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3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一 (32)

1. 外科附方

托裡當歸湯,治潰瘍氣血俱虛,發熱,及瘰癧,諸癰。不問腫漬,皆宜服之。久服能收瘡口。

當歸,黃耆,人參,熟地黃(酒洗),川芎,芍藥(各一錢),柴胡,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加減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玉莖患瘡,或便毒懸癰,小便赤澀,或陰囊腫痛,或潰爛作痛,睪丸懸掛,痔漏脹痛,並治。

龍膽草(酒洗,炒),澤瀉(各一錢),車前子(微炒),木通,黃芩,生地黃(酒洗),歸尾(酒洗),山梔(炒),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食前服。濕盛加黃連,大便秘加大黃。

當歸郁李仁湯,治痔漏,大便結硬,肛門下墜,苦痛難忍。

歸尾(酒洗),郁李仁,澤瀉,生地黃,大黃(酒炒),枳實,蒼朮,秦艽(各二錢),大麻仁(錢半),皂角(一錢,研末)

上水二盞煎八分,入皂角末,空心服。

秦艽防風湯,治痔漏結燥,大便作痛。

秦艽,防風,當歸(酒洗),白茯苓,白朮(各錢半),黃柏,陳皮,柴胡,大黃(煨),澤瀉(各一錢),紅花,桃仁(去皮尖,研),升麻,甘草(炙。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服。

加味四君子湯,治痔漏下血,面色痿黃,脾胃虛弱,四肢乏力,飲食無味,中氣下陷不能攝血,致便血不禁。

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白扁豆(炒),甘草(炙。各五分),

為末,每服三錢,滾白湯調下。

除濕和血湯,治陽明經濕熱,便血腸痛。

生地黃,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炙甘草,黃耆(各一錢),芍藥(錢半),升麻(七分),當歸身(酒洗),蒼朮,秦艽,陳皮,肉桂,熟地黃(酒浸。各三分),

水二盞煎八分,空心稍熱服。

槐花散,治腸風臟毒下血。

槐花,生地黃(酒洗,蒸),青皮,白朮,荊芥穗(各六分),川芎(四分),當歸(酒洗),升麻(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米飲調下。

參苓白朮散,大病瘡瘍愈後,脾胃不和,飲食少,或吐嘔泄瀉。

人參,茯苓,白朮,蓮子(去皮尖),白萹豆(姜炒),砂仁,桔梗,山藥(炒),炙甘草,薏苡仁(炒。各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石菖蒲煎湯調下。

小烏沉湯,治氣不調和,便血不止。

烏藥(一兩),炙甘草(二錢),香附米(四兩,醋製)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

枳殼散,治便血,及婦人經候不調,手足煩熱,夜多盜汗,胸膈痞。

枳殼(二錢),半夏曲,赤芍藥,柴胡,黃芩(各錢半),

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八分,食後服。

連翹飲子,治結核不散,初起宜服,數劑之後不消,兼服八珍湯。

連翹,川芎,栝蔞仁(研),皂角刺(炒),甘草節,橘葉,青皮(去白),桃仁(各一錢),

白話文:

托裡當歸湯,治療潰瘍傷口氣血虛弱,引起發熱,以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各種癰瘡。不論是腫脹還是潰爛,都適合服用。長期服用可以幫助傷口癒合。

藥材:當歸、黃耆、人參、熟地黃(用酒洗過)、川芎、芍藥(各一錢)、柴胡、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加減龍膽瀉肝湯,治療肝經濕熱,導致陰莖生瘡,或因毒素引起的懸癰(指瘡腫高起如懸掛),小便赤黃且排尿困難,或陰囊腫痛,或潰爛疼痛,睪丸下墜,痔瘡腫脹疼痛等症狀,均可治療。

藥材:龍膽草(用酒洗過再炒)、澤瀉(各一錢)、車前子(稍微炒過)、木通、黃芩、生地黃(用酒洗過)、當歸尾(用酒洗過)、山梔子(炒過)、炙甘草(各五分)

用法: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飯前服用。如果濕氣過重,加入黃連;如果便秘,加入大黃。

當歸郁李仁湯,治療痔瘡、大便乾硬、肛門下墜、疼痛難忍。

藥材:當歸尾(用酒洗過)、郁李仁、澤瀉、生地黃、大黃(用酒炒過)、枳實、蒼朮、秦艽(各二錢)、大麻仁(一錢半)、皂角(一錢,磨成粉)

用法: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加入皂角粉,空腹服用。

秦艽防風湯,治療痔瘡乾結、大便時疼痛。

藥材:秦艽、防風、當歸(用酒洗過)、白茯苓、白朮(各一錢半)、黃柏、陳皮、柴胡、大黃(煨過)、澤瀉(各一錢)、紅花、桃仁(去皮尖磨成粉)、升麻、甘草(炙)(各五分)

用法: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

加味四君子湯,治療痔瘡出血,面色萎黃,脾胃虛弱,四肢乏力,食慾不振,中氣下陷無法控制血液,導致持續便血。

藥材:人參、白朮、茯苓、黃耆、白扁豆(炒過)、甘草(炙)(各五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滾燙的白開水沖服。

除濕和血湯,治療陽明經濕熱,導致便血、腸痛。

藥材:生地黃、牡丹皮、生甘草(各五分)、炙甘草、黃耆(各一錢)、芍藥(一錢半)、升麻(七分)、當歸身(用酒洗過)、蒼朮、秦艽、陳皮、肉桂、熟地黃(用酒浸泡)(各三分)

用法: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分,空腹稍微加熱服用。

槐花散,治療腸風、臟毒引起的便血。

藥材:槐花、生地黃(用酒洗過蒸過)、青皮、白朮、荊芥穗(各六分)、川芎(四分)、當歸(用酒洗過)、升麻(各一錢)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米湯沖服。

參苓白朮散,治療大病或瘡瘍痊癒後,脾胃不和,食慾不佳,或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藥材:人參、茯苓、白朮、蓮子(去皮尖)、白扁豆(用薑炒過)、砂仁、桔梗、山藥(炒過)、炙甘草、薏苡仁(炒過)(各二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石菖蒲煎湯沖服。

小烏沉湯,治療氣機不調和,導致持續便血。

藥材:烏藥(一兩)、炙甘草(二錢)、香附米(四兩,用醋製過)

用法:將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鹽水沖服。

枳殼散,治療便血,以及婦女月經不調,手足煩熱,夜間盜汗,胸部感覺悶脹等症狀。

藥材:枳殼(二錢)、半夏曲、赤芍藥、柴胡、黃芩(各一錢半)

用法:加水兩碗,放入生薑三片、紅棗兩枚,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連翹飲子,治療結核未消散,初期服用有效,如果服用數劑後仍未消散,可同時服用八珍湯。

藥材:連翹、川芎、栝蔞仁(磨成粉)、皂角刺(炒過)、甘草節、橘葉、青皮(去白)、桃仁(各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