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30)
卷之八十一 (30)
1. 外科附方
生地黃丸,許白雲: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自汗。時疫氣大行,醫見寒熱,作傷寒治以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劇。予診三部,無寒邪,但肝脈弦長,上魚際,宜用抑陰之藥,遂用此。
秦艽,黃耆,柴胡(各半兩),赤芍藥,生地黃(一兩,酒蒸,搗膏)
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湯下,日進二服。
三品錠子
上品,去十八種痔。
白礬(二兩),乳香(三錢半),沒藥(三錢半),牛黃(三錢),白砒(一兩零五分),
中品,去五痔、五漏,及翻花瘤、氣飲。
白礬(二兩),白砒(一兩三錢),乳香,沒藥(各三錢),
下品,治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謂之惡證。
白礬(二兩),白砒(一兩半),乳香,沒藥(各二錢半),牛黃(二分),
先將砒末入紫泥罐內,次用礬末蓋之,炭火煅,令煙盡,取出,研極細,糯米糊為錠子如線香,陰乾。紝瘡內,三四次,年深五次,其根自潰。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幹上亦可。
托裡養榮湯,治瘰癧、流注及一切不足之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惡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睡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黃耆,當歸(酒洗),川芎,芍藥,白朮(各一錢),五味子(炒研),麥門冬,甘草(各五分),生地黃(酒洗,蒸半日)
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後服。
方脈流氣飲,治瘰癧、流注及鬱結腫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咽塞不通,脅腹膨脹,嘔吐不食,上氣喘急咳嗽痰,或面目四肢俘腫,大小便秘。
紫蘇,青皮,當歸(酒洗),芍藥(炒),烏藥,茯苓,枳實,桔梗,半夏,川芎,黃耆(炙),防風,陳皮(去白。各一錢),炙甘草,木香,大腹皮,檳榔,枳殼(炒。各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後服。
加減八味丸,治諸瘡愈後,口乾渴,甚則舌黃,及未患先渴。此腎水枯竭,不能上潤,以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既濟,故心煩躁渴,小便頻數。或白濁陰痿,飲食不多,肌膚漸削,或腿腫膝瘦,服此以升腎水降心火,諸證頓止。
五味子(二兩),山茱萸肉,牡丹皮,山藥(各一兩),茯苓,澤瀉(切片蒸,焙),桂心(各半兩),生地(二兩,酒拌蒸,搗膏)
上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五更初未語前或空心淡鹽湯下。
香砂六君子湯,治脾胃不健,食少作嘔,或過服涼藥致傷脾胃。
六君子湯(加藿香、砂仁)
水盞半,姜二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不換金正氣散,治瘡瘍,脾氣虛弱,寒邪相搏,痰停胸膈,以致發寒熱,服此,正脾氣則痰自消,寒熱不作。
白話文:
生地黃丸
一位尼姑師父患了奇怪的病,身體疲倦無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臉色發紅,心中煩躁,有時還會自己出汗。當時正值瘟疫流行,醫生看到她忽冷忽熱,就當作傷寒來治療,用了大柴胡湯和小柴胡湯等藥方,結果幾天後病情更加嚴重。我診斷後,發現她沒有寒邪的症狀,只是肝脈弦長,而且向上延伸到手掌的大魚際部位,這是陰虛的表現,應該用滋陰的藥物,於是就用了這個藥方。
藥方內容:秦艽、黃耆、柴胡(各15克),赤芍藥、生地黃(30克,用酒蒸過後搗成膏狀)。
將前面幾味藥研磨成粉末,加入生地黃膏,再加入少量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顆,用烏梅湯送服,一天服用兩次。
三品錠子
分為上、中、下三品,各有不同的療效:
上品:可以去除十八種痔瘡。
藥方:白礬(60克),乳香(10.5克),沒藥(10.5克),牛黃(9克),白砒(31.5克)。
中品:可以去除五種痔瘡、五種瘻管,以及翻花瘤和氣飲。
藥方:白礬(60克),白砒(39克),乳香、沒藥(各9克)。
下品:可以治療瘰癧、氣核、疔瘡、發背、腦疽等惡性疾病。
藥方:白礬(60克),白砒(45克),乳香、沒藥(各7.5克),牛黃(0.6克)。
製作方法:先將白砒粉末放入紫砂罐中,再用白礬粉末蓋住,用炭火煅燒,直到煙霧散盡。取出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糯米糊做成如同線香粗細的錠狀,在陰涼處晾乾。使用時,將藥錠放入瘡口內,一般三到四次,病情嚴重者五次,瘡根就會自行潰爛。如果瘡口在外面,可以用蜜水調和藥粉塗抹,乾燥的瘡口也可以直接塗抹。
托裡養榮湯
可以用來治療瘰癧、流注以及各種虛弱的症狀。對於瘡瘍不化膿,或是不潰破,或是潰破後發熱怕冷,肌肉消瘦,食慾不佳,睡不安穩,盜汗不止等症狀都有療效。
藥方:人參、黃耆、當歸(用酒洗過)、川芎、芍藥、白朮(各3克),五味子(炒過研磨)、麥門冬、甘草(各1.5克),生地黃(用酒洗過,蒸半天)。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方脈流氣飲
可以用來治療瘰癧、流注、鬱結腫塊,或是走竄疼痛,或是胸悶不舒,咽喉堵塞不通,脅肋腹部脹滿,嘔吐不食,氣喘急促咳嗽有痰,或是面目四肢浮腫,大小便秘等症狀。
藥方:紫蘇、青皮、當歸(用酒洗過)、芍藥(炒過)、烏藥、茯苓、枳實、桔梗、半夏、川芎、黃耆(炙烤過)、防風、陳皮(去掉白色的部分,各3克),炙甘草、木香、大腹皮、檳榔、枳殼(炒過,各1.5克)。
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加減八味丸
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瘡瘍痊癒後,出現口乾舌燥,嚴重時舌苔發黃,或是還沒生病就覺得口渴。這是由於腎水枯竭,不能向上滋潤,導致心火上炎,水火不能平衡,所以才會心煩口渴,小便頻繁。或是出現遺精、陽痿、食慾不佳、肌肉逐漸消瘦,或是腿腫膝蓋變細等情況。服用此藥可以提升腎水、降低心火,各種症狀就會立刻停止。
藥方:五味子(60克),山茱萸肉、牡丹皮、山藥(各30克),茯苓、澤瀉(切片蒸過再烘乾)、桂心(各15克),生地(60克,用酒拌勻蒸過後搗成膏狀)。
將前面幾味藥研磨成粉末,加入生地黃膏,再加入少量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同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六七十顆,在清晨五更時,還沒說話前或空腹時,用淡鹽水送服。
香砂六君子湯
可以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佳,容易嘔吐,或是因為服用過多寒涼藥物而損傷脾胃的症狀。
藥方:六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入藿香、砂仁。
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兩片、紅棗一顆,煎煮至剩七分,飯後稍過一段時間服用。
不換金正氣散
可以用來治療瘡瘍,是由於脾氣虛弱,寒邪入侵,痰液停留在胸膈,導致發冷發熱。服用此藥可以振奮脾氣,痰液自然就會消散,寒熱的症狀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