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22)
卷之八十一 (22)
1. 外科附方
消風散,治風熱癮疹瘙癢,及婦人血風,或頭皮腫癢,或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鼻流清水,嚏噴聲重,耳作蟬鳴。
陳皮(半兩),甘草(炙),人參,茯苓,荊芥穗,防風,川芎,白殭蠶(炒),蟬蛻(各二兩),厚朴(半兩,薑汁炒),藿香,羌活(一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瘡癬溫酒下。
五積散,治風寒濕毒客於經鉻,致筋攣骨痛,或腰腳痠疼,或身體拘重痛。
蒼朮(二錢半),桔梗(錢半),陳皮(去白,六分),白芷(三分),甘草,當歸(酒浸),川芎,白芍藥(炒),半夏(制),茯苓(各三分),麻黃(六分),乾薑(炮,四分),枳殼(六分),桂心(五分),厚朴(姜炒,四分),
四生丸,治血風,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渾身瘙癢,或麻痹不知痛癢。
地龍,殭蠶(炒去絲),白附子(生),五靈脂,草烏(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茶酒任下。或為細末,酒調服。
大防風湯,治三陰之氣不足,風邪乘之,兩膝作痛,久則膝大腿細,名曰鶴膝風,乃敗證也,非此不治。又治痢後腳痛緩弱,不能行步,或腿腫痛。
附子(炮,一錢),白朮(炒),羌活,人參(各一錢),川芎(錢半),防風(二錢),甘草(炙,一錢),牛膝(酒浸,一錢),當歸(酒洗,二錢),黃耆(炙,二錢),芍藥(一錢),杜仲(薑製,二錢),生地黃(忌鐵器,酒浸蒸半日。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空心服。愈後尤宜調攝,更服還少丹,或加桂,以行地黃之滯。
若脾胃虛寒之人,宜服八味丸。
蘆薈丸,治下疳,潰爛作痛,及小兒疳積發熱,口鼻生瘡,或牙齦腫痛。
胡黃連,黃連,蘆薈,木香,白蕪荑(炒),白雷丸,青皮,鶴蝨草(各一兩),麝香(三錢),
上為末,蒸餅丸麻子大。每服空心米湯下。
黃連丸,治大腸有熱下血
黃連,吳茱萸(各等分),
上熱湯拌濕,罨二日,同炒,揀出,各另研為末,亦各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糞前紅,服茱萸丸;糞後紅,服黃連丸,俱酒下。
塌腫湯,治婦人陰戶生瘡,或腫或痛,或膿水淋漓。
甘草,乾漆(各三兩),黃芩,當歸,生地黃,川芎(各二兩),龜板(五兩),
用水數碗煎良久,去渣,塌洗患處。
菖蒲散,治婦人陰戶腫痛,月水澀滯。
菖蒲,當歸(各二錢),秦艽(七錢半),吳茱萸(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空心蔥湯送下。更以枳實炒熱,頻熨患處。若陰內膿水淋漓,或癢痛,以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白朮、茯苓煎服,更用塌腫湯洗。
白話文:
消風散,治療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紅疹搔癢,以及婦女的血風病,或是頭皮腫癢,或是各種風邪向上侵襲,導致頭暈眼花、脖子和背部僵硬、流鼻涕、打噴嚏聲音很重、耳朵出現蟬鳴聲。
藥材包括:陳皮(半兩)、炙甘草、人參、茯苓、荊芥穗、防風、川芎、炒白殭蠶、蟬蛻(各二兩)、厚朴(半兩,用薑汁炒)、藿香、羌活(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清茶水調和後服用。如果是治療瘡癬,可以用溫酒送服。
五積散,治療風寒濕邪侵入經絡,導致筋脈攣縮、骨頭疼痛,或是腰腿痠痛,或是身體沉重疼痛。
藥材包括:蒼朮(二錢半)、桔梗(錢半)、陳皮(去白,六分)、白芷(三分)、甘草、當歸(用酒浸泡)、川芎、炒白芍藥、製半夏、茯苓(各三分)、麻黃(六分)、炮乾薑(四分)、枳殼(六分)、桂心(五分)、厚朴(用薑炒,四分)。
四生丸,治療血風病,導致關節疼痛、無法舉動,或是行走困難,全身搔癢,或是麻木不知痛癢。
藥材包括:地龍、炒白殭蠶(去除絲)、生白附子、五靈脂、草烏(去除皮尖。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糊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也可以磨成細末,用酒調和後服用。
大防風湯,治療三陰之氣不足,被風邪侵襲,導致兩膝疼痛,時間久了會變成膝蓋腫大、大腿變細,這種病叫做鶴膝風,是一種病情嚴重的疾病,其他方法難以治癒。也治療痢疾之後腳痛虛弱,無法行走,或是腿部腫痛。
藥材包括:炮附子(一錢)、炒白朮、羌活、人參(各一錢)、川芎(錢半)、防風(二錢)、炙甘草(一錢)、牛膝(用酒浸泡,一錢)、當歸(用酒洗,二錢)、炙黃耆(二錢)、芍藥(一錢)、薑製杜仲(二錢)、生地黃(忌用鐵器,用酒浸泡蒸半天,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合為一服。用水兩碗,加入生薑三片,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病好之後更要注意調養,可以再服用還少丹,或是加入桂枝,來幫助消化生地黃的滯膩。
如果脾胃虛寒的人,應該服用八味丸。
蘆薈丸,治療下疳,潰爛疼痛,以及小兒疳積發熱、口鼻生瘡,或是牙齦腫痛。
藥材包括:胡黃連、黃連、蘆薈、木香、炒白蕪荑、白雷丸、青皮、鶴蝨草(各一兩)、麝香(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蒸過的餅做成丸子,大小如麻子。每次空腹用米湯送服。
黃連丸,治療大腸有熱導致便血。
藥材包括:黃連、吳茱萸(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用熱水拌濕,放置兩天,一起炒,然後分別挑出來,各自研磨成粉末,也各自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錢。如果大便前出血,服用吳茱萸丸;如果大便後出血,服用黃連丸,都用酒送服。
塌腫湯,治療婦女陰部生瘡,或是腫脹或是疼痛,或是流膿水。
藥材包括:甘草、乾漆(各三兩)、黃芩、當歸、生地黃、川芎(各二兩)、龜板(五兩)。
用水數碗煎煮很久,去除藥渣,用藥液清洗患處。
菖蒲散,治療婦女陰部腫痛、月經不順暢。
藥材包括:菖蒲、當歸(各二錢)、秦艽(七錢半)、吳茱萸(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用蔥湯送服。再用炒熱的枳實,頻繁熨敷患處。如果陰部內流膿水,或是搔癢疼痛,用升麻、白芷、黃連、木通、當歸、川芎、白朮、茯苓煎水服用,再用塌腫湯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