠等症狀。 藥材包含:黃耆、去心的麥門冬、茯神、北柴胡、甘草、生乾地黃(各一兩)、炒過的酸棗仁、郁李仁、去皮尖的杏仁、枸杞子、人參、黃芩(各三分)、百合、枳殼、赤芍藥、知母(各半兩)、製過的鱉甲(二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不限時間,用米湯送服。
**(華佗) 地黃煎丸:**解除疲勞,促進肌肉生長,增進食慾,活血,滋養心臟。 藥材包含:生地黃汁、杏仁汁、生薑汁、藕汁(各五升)、薄荷汁、鵝梨汁(各一升)、法酒(二升)、沙蜜(四升)。 將上述藥材用慢火煮成膏狀,再加入以下藥材: 北柴胡(三兩)、木香、人參、茯苓、山藥、柏子仁、遠志、枳實、白朮(各一兩)、秦艽、桔梗(各三兩)、麝香(五分)、酒洗過的熟地黃(四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之前的膏藥混合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飯後用甘草湯送服二十丸。
**地仙散:**治療骨蒸引起的肌膚發熱,各種勞熱煩躁,能夠生津液。 藥材包含:地骨皮(二兩)、防風、麥門冬(各一兩)、炙甘草(半兩)。 將上述藥材切成小塊,每次服用三錢,加入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