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十一 (12)
卷之八十一 (12)
1. 論五香湯
《精要》云:大法癰疽不可舍五香湯。丹溪曰:吾不知良甫之時有許多大府秘堅,病氣鬱塞,若是之頑厚,可以驟散而大下者耶?亦當開陳時之先後,證之可否,庶乎後人不敢猛浪殺人。殊不知些小寒熱,或者由其氣血不和而然,便以為外感而行表散,害人最速。
白話文:
《精要》這本書說:「治療大癰疽這種嚴重的病,絕對不能不用五香湯。」朱丹溪卻說:「我不知道良甫那個時代是不是有很多達官貴人,他們體內有秘密而堅固的病灶,病氣鬱積阻塞。如果病氣真的頑強到這種程度,可以馬上用猛藥來驅散並大量瀉下嗎?也應該說明用藥的先後順序,並驗證病證是否適合這樣治療,這樣後代的人才不會胡亂用藥害死人。實在是有些人不了解,只是輕微的發冷發熱,或許是因為體內氣血不和造成的,卻把它當作外感風寒來發汗解表,這種做法害人最快。」
2. 論防風通聖散
此表裡氣血藥也,治一切風毒積熱瘡腫,脈候弦洪實數浮緊、氣血盛實者不可缺此。丹溪曰:《秘傳》以此方加人參、黃耆、蒼朮、赤茯苓、金銀花,名消腫托裡散,雖以參耆為主,復云人參無亦可,則又不能無疑而難用也。且臨症加減,須較表裡,如表證多者,當從此方,以辛甘為主散之也;里證多者,須當從變。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表裡雙解、調和氣血的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各種風邪、毒邪、積熱引起的瘡瘍腫痛。如果脈象呈現弦、洪、實、數、浮、緊等有力且快速的現象,同時氣血又非常旺盛的人,就不能缺少這個藥方。朱丹溪在《秘傳》中提到,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入人參、黃耆、蒼朮、赤茯苓、金銀花,就成了消腫托裡散。雖然這個方子以人參、黃耆為主,但又說沒有人參也可以,這讓人難以確定,不敢輕易使用。臨床上使用時,要根據表證和里證的情況來加減藥物。如果表證比較明顯,應該用這個方子,以辛味、甘味的藥物來發散;如果里證比較明顯,就要根據情況來調整藥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