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10)

1. 【清暑諸劑】

(《局方》)香薷飲,治一切暑熱腹痛,或霍亂吐利,煩心等證。

香薷(一斤),厚朴(制),白扁豆(炒。各半斤)

每服五錢,水盞半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黃連香薷飲

黃連(四兩),香薷(一斤),厚朴(半斤)

每服四錢,如前服。

香連丸(方見痢疾門)治暑熱泄瀉,腹痛後重。

白虎湯,治暑渴。

石膏(五錢),知母(二錢),甘草(二錢),粳米(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加人參,名人參白虎湯。

五物香薷飲,驅暑和中。

香薷(二錢),厚朴(薑製),白扁豆(炒。各二錢),白茯苓,甘草(炙。各十分)

上水煎,不拘時服。

白話文:

【清暑諸劑】

香薷飲: 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治療各種因暑熱引起的腹痛,或是霍亂導致的嘔吐、腹瀉、心煩等症狀。

藥材組成: 香薷(一斤),厚朴(用薑等處理過的)(半斤),炒過的白扁豆(半斤)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至八分,不拘時間溫服。

黃連香薷飲: 藥材組成: 黃連(四兩),香薷(一斤),厚朴(半斤)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四錢,煎服方法同上。

香連丸: 此方請參閱痢疾門的相關記載,主要治療暑熱引起的腹瀉、腹痛、裡急後重(想排便卻排不乾淨)等症狀。

白虎湯: 主要治療暑熱引起的口渴。

藥材組成: 生石膏(五錢),知母(二錢),甘草(二錢),粳米(二錢)

服用方法: 以上為一服的藥量,用水煎服。若加入人參,則稱為人參白虎湯。

五物香薷飲: 主要作用是驅除暑氣,調和腸胃。

藥材組成: 香薷(二錢),用薑等處理過的厚朴(二錢),炒過的白扁豆(二錢),茯苓(十分),炙甘草(十分)

服用方法: 以上用水煎服,不拘時間。

2. 【消暑導濕劑】

益元散五苓散(並見瀉泄門),辰砂五苓散(本方加辰砂。)

通苓散,治傷暑,潮熱,煩渴,小便不利。

麥門冬,淡竹葉,車前穗,燈心

上等分,水煎服。

(子和)桂苓甘露飲,治伏暑發渴,脈虛,水道滯。

桂(一錢),茯苓,人參,澤瀉,白朮,甘草,乾葛,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藿香,木香(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宣明》),桂苓甘露飲

茯苓,澤瀉(各一兩),白朮,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飛,四兩),豬苓,桂(各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

白話文:

【消暑導濕劑】

  • 益元散五苓散(相關內容請參考瀉泄門)、辰砂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辰砂)。

  • 通苓散,用於治療中暑,出現身體發熱如潮水般,口渴煩躁,小便不順暢等症狀。

藥方組成:麥門冬、淡竹葉、車前穗、燈心草,以上藥材等份,用水煎煮後服用。

  • (出自子和)桂苓甘露飲,用於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而引起的口渴,脈搏虛弱,以及水分代謝不佳等症狀。

藥方組成:桂枝(一錢)、茯苓、人參、澤瀉、白朮、甘草、乾葛、石膏、寒水石(各一兩)、滑石(二兩)、藿香、木香(各一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白開水調服。

  • (出自《宣明》)桂苓甘露飲

藥方組成:茯苓、澤瀉(各一兩)、白朮、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飛,四兩)、豬苓、桂枝(各五錢)。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調服。

3. 【溫中理脾劑】

縮脾飲,解伏暑,除煩渴,消暑毒,止吐瀉霍亂。

白扁豆(炒),乾葛,甘草(各四兩),烏梅肉,砂仁,草果(各二兩)

上每服四錢,水煎冷服。

冷香飲子,治傷暑暍,霍亂腹痛,煩躁,脈沉微或伏。

附子(炮),陳皮(各一錢),草果,甘草(炙。各錢半)

上水盞半,姜十片,煎八分,去渣,井水頓冷服。

大順散,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清濁相干,陰陽氣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乾薑,甘草(各五錢),杏仁(去皮尖),桂(去粗皮。各二錢)

上先將甘草用沙炒,次入姜,卻下杏仁炒,過篩,去沙淨,合桂為末。每服二三錢,湯點服。

二氣丹,治伏暑傷寒,二氣交錯,中脘痞悶,或頭痛惡心。

硫黃,硝石

上等分,於銀石器內,文武火炒,令鵝黃色,再研細,用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不拘時,新汲水下。

消暑丸,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和。

半夏(醋煮,一兩),甘草,茯苓(各二兩)

上為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下。

(《集成》)姜樸湯,治夏秋暑熱,過食冷物。茶水以傷其內,過乘涼風以傷其外,致惡寒發熱,胸膈飽悶,飲食不進,或吐瀉,此內外俱寒冷也。

乾薑(炮),厚朴,人參,白朮,白茯苓(各一錢),陳皮,枳實,羌活,炙甘草(各五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服。

白話文:

【溫中理脾劑】

縮脾飲:可以解除潛伏的暑熱,消除煩躁口渴,化解暑毒,並止住嘔吐腹瀉的霍亂。

藥材:炒過的白扁豆、葛根、甘草各約15克,烏梅肉、砂仁、草果各約7.5克。

服用方法:每次取藥末約1.5克,用水煎煮後放涼服用。

冷香飲子:治療中暑、霍亂引起的腹痛、煩躁,以及脈象沉微或不明顯的情況。

藥材:炮製過的附子、陳皮各約3.8克,草果、炙甘草各約5.6克。

服用方法:用水約300毫升,加生薑十片,煎煮至剩約225毫升,去除藥渣,用剛打上來的井水放涼後服用。

大順散:治療因暑熱潛伏體內,飲水過多導致脾胃濕氣過重,消化不良,體內清濁不分,陰陽失調,引起的霍亂嘔吐、臟腑不適等症狀。

藥材:乾薑、甘草各約19克,去皮尖的杏仁、桂皮(去除粗皮)各約7.5克。

製作方法:先將甘草用沙子炒過,接著放入乾薑,最後放入杏仁一起炒,然後過篩,去除沙子,與桂皮一同研磨成粉末。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約7.5至11克,用熱湯沖服。

二氣丹:治療潛伏體內的暑熱引起的感冒,導致體內陰陽二氣交錯,胸口悶脹不適,或頭痛噁心等症狀。

藥材:硫黃、硝石。

製作方法:將等量的硫黃和硝石放入銀或石製的容器中,用文火和武火炒至呈現鵝黃色,再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40顆,不限時間,用新打上來的井水送服。

消暑丸:治療因潛伏暑熱而導致飲水過多,脾胃不和等症狀。

藥材:醋煮過的半夏約38克,甘草、茯苓各約75克。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製成糊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50顆,在飯後用白開水送服。

薑樸湯:治療夏秋季因暑熱,過食寒涼食物,或喝冷茶水而損傷內在,以及乘涼吹風而損傷外在,導致惡寒發熱、胸悶飽脹、食慾不振,或嘔吐腹瀉等內外皆寒冷的症狀。

藥材:炮製過的乾薑、厚朴、人參、白朮、白茯苓各約3.8克,陳皮、枳實、羌活、炙甘草各約1.9克。

服用方法:用水約600毫升,加生薑三片,煎煮後服用。

4. 【易簡諸方】

一方:,以新胡麻一升,炒黑,取攤冷,碾為細末,以新汲水調三錢。凡著熱,不得外以冷物逼,得冷即死。

一方,,治中暑發昏。以新汲水滴入鼻孔,用扇扇之。重者,地漿水灌則醒。若與冷水飲,即死。

一方:,治暑月傷熱。用車輪土五錢,冷水調,澄清服之。

一方:,治旅途中暑者。移至陰處,急就道上掬熱土於臍上作窩,令人尿其中,冷,用生薑大蒜細嚼,熱湯送下。

一方:,治中暑。用小青葉,先以井水浸,去滓,控干,入砂糖擂汁,灌之立效。

一方:,治中暑熱暍渴死者。用路上熱土、大蒜等分,研爛,水調去滓,用清汁飲之即活。

白話文:

【易簡諸方】

第一方: 用新鮮的黑芝麻一升,炒黑後放涼,磨成細末,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三錢服用。凡是發熱的情況,切記不要從外部用冰冷的東西降溫,如果受冷就會死亡。

第二方: 治療中暑昏迷。用剛汲取的新鮮水滴入鼻孔,並用扇子扇風。如果病情嚴重,用泥漿水灌下就會清醒。如果給予冷水飲用,就會死亡。

第三方: 治療暑月傷熱。用車輪旁的泥土五錢,用冷水調和,澄清後服用。

第四方: 治療旅途中暑的人。將其移至陰涼處,立刻在路邊挖取熱土在肚臍上做成凹窩,讓人在其中小便,待冷卻後,用生薑大蒜細嚼,用熱湯送下。

第五方: 治療中暑。用小青葉,先用井水浸泡,去除雜質,瀝乾水分,加入砂糖搗爛取汁,灌服下去立即見效。

第六方: 治療中暑熱到口渴而死的人。用路上的熱土和大蒜等分,研磨成泥狀,用水調和去除雜質,用澄清的汁液飲用即可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