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23)
卷之八十一 (23)
1. 外科附方
清心蓮子飲,治心經蘊熱,小便赤澀,或莖痛竅痛,及上下虛,心火上炎,口苦咽乾,煩躁作渴,發熱,小便白濁,夜安靜,晝發熱。
黃芩(炒),黃耆,人參,赤茯苓,麥門冬(去心),石蓮子(去心。各一錢),地骨皮,車前子(微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二盞煎八分,空心食前服。
滋腎丸,治下焦陰虛,小便澀滯,或膝無力,陰汗陰痿,或足熱不履地,不渴而小便秘。
黃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一兩),肉桂(二錢),
上為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百沸湯送下。
木香餅,治一切氣滯結腫,或痛或悶,及風寒所傷作痛並效。
木香(一錢,為末),生地黃(一兩,杵膏)
上和勻,量患處大小作餅,置腫上,以熱熨斗熨之。
乳香定痛散,治瘡痛不可忍。
乳香,沒藥(各二錢),寒水石(煅),滑石(各四錢),冰片(一分),
上為細末,搽敷患處,痛即止,甚妙。此方乳、沒性溫,佐以寒劑制之,故寒熱之痛皆有效也。
解毒散,治一切蛇蟲惡獸所傷,重者毒氣入腹,則眼黑口噤,手足強直。此藥平易,不傷氣血,大有神效,不可以易而忽也。
明礬,甘草(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不拘時,冷水調下,更敷患處。
當歸飲子
治血燥作癢,及風熱瘡疥、瘙癢作痛。
當歸(酒洗),川芎,白芍藥,防風,地黃(酒洗),白蒺藜,荊芥(各錢半),黃耆,何首烏,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食後服。
六味地黃丸(即腎氣丸)治腎氣素虛,不交於心,津液不降,痰逆白濁。
乾山藥(炒),山茱萸肉(酒拌),熟地黃(酒蒸,搗。各四兩),白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兩),
除地黃搗膏,其餘為末,加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滾湯或鹽湯、溫酒任下。
炙甘草湯,治懸癰腫痛,或發熱,不問腫潰,神效。
大甘草(一兩,切作三節)
用澗流水一盞浸透,慢火炙乾,仍投前水浸透,又炙又浸,水盡為度。細銼,以無灰酒一碗,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回陽玉龍膏,治癰腫,堅硬不痛,肉色不變,久而不潰,或潰而不斂,或筋攣骨痛,及一切冷證。
草烏(三兩,炒),南星(炮),均姜(炮),白芷,赤芍藥(炒。各一兩),肉桂(半兩),
為末,蔥湯調搽。
人參平肺散,治心火克肺為肺痿,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咽嗌不利。
人參,陳皮(去白),甘草(炙),地骨皮(各五分),茯苓,知母(炒。各七分),青皮,天門冬,五味子(各四分),桑白皮(炒,一錢),
水二盞,姜三片,煎七分,食後服。
如聖柘黃丸,治肺癰,咳而腥臭,或吐膿瘀,並效。肺家諸方,唯此為第一,極妙。
白話文:
清心蓮子飲,治療心經有熱,小便顏色赤黃、排尿困難或疼痛,或是陰莖、尿道口疼痛,以及體質虛弱,心火上炎引起的口苦、咽喉乾燥、煩躁口渴、發熱、小便混濁,晚上安靜,白天發熱的狀況。
藥材:黃芩(炒過)、黃耆、人參、赤茯苓、麥門冬(去心)、石蓮子(去心,以上各一錢),地骨皮、車前子(稍微炒過,以上各五分),甘草(烤過,三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空腹、飯前服用。
滋腎丸,治療下焦(指腰部以下)陰虛,小便不順暢、排尿困難,或是膝蓋無力、陰部出汗、陰莖痿軟,或是腳底發熱不敢踩地,不口渴但小便不順暢。
藥材:黃柏(用酒炒過)、知母(用酒炒過,以上各一兩),肉桂(二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水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一百丸,用剛燒開的熱水送服,空腹服用。
木香餅,治療各種因氣滯引起的腫塊,不論是疼痛或悶脹,以及因風寒引起的疼痛都有效。
藥材:木香(一錢,磨成粉末),生地黃(一兩,搗成泥)。
用法:將以上藥材混合均勻,依照患部大小製成藥餅,敷在腫塊上,用熱熨斗熨燙。
乳香定痛散,治療疼痛難忍的瘡。
藥材:乳香、沒藥(各二錢),寒水石(煅燒過)、滑石(各四錢),冰片(一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塗敷在患處,疼痛就會立刻停止,效果非常好。這個方子利用乳香、沒藥性溫的特性,搭配寒性的藥材來調和,所以無論寒熱引起的疼痛都有效。
解毒散,治療各種蛇蟲野獸咬傷,嚴重者毒氣入腹,會導致眼睛發黑、嘴巴緊閉、手腳僵硬。這個藥方性質平和,不會傷害氣血,效果非常好,不可輕忽。
藥材:明礬、甘草(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不拘時間,用冷水調服,同時敷在患處。
當歸飲子,治療因血燥引起的皮膚搔癢,以及風熱引起的瘡疥、搔癢、疼痛。
藥材:當歸(用酒洗過)、川芎、白芍藥、防風、地黃(用酒洗過)、白蒺藜、荊芥(各一錢半),黃耆、何首烏、甘草(各五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煎煮至剩八分,飯後服用。
六味地黃丸(又名腎氣丸),治療因腎氣虛弱,無法上達心臟,導致津液不能下行,痰多、尿白濁的狀況。
藥材:乾山藥(炒過)、山茱萸肉(用酒拌過)、熟地黃(用酒蒸過,搗成泥,以上各四兩),白茯苓、澤瀉、牡丹皮(各三兩)。
用法:將熟地黃搗成泥,其餘藥材磨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用滾燙的開水或鹽水、溫酒送服皆可。
炙甘草湯,治療懸癰腫痛,或發熱,不論腫塊是否潰爛,都非常有效。
藥材:大甘草(一兩,切成三節)。
用法:將甘草用澗水(山澗流下的水)浸透,用慢火烤乾,再放入原來的浸泡水中浸透,反覆烤乾、浸泡,直到水完全用完。將甘草切碎,用沒有灰燼的酒(指酒色清澈,沒有雜質的酒)一碗煎煮至剩七分,去渣,空腹服用。
回陽玉龍膏,治療癰腫堅硬不痛,皮膚顏色不變,久久不消腫,或是潰爛後無法收口,或是筋骨攣縮疼痛,以及各種寒性病症。
藥材:草烏(三兩,炒過)、南星(炮製過)、均姜(炮製過)、白芷、赤芍藥(炒過,以上各一兩),肉桂(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蔥湯調和後塗抹患處。
人參平肺散,治療因心火剋肺導致的肺痿,症狀有咳嗽喘息、想吐、痰液很多、胸悶、咽喉不利。
藥材:人參、陳皮(去白)、甘草(烤過)、地骨皮(各五分),茯苓、知母(炒過,各七分),青皮、天門冬、五味子(各四分),桑白皮(炒過,一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和三片薑一起煎煮至剩七分,飯後服用。
如聖柘黃丸,治療肺癰,咳嗽帶腥臭味,或吐出膿血,效果非常好。在治療肺部疾病的眾多藥方中,此方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