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7)

1. 五行生成數圖

歌曰:

生一六水兮生二七火,

生三八從來木為佐。

生四九金鄉土生五窮,

緣無成數十難坐。

五運不及生可推,

若逢太過成必隨。

六氣生用驗正化,

成參對化更無疑。

白話文:

口訣說:

一和六生成水,二和七生成火,

三和八向來生成木輔助。

四和九生成金,土生成五而歸於虛無,

因為沒有十這個生成的數,所以難以定論。

五運如果不足,可以推算其生成,

如果遇到太過,其生成必定隨之。

六氣的產生和應用,可以用來驗證正化,

生成的參對變化,更無須懷疑。

2. 論交六氣時日

經曰:顯明(日也)之右,(卯位。)君火之位;君火之右,(辰位。)退行一步,(一步六十日八十七刻半。)相火治(主也)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乃六氣之主位也。自十二月中氣大寒日交木之初氣,次至二月中氣春分日交君火之二氣,(即前君火之位。

)次至四月小滿日交相火之三氣。(即前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謂也。)次至六月中氣大暑日交土之四氣,次至八月中氣秋分日交金之五氣,次至十月中氣小雪日交水之六氣。每氣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總之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共周一歲也。若(若字作除,理似順也。

)歲外之餘,(余者於三百六十五日除去五日作余。)及小月之日,(小月者有六日亦除之。)則不及也。(除前餘日五日,又除小月六日,共除十一日,止有三百五十四日,不及三百六十五日也。)但推之歷日,依節令交氣,常為每歲燥濕寒暑風火之主氣,乃六氣之常紀。

此謂地之陰陽,靜而止位者也。

氣應之不同者,又有司天、在泉、左右四間之客氣,(假如子午二年,少陰君火司天,則必卯酉陽明燥金在泉。子之右間,厥陰亥木;子之左間,太陰醜土;卯之右間,少陽寅相火;卯之左間,太陽辰水。經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此之謂也。)客氣亦有寒暑燥濕風火之化,乃行歲中之天命輪,居主氣之上。

主氣則當只奉客之天命,動而不息者也。(大而言之,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分而言之,每氣各主六十日有奇,奇者,八十七刻半。)客勝主則從,主勝客則逆,二者有勝而無復。每年以司天前第三位為在泉,第四位為初之氣。假如子為少陰君火司天,子前第三位卯為陽明燥金在泉,第四位辰為初之氣。

辰與戌對,同屬太陽寒水。(主大寒後至春分,六十日有奇。)辰即卯之左間也。次巳為二之氣,巳與亥對,同屬厥陰木。(主春分後至小滿,六十日有奇。)巳即午之右間也。次午為三之氣,午與子對,同屬少陰火。(主小滿後至大暑,六十日有奇。)未即午之左間也。次酉為五之氣,酉與卯對,同屬少陽相火。

(主秋分後至小雪,六十日有奇。)申即酉之右間也。次酉為終之氣,酉與卯對,同屬陽明燥金。(主小雪後至大寒,六十日有奇。)即在泉氣也。

按:六氣司天者,主歲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左右。在泉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如丑未歲土司天,面北而言左右,醜之左間相火寅,右間君火子。辰戌水在泉,面南而言左右,辰之左間,厥陰巳木,右間陽明卯金。故曰左厥陰右陽明也。是歲客之初氣,厥陰亥木,二氣少陰子火,三氣即司天醜土,四氣少陽相火寅,五氣陽明卯金,終氣即在泉辰水。此司天在泉四間客氣,四間客氣加於主氣者,余皆仿此。

白話文:

經書上說:太陽的光明(指太陽),在右邊(卯的位置),是君火的位置;君火的右邊(辰的位置),往後退一步(一步是指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的時間),由相火主管;再往後退一步,由土氣主管;再往後退一步,由金氣主管;再往後退一步,由水氣主管;再往後退一步,由木氣主管,這就是六氣各自主管的位置。

從十二月中氣大寒那天開始進入木的初氣,接著到二月中氣春分那天進入君火的二氣(也就是前面說的君火的位置)。然後到四月小滿那天進入相火的三氣(也就是前面說的君火右邊,退一步,由相火主管的意思)。接著到六月中氣大暑那天進入土的四氣,然後到八月中氣秋分那天進入金的五氣,最後到十月中氣小雪那天進入水的六氣。每一氣各主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的時間,總共加起來是三百六十五日又二十五刻,這樣就完整一年的時間了。如果(這裡的「若」字應該解釋為「除去」,這樣文意比較順暢)把一年多餘的時間(多餘的時間是指從三百六十五日減去五日剩下的),還有小月的日子(小月是指每月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一年大約有六個小月,所以有六天要去除),都扣除掉的話,就會不足(扣除前面多出來的五天,又扣除小月的六天,總共扣除十一天,只剩下三百五十四天,就不足三百六十五天了)。但我們可以根據曆法,依照節氣交接的時間來推算,這些節氣就是每年燥、濕、寒、暑、風、火等主氣的循環,這就是六氣的正常規律。

這講的是大地的陰陽變化,是靜止而且有固定位置的。

氣的變化還有不同之處,另外還有主管一年的司天之氣、在泉之氣,以及左右四個間隔的客氣(例如子年和午年,由少陰君火主管天上的司天之氣,那麼一定是由陽明燥金主管地下的在泉之氣。子位的右邊間隔,是厥陰亥木;子位的左邊間隔,是太陰丑土;卯位的右邊間隔,是少陽寅相火;卯位的左邊間隔,是太陽辰水。《經》上說:左右是指陰陽的道路,就是這個意思)。客氣也有寒、暑、燥、濕、風、火的變化,這些客氣運行在一年之中,如同天命的輪轉,覆蓋在主氣之上。

而主氣就好像要順應客氣的天命,不斷地運行變化。(總的來說,司天之氣主管上半年,在泉之氣主管下半年。分開來說,每一氣各主管六十日多一些,多出來的,是指八十七刻半的時間)。客氣如果強盛過主氣,主氣就要順從客氣;如果主氣強盛過客氣,客氣就要逆從主氣,兩者之間會有強弱變化,但不會同時回復到原本的狀態。每年以司天之氣的前第三個位置為在泉之氣,第四個位置為初之氣。例如子年由少陰君火主管天上的司天之氣,那麼子位往前數第三位卯位,就是陽明燥金的在泉之氣,往前數第四位辰位,就是初之氣。

辰和戌相對,都屬於太陽寒水(主管大寒之後到春分這段時間,六十日多一些)。辰位是卯位的左邊間隔。接下來巳為二之氣,巳和亥相對,都屬於厥陰木(主管春分之後到小滿這段時間,六十日多一些)。巳位是午位的右邊間隔。接下來午為三之氣,午和子相對,都屬於少陰火(主管小滿之後到大暑這段時間,六十日多一些)。未位是午位的左邊間隔。接下來酉為五之氣,酉和卯相對,都屬於少陽相火(主管秋分之後到小雪這段時間,六十日多一些)。申位是酉位的右邊間隔。接下來酉為終之氣,酉和卯相對,都屬於陽明燥金(主管小雪之後到大寒這段時間,六十日多一些)。也就是在泉之氣。

說明:六氣中擔任司天之氣的,因為主掌歲運在南方,所以談論左右是以面向北方來說的。而擔任在泉之氣的,因為主掌歲運在北方,所以談論左右是以面向南方來說的。例如丑年和未年由土氣擔任司天之氣,面向北方來說,丑位的左邊間隔是相火寅,右邊間隔是君火子。而辰年和戌年由水氣擔任在泉之氣,面向南方來說,辰位的左邊間隔是厥陰巳木,右邊間隔是陽明卯金。所以說左邊是厥陰,右邊是陽明。這一年客氣的初氣是厥陰亥木,二氣是少陰子火,三氣是擔任司天的丑土,四氣是少陽相火寅,五氣是陽明卯金,終氣則是在泉辰水。這些司天之氣、在泉之氣和四個間隔的客氣,加上主氣之後,其他的變化也都可以依此類推。

草廬吳先生(吳澄)說:天地陰陽的運行,是循環往復,木、火、土、金、水,從開始到結束,又從結束到開始,就像是永無止盡的循環。六氣相生的順序也是如此,歲氣從子月開始,也從子月結束。所以說冬至是子月的中間,天心是不會改變的。子年和午年,從冬至開始,是燥金的氣,然後轉為寒水,接著是相火,每一氣各主管六十天,共五個氣,而小雪之後的終氣只有三十天,最後又回歸到燥金。丑年和未年,從冬至開始,是寒水的氣,三十天後轉為風木,接著是燥金,每一氣各主管六十天,共五個氣,而小雪之後的終氣只有三十天,最後又回歸到寒水。寅年、申年以下也都遵循相同的規則。

像這樣運行,六十年甚至千萬年,氣的順序都是相生而沒有間斷的。所以不是在小寒的末尾,就無法交接;不是在大寒的開始,就無法承接。中間相隔一氣,無法銜接,而是從大寒直接劃分,作為下一年初氣的開始。這是造化的奧妙之處,《內經》隱藏而沒有說明的道理,啟玄子也未能闡明,近代楊子建才推導出來。這個說法雖然與經典不一致,但是很有道理,所以附在這裡,讓學習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