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3)
卷之十二 (3)
1. 藥方
蜣螂(十枚),土狗(三枚),婦人發灰(少許)
上將蜣螂去殼,取白肉與二味同研如泥,生塗中箭處,少頃微癢,即以兩手捉之,箭頭自出。
解骨丸,治箭頭不出。
雄黃,蜣螂,象牙末(各等分)
為細末,煉蜜丸,黍米大,入瘡口內。後細嚼羊腎脂摩塗之,覺癢箭頭自出。
鼠油膏,出箭頭。
鼠(一枚,熬取油),蜣螂,皂角(燒灰),澱粉,龍骨(各一錢),乳香(少許,另研)
上為細末,以鼠油熬成膏,敷瘡口內外,用磁石末蓋之,箭頭自出。
薰葫蘆法,治金瘡得風,身體強痙,口噤不能言,或因打破而得,刀斧所傷得風,臨死用此並瘥。
干葫蘆一枚,長柄者開其口,隨瘡大小相因圍塞四周,勿令泄氣,底開一孔,取麻油燭二枝燃薰,入葫蘆底進盡一枝,更用一枝,不過半日即愈。若不止,可住一二日,再薰之,以瘥為度。
劉寄奴散,斂金瘡,止疼痛。
劉寄奴(不拘多少,可為末摻之效)
治湯火傷處,先以糯米湯雞翎掃上,然後用此末藥摻上,即止痛又無痕。大凡傷處,急用炒鹽末摻上,護肉不壞,方可用藥敷之為美。朱氏《集驗方》云:劉寄奴劉裕微時伐荻,見大蛇長數丈,射之傷而去。明日復至,聞有杵臼聲,往視之,見青衣童子數人搗藥。問其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敷之。
帝曰:吾神何不死?答曰:寄奴王者,不死,不可殺。帝叱之,皆散,收藥而返。每遇金瘡敷之,良驗。寄奴,高祖小字,因名其藥云。
白話文:
藥方
用蜣螂(十隻),土狗(三隻),還有少許婦人的頭髮燒成的灰。
首先將蜣螂去除外殼,取出裡面的白肉,和土狗、髮灰一起搗爛成泥狀,直接塗抹在被箭射中的地方。過一會兒會感覺有點癢,這時用雙手抓住傷口周圍,箭頭就會自己出來。
解骨丸,用來治療箭頭無法取出的情況。
將雄黃、蜣螂和象牙末(份量相同)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像黍米一樣大小,塞入傷口內。之後仔細嚼碎羊腎的脂肪塗抹在傷口周圍,感覺到發癢時,箭頭就會自己跑出來。
鼠油膏,可以用來取出箭頭。
取一隻老鼠(用油熬煮取油),加上蜣螂、皂角(燒成灰)、澱粉、龍骨(各一錢),再加少許乳香(另外研磨)。把這些磨成細粉後,用老鼠油熬成藥膏,塗抹在傷口內外,再用磁石粉覆蓋在上面,箭頭就會自己出來。
薰葫蘆法,用來治療因為外傷感染風邪,導致身體僵硬痙攣、嘴巴緊閉無法說話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跌打損傷,或被刀斧所傷而感染風邪,到了快死的時候用這個方法也能有效。
取一個乾燥的葫蘆,選擇長柄的,在葫蘆口開個洞,根據傷口的大小,把葫蘆口周圍圍住塞緊,不要漏氣。在葫蘆底部開一個洞,點燃兩根麻油蠟燭,用蠟燭的火焰從葫蘆底部的洞口薰,等燒完一根後再換一根。大概半天時間就會好。如果沒好,可以休息一兩天後再薰,直到痊癒為止。
劉寄奴散,可以用來收斂金瘡傷口,止痛。
劉寄奴(不限份量,磨成粉末撒在傷口上即可見效)
治療被開水或火燙傷的地方,先用糯米湯用雞毛刷在燙傷處,然後再用這個藥粉灑上去,就可以止痛,而且不會留下疤痕。一般外傷,應立即用炒過的鹽末灑在傷口上,保護肌肉不腐爛,之後再用藥敷在上面效果會更好。朱氏《集驗方》記載:劉寄奴(劉裕)在還沒當皇帝時,曾經砍伐蘆葦,看到一條數丈長的大蛇,射傷牠之後蛇就跑了。第二天再到那裡,聽到有搗藥的聲音,過去一看,發現有幾個穿著青衣的童子在搗藥。問他們原因,他們回答說:我們的王被劉寄奴射傷了,正在調藥敷治。
劉裕說:我的神力,為什麼殺不死你? 童子回答:寄奴是真命天子,殺不死。劉裕斥責他們,他們就都散去了,劉裕把藥收起來帶回去。之後每次遇到外傷,敷上這藥都非常有效。劉寄奴是高祖(劉裕)的小名,所以就用他的小名命名這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