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二十九 (1)
卷之二十九 (1)
1. 治案
一婦患瘰癧延至胸腋,膿水淋漓,日久,五心煩熱,盜汗,食少嗜臥,月水不調,臍腹作痛。予謂血虛而然,非止癧瘡。服逍遙散,月餘小可,更服八珍湯加牡丹皮、香附子,又月餘而經通,再加黃耆、白斂,兩月而愈。(此憑證也。)
一人勞倦,耳下焮腫,惡寒發熱,頭疼作渴,右脈大而軟,當服補中益氣湯。彼自用藥發表,遂至嘔吐,始信。予用六君子湯,更服補中益氣湯而愈。(此憑證也。大抵內傷,榮衛失守,皮膚間無氣滋養,則不任風寒,胃氣下陷,則陽火上衝,氣喘發熱,頭痛脈大,此不足之證也。誤作外感表實而反泄之,寧免虛虛之禍?東垣云:內傷右脈大,外感左肺大,當以此別之。
雖然,以左右脈別內外,此亦雖憑,必須察形,觀色,審證,參之以脈,乃得不誤。丹溪治一老人飢寒作勞,患頸痛,發熱惡寒,骨節疼痛,無汗妄語,脈洪數而左甚,治以參、耆、歸、朮、陳皮、甘草,每貼加附子一片,五貼而愈。)
一少年九月間發熱,頭痛妄語,大渴形肥,脈數左大,以參朮為君,茯芍臣,耆佐,附子一片使。蓋人肥而脈左大於右,事急矣,非附則參耆無捷功。五十貼,大汗而愈。此皆在左脈大,丹溪悉以內傷治之,若依執東垣作外感,寧不殺人?
一婦年二十二歲,耳下結核,經水每過期,午後頭痛,服頭痛藥愈甚。治以八珍湯加柴胡、地骨皮,二十餘劑,愈。(此憑證也。)
一婦癧瘡,潰後發熱,煩躁作渴,脈大無力,此血虛也。以當歸補血湯,六劑頓退,又以聖愈湯數劑,少健,加以八珍湯加貝母、遠志,三十餘劑而斂。(此證憑脈也。)
一婦患癧,四肢倦怠,類癢證,以養氣血,健脾胃而愈。(此憑證也。)
一人患癧,痰盛,胸膈痞悶,脾胃脈弦,此脾土虛肝乘木也,當實脾土,伐肝木為主。彼以治痰為先,乃服苦寒化痰藥,不應,又加破氣藥,病甚,始用六君子湯加芎歸,數劑,飲食少思;以補中益氣湯加白朮,月餘,中氣少復,又以益氣養榮湯,月餘,腫消而氣血亦復。夫右關脈弦,弦屬木,乃木盛而克脾土,為賊邪也。
虛而用苦寒之藥,是虛虛也。況痰為病不一,主治之法不同。凡治痰,利藥太多,則脾虛而痰反易生,如中氣不足,必用參朮為主,佐以痰藥。(此憑證與脈也。)
一人患瘰癧,久而不斂,神思困倦,脈虛。予欲投以托裡,彼為不然,乃服散腫潰堅湯。半月後,發熱,飲食少思,復求治。投益氣養榮湯三月,喜其謹守,得以收救。(此憑證也。)
齊氏曰:瘰瀝結核,初覺,宜內消之;如經久不除,氣血漸衰,肌寒肉冷,或膿清稀,毒氣不出,瘡口不合,聚腫不赤,結核無膿,外證不明者,並宜托裡。膿未成者,使膿早成,既以潰者,使新肉早生。氣血虛者,托裡補之,陰陽不和,托裡調之。大抵托裡之法,使瘡無變壞之證,所以宜用也。
白話文:
治案
一位婦人得了瘰癧,蔓延到胸部和腋下,不斷流膿水,時間久了,出現手腳心發熱、盜汗、食慾不佳、嗜睡、月經不調、肚臍腹部疼痛。我認為這是因為她氣血虛弱引起的,不只是單純的瘰癧。給她服用逍遙散,一個多月後情況稍好,接著又服用八珍湯加牡丹皮、香附子,又過一個多月,月經通暢,再加黃耆、白蘞,兩個月後就痊癒了。(這是案例證明。)
一個人因為勞累過度,耳朵下面紅腫,怕冷發熱,頭痛口渴,右邊的脈象大而軟。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但他自己亂用藥發散,結果導致嘔吐,這才相信我的診斷。我給他服用六君子湯,接著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這是案例證明。大致來說,內傷導致身體內部的營養和防禦失調,皮膚之間沒有足夠的氣血滋養,就容易受風寒侵襲。胃氣下陷,陽氣就會往上衝,出現氣喘、發熱、頭痛、脈象大的情況,這都是體內虛弱的表現。如果誤判為外感而用發散的藥物,反而會加重虛弱的病情,造成更嚴重的後果。李東垣說:內傷的脈象右邊大,外感的脈象左邊大,應該用這個來區分。)
雖然說用左右脈來區分內外傷有一定的依據,但也不能完全依賴脈象,必須要觀察病人的形體、氣色、辨別症狀,綜合脈象來判斷,才能不出錯。朱丹溪治療一位年老體弱、又餓又冷的勞動者,他脖子痛、發熱怕冷、關節疼痛、不出汗、胡言亂語,脈象洪大而快速,而且左邊更明顯。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陳皮、甘草,每帖藥加一片附子,服了五帖就痊癒了。
一位年輕人在九月的時候發熱、頭痛、胡言亂語、口渴得很厲害,而且體型肥胖,脈象快速且左邊更明顯。以人參、白朮為主藥,茯苓、白芍為輔藥,黃耆作為佐藥,附子一片作為引經藥。因為他體胖,而且脈象左邊大於右邊,情況緊急,不用附子,人參和黃耆的效果就不能快速顯現。服用五十帖藥後,大量出汗就痊癒了。這些都是脈象左邊大的情況,朱丹溪都把它們當成內傷來治療。如果按照李東垣的觀點當成外感來治療,豈不是會害死人?
一位婦人二十二歲,耳朵下面長了結核,每次月經都會延期,下午頭痛,吃治頭痛的藥反而更嚴重。用八珍湯加柴胡、地骨皮來治療,吃了二十多帖藥就好了。(這是案例證明。)
一位婦人得了瘰癧,潰破後發熱、煩躁口渴,脈象大而無力,這是血虛的表現。用當歸補血湯,吃了六帖就立刻好轉,接著又用聖愈湯幾帖,身體稍微好些,再用八珍湯加貝母、遠志,三十多帖後就痊癒了。(這個案例是根據脈象判斷的。)
一位婦人得了瘰癧,四肢無力,類似於皮膚搔癢的症狀,通過調養氣血、健脾胃而痊癒了。(這是案例證明。)
一個人得了瘰癧,痰很多,胸悶,脾胃脈象弦硬,這是因為脾虛,肝木乘虛而上。應該以健脾土、平肝木為主。但他先用化痰藥,吃了苦寒的化痰藥沒效果,又加了破氣的藥,病情更加嚴重。後來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當歸,吃了幾帖,食慾稍微恢復;再用補中益氣湯加白朮,一個多月後,中氣稍微恢復,又用益氣養榮湯,一個多月後,腫塊消退,氣血也恢復了。右關脈弦硬,弦脈屬於木,這是肝木旺盛而克制脾土,是為賊邪之氣。
身體虛弱還用苦寒的藥,這就是虛上加虛。而且痰證的病因很多,治療方法也不同。治療痰證,利濕的藥用多了,反而會導致脾虛,痰更容易產生。如果中氣不足,必須要用人參、白朮為主,輔以化痰的藥。(這是案例證明,也根據脈象判斷。)
一個人得了瘰癧,很久沒有好轉,精神困倦,脈象虛弱。我想用托裡的方法,但他不肯,反而吃了散腫潰堅的藥。半個月後,發熱、食慾不佳,又來找我治療。我用益氣養榮湯治療三個月,很高興他能謹慎聽從我的治療,才能將他救回來。(這是案例證明。)
齊氏說:瘰癧結核,剛開始出現的時候,應該用內消的方法;如果時間久了沒有消除,氣血逐漸衰弱,身體發冷,或是膿液稀薄,毒氣排不出去,瘡口不癒合,腫塊不紅,結核沒有膿液,外在症狀不明顯的,都應該用托裡的方法。膿還沒有形成的時候,要促使膿早點形成;膿已經潰破的,要促使新的肌肉早點長出來。氣血虛弱的,要用托裡的方法來補益;陰陽不調和的,要用托裡的方法來調理。總的來說,托裡的方法,可以避免瘡證發生壞證,所以應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