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2)

1. 易簡方

一方:,用黑豆二臺,炒熟,以酒烹入,滾數沸,去豆取酒,服二碗即愈。

一方:,以胡椒擂,用滾酒泡服,外用蔥鹽熨法。

一方:,用活雄雞一隻,以刀破腹,乘熱合臍上效。

白話文:

第一方: 用黑豆兩臺(量詞,約為兩升),炒熟後,加入酒煮,煮滾數次,撈出黑豆,只喝剩下的酒,喝兩碗就會好。

第二方: 將胡椒磨碎,用滾燙的酒沖泡後服用,外用蔥和鹽熱敷的方法。

第三方: 用一隻活的公雞,用刀剖開肚子,趁熱將雞身合在肚臍上,這樣做會有效果。

2. 熨法

用食鹽一斤炒乾,大熱用布二層盛裹熨臍,冷即易熱者,上陽回即已。一法用吳茱萸一升,酒略炒,煮濕以絹袋盛之,蒸極熱,熨心腹及手足心。候氣通暢則止,屢效。一法治中寒不省人事,氣虛陽脫,腹痛唇青。以蔥一握,束縛如餅,切去根葉,惟存二寸白許。先以火烙一遍,令通熱勿灼,著病人臍上下,以熨斗熨之,令蔥熱氣透入腹內。

更作三四餅,一餅壞,不堪熨,又易之。候患人手足溫,有汗乃止。更作蔥湯一盛服良。

白話文:

用一斤食鹽炒乾,趁熱用兩層布包起來,熨在肚臍上,冷了就換熱的,直到陽氣恢復就好了。另一種方法是用一升吳茱萸,用酒稍微炒一下,然後煮濕,用絹布袋裝起來,蒸到非常熱,熨在心口、肚子和手腳心。等到氣血通暢就停止,這個方法屢次有效。

另一種方法治療因身體虛寒導致人事不省,氣虛陽氣脫失,腹痛、嘴唇發青的症狀。用一把蔥,捆成餅狀,切掉根部和葉子,只留下大約兩寸長的蔥白。先用火烤一遍,讓它熱起來但不要燒焦,放在病人肚臍上下,用熨斗熨它,讓蔥的熱氣透入腹內。

再做三四個蔥餅,一個蔥餅壞了,不能再熨了,就換新的。等到病人手腳溫暖,出了汗就停止。再準備一碗蔥湯讓病人喝下去,效果很好。

3. 灸法

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厥陰脈微,灸二十壯。),石門(一穴,在臍下二寸。),關元(一穴,在臍下三寸,治臟結不可攻者及陰汗不止,腹脹,腸鳴,面黑,手指青者,宜灸百餘壯。)

白話文:

灸法

氣海穴(這個穴位一個,位置在肚臍下方一寸五分的地方,這裡的厥陰脈比較虛弱,可以用艾灸灸二十壯。),石門穴(這個穴位一個,位置在肚臍下方二寸的地方。),關元穴(這個穴位一個,位置在肚臍下方三寸的地方,可以治療臟腑氣結無法用藥攻散的病症,以及陰部汗液不止、腹部脹氣、腸鳴、臉色發黑、手指發青等症狀,適合用艾灸灸一百多壯。)

4. 惡寒候

5. 病機

經曰:陽虛生外寒。蓋陽氣不能外衛,所以惡寒。宜用參耆之類,甚者加附子。

病久而惡寒者,亦宜解鬱。丹溪云:惡寒非寒,明是熱證,亦有久服熱藥而得者。河間謂火極似水,熱甚而反覺自冷,實非寒也。有用解熱劑而少愈者,蓋辛能散,鬱火暫開耳。

丹溪醫案治一壯年惡寒,自用附子藥多,用吐痰法及養血清熱而愈。

又治一飲酒人惡寒顫慄,濕熱內郁,以黃耆二兩,乾葛一兩煎,飲之,大汗而愈。

白話文:

病機

《黃帝內經》說:「陽氣虛弱會導致身體外部怕冷。」這是因為陽氣無法在體表防禦外邪,所以才會感到怕冷。這種情況應該使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藥材來補陽,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再加用附子。

如果是生病很久才開始怕冷的人,也應該要考慮是否是因為氣鬱導致的。朱丹溪說:「怕冷不一定是真正的寒證,很可能是熱證引起的。也有些人是因為長期服用熱性藥物而導致怕冷。」劉河間認為,火熱到了極致會像水一樣產生反效果,身體發熱到極點反而會感覺冷,這其實並不是真的寒證。有些人用了解熱的藥物後稍微好轉,這是因為辛味的藥物可以疏散,暫時打開鬱結的火氣而已。

朱丹溪有個醫案,是治療一個壯年男子怕冷的症狀,他因為自己亂用了很多附子,後來用吐痰的方法,再加上養血清熱的藥物才治好。

朱丹溪還治療過一個喝酒的人,他怕冷發抖,是因為體內濕熱鬱積,用了黃耆二兩、葛根一兩煎藥給他喝,結果出了很多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