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七 (4)
卷之十七 (4)
1. 藥方
(東垣)參朮湯,治脾腎虛弱,元氣不能充暢,四肢沉重,食後昏悶。
黃耆(一錢),人參,炙甘草,陳皮,青皮(各五分),當歸,酒黃柏,升麻,柴胡(各三分),神麯(七分)
上水二盞,燈心十根、棗一枚,煎八分,食前熱服。
白話文:
東垣參朮湯
功效: 治療脾腎虛弱、元氣不足,導致四肢沉重、飯後昏昏欲睡等症狀。
組成:
- 黃耆(一錢)
- 人參(五分)
- 甘草(炙,五分)
- 陳皮(五分)
- 青皮(五分)
- 當歸(三分)
- 黃柏(酒製,三分)
- 升麻(三分)
- 柴胡(三分)
- 神麴(七分)
用法:
- 將以上藥材用水二盞(約400毫升)煎煮。
- 加入燈心十根、紅棗一枚。
- 煎煮至八分(約剩三分之一)。
- 飯前趁熱服用。
註解:
- 此方出自元代醫家李東垣著作。
- 方中黃耆、人參補脾氣、益元氣;甘草調和脾胃;陳皮、青皮理氣健脾;當歸補血養血;黃柏滋陰降火;升麻、柴胡疏散風寒;神麴消食化積。
- 此方適合脾腎虛弱、元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者使用。
- 服用前請諮詢醫師或中醫師。
甘姜苓朮湯,治腎冷濕,腰重不能起。
甘草,乾薑(各五錢),白朮,茯苓(各一兩)
上咀,以水五盞煎至三盞,作三服。
防己黃耆湯,小柴胡湯,黃耆芍藥湯(並見傷寒門。)
(《局方》)五積散,治濕盛身重。(方見濕門。)
白話文:
甘姜苓朮湯:
治療腎臟寒冷潮濕,腰部沉重難以起身的藥方。
藥材:
- 甘草五錢
- 乾薑五錢
- 白朮一兩
- 茯苓一兩
製法: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五碗水煎煮至三碗,分三次服用。
其他相關藥方:
- 防己黃耆湯、小柴胡湯、黃耆芍藥湯(可參閱傷寒門)
- 五積散(可參閱濕門,用於治療濕氣過盛導致身體沉重)
出處:
《局方》
2. 針灸法
經云:脾病者,身重,肉痿,取其經,太陰、陽明、少陰血者。
又云:脾病者,身重,寢汗出,憎風,取其經,少陽、太陰血者。(盜汗也。)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脾臟有疾病的患者,身體會感到沈重,肌肉無力萎縮,應該從經絡入手治療,包括太陰、陽明和少陰三條經脈中的血液。” 又說到:“脾臟有疾病的患者,身體會感到沈重,睡覺時出汗(即盜汗),怕風吹,應該從經絡入手治療,包括少陽和太陰兩條經脈中的血液。”
簡而言之,這段古文指出脾臟疾病的一些症狀以及如何通過經絡進行治療的方法。其中提到了太陰、陽明、少陰和少陽四條經脈,這些都是在中醫理論中有重要地位的經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