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十一 (13)

1. 論大黃

《精要》云:大黃宣熱散毒,治癰疽要藥。癰疽始作,皆須大黃等湯,亟轉利之,排日不廢。又曰:瘡疽泄利,皆是惡候。

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無疑。借曰用大黃,恐因大府秘而病體實,有積熱沉固者發也,止可破結導滯,推令轉動而已,豈可謂亟轉利之,而且排日不廢耶?若下利之後,又與利藥,恐非防微杜漸之意。

瘡之始作,腫在肌肉,若非大滿大堅實之證,自當行仲景發表之法,借五香湯為例,散之於外可也,何必遽用峻下之藥奪其里哉?或曰癰疽用大黃,走泄以去毒,孫真人常言之,良甫祖述其說耳。曰:孫以盛名行奇術於公卿間者,良甫宋人,若其交遊,亦皆公卿,免猛浪之過乎?況有心勞而虛者,憂怒而虛者,強力勞動而虛者,大醉飽而虛者,皆氣少而澀,血少而濁。生疽固是難治,若大府秘而稍安,谷甘淡薄而守戒律,猶為可治,不免尚費調補。

苟因旬日半月大府秘實,不知亦有其氣不降而然者,便以為實,而行大黃,豈不殺人?

白話文:

《精要》這本書說:大黃可以宣散熱邪、解除毒素,是治療癰疽的重要藥物。癰疽剛開始發作時,都應該使用含有大黃的湯藥,趕快讓它通利排泄,每天都不能間斷。書中又說:如果瘡瘍癰疽導致腹瀉,都是不好的徵兆。

朱丹溪說:這些說法都不能讓人沒有疑慮。假設使用大黃,可能是因為大便不通暢,導致病邪深藏,體內有積熱固結的情況發生。這時大黃只能用來破除結滯,引導積滯轉動而已,怎麼可以說要趕快通利排泄,而且每天都不能停止呢?如果腹瀉之後,又再用瀉藥,恐怕不是防微杜漸的意思。

瘡瘍剛開始發作,腫脹在肌肉中,如果不是整個腫大堅實的證候,應該使用張仲景發表的方法,以五香湯為例,讓邪氣從體表散發出去就可以了,何必急著使用強烈的瀉藥,從身體內部奪取呢?有人說,癰疽使用大黃,可以通過腹瀉來去除毒素,孫思邈常常這樣說,李良甫只是繼承了他的說法。我說:孫思邈因為名聲響亮,在王公貴族間使用奇特的方法,李良甫是宋朝人,他交往的朋友也都是王公貴族,難道能避免過於猛烈的治療方法嗎?況且還有許多心力交瘁而虛弱的、憂愁憤怒而虛弱的、用力勞動而虛弱的、大醉飽食而虛弱的,這些人都是氣血不足,血液混濁。長癰疽本來就難以治療,如果大便不通但身體稍稍安穩,飲食清淡且能遵守戒律,還算可以治療,只是免不了要費一番調養。

如果因為十天半個月大便不通暢,卻不知道也有可能是體內氣機不下降而導致的,就認為是實證,而使用大黃,難道不會害死人嗎?

2. 論白蠟

白蠟稟收斂堅凝之氣,外科要藥。生肌止痛,接骨續筋補虛。用合歡樹皮同入,長肉膏,有神效,但未試其可服否。合歡皮常服之,驗。

白話文:

白蠟這種東西,具有收斂和堅固凝結的特性,是外科常用的重要藥物。它能幫助肌肉生長、止痛,還能接合斷骨、連接斷筋、以及補養虛弱的身體。如果搭配合歡樹皮一起使用,製成促進肌肉生長的藥膏,效果非常神奇,但還沒有試過是否可以內服。合歡樹皮如果經常服用,效果不錯,這是經驗證實的。

3. 論蓖麻子

(附皂角刺、神異膏、麥飯石膏)

蓖麻子性善攻,能追膿取毒,亦要藥也。皂角治癰疽已破未破,能贊引至潰處。神異膏,一說膏藥方甚多神效,無出於此。麥飯石膏,膿潰後,圍瘡口。一說:內冷惡寒不宜用。

白話文:

蓖麻子的藥性善於攻逐,能夠排除膿液、吸取毒素,也是重要的藥物。皂角能治療癰疽,無論是已經破潰還是尚未破潰,都能幫助引導使其向破潰處發展。神異膏,據說它的膏藥配方功效非常神奇,沒有其他藥膏能比得上。麥飯石膏,在膿瘡潰爛後,可以敷在瘡口周圍。另一種說法是,體內虛寒怕冷的人不適合使用。

4. 論流氣飲十宣散

夫氣血凝滯,多因榮衛之氣弱,不能運散,豈可復用流氣飲以益其虛?況各經氣血多少不同,心胞絡、膀胱、小腸、肝經多血少氣,三焦、膽、腎、心、脾、肺少血多氣。人年四十以上陰血日衰,若於血少經分而病癰腫,或脈證不足,當以補接為主。丹溪曰:腫瘍內外皆壅,宜托裡散為主,乃補氣血藥而加之以行散之劑,非專攻之謂也。

或者腫焮痛甚,煩躁脈大,其辛熱之劑,不但腫瘍不可用,雖潰瘍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須分經絡血氣、地部遠近、年歲老幼、稟氣虛實,及七情所感,時令所宜而治之,嘗見以流氣、十宣散二藥,概治結腫之症,以致取敗者多矣。

大抵症有主末,治有權宜,治其主則末病自退,用其權,則不拘於時。泥於守常,必致病勢危甚,況雜用攻劑,動擾各經。故丹溪云:凡瘡發於一經,只當求責本經,不可干擾余經是也。

白話文:

氣血凝滯不通暢,大多是因為身體的營衛之氣虛弱,無法正常運行疏散,怎麼能再用流氣飲來加重它的虛弱呢?何況各條經脈的氣血多寡不同,像是心包絡、膀胱、小腸、肝經,多血少氣;而三焦、膽、腎、心、脾、肺則是少血多氣。人到了四十歲以上,陰血會逐漸衰退,如果發生在血少的經脈部位,而產生癰腫,或者脈象和身體狀況顯示氣血不足時,應該以補養為主。朱丹溪說過:「腫瘤不論長在體內或體外,都是因為氣血壅塞,應該以托裡散為主,它是補氣血的藥方,再加入一些能疏通氣血的藥物,並不是專門用來攻伐的。」

如果腫脹發熱疼痛很嚴重,令人煩躁不安,脈搏洪大,這種情況下,辛辣燥熱的藥物,不只腫瘤不能用,就算潰瘍也不能用。凡是治療病人,必須區分經絡氣血的狀況、病灶部位的遠近、年紀大小、體質的虛實,以及受到哪些情緒影響、是否符合時令,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我常常看到有人用流氣飲、十宣散這兩種藥,來治療所有的腫塊,結果導致病情惡化的例子很多。

一般來說,疾病有主要和次要之分,治療也有應變的方法。治療主要的病因,次要的病症自然會消退;使用權變的方法,就不必拘泥於常規。如果死守常規,必定會讓病情變得危險嚴重,更何況如果隨意使用攻伐的藥物,會擾亂各條經脈。所以丹溪說:「凡是瘡瘍發生在某一條經脈,就應該只針對這條經脈來治療,不可去干擾其他經脈。」

5. 論販毒流氣飲

凡治瘡瘍,不審元氣虛實、病在表裡,便服敗毒流氣飲等藥。蓋敗毒散發表藥也,果有表證,止宜一二服,多則元氣損,毒愈盛,雖有人參,亦莫能補。流氣飲耗血藥也,果氣結胸滿,只宜二三服,多則血反致敗,雖有芎、歸,亦難倚仗。丹溪曰:此不繫膏粱丹毒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也。

白話文:

治療瘡瘍,如果不仔細分辨病人的元氣是虛弱還是強盛,也不管病是在身體表面還是在內部,就隨便使用像敗毒散、流氣飲等藥方。敗毒散是發散體表的藥物,如果確實是表證,吃個一兩帖就好,吃太多會損傷元氣,讓毒邪更加旺盛,就算用了人參也補不回來。流氣飲是耗損氣血的藥物,如果真的是氣結胸悶,吃個兩三帖就好,吃太多反而會導致血敗壞,就算用了川芎、當歸也難以依賴。朱丹溪說:這不是因為吃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或丹毒所造成的病變,而是因為虛勞和氣鬱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