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九 (4)
卷之七十九 (4)
1. 圖見左下
上咀,每服五錢,水五升,乾荷葉四片煎至三升去渣,於損處。及冷水風腳痛,筋脈拘急,不得屈伸,行步艱難,可用此藥熱蒸,用被蓋覆候溫淋洗。
活血散,治跌打傷損手足。
綠豆粉(不拘多少,新鐵銚炒紫色,熱酒和熱醋調成膏,敷作處,外以紙蓋,以杉木皮三片扎縛調疊,效如神。)
白膠香散,續筋斷皮破。
白膠香(為末敷傷處,又用金沸草根擂汁,調塗筋,封口,便可相續止痛。)
(《鈐方》)接骨續筋丹,生血止痛。
乳香,沒藥,自然銅(制),南木香,生地黃,熟地黃,川羌活,川獨活,防風,南星,松嫩心(去毛),粉草,側柏葉(醋煮),草烏(五枚,炮去尖),柘木(糠火煨成炭)
上各等分,惟松柘柏並加一倍,共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下一錢。或蜜丸,彈子大,薑汁和酒嚼下。
神授方,治傷筋閃骨痛甚。
鮮生地黃(一斤,搗),糟姜瓜舊糟(一斤),生薑(四兩),赤小豆(半斤)
上搗爛同炒熱,以帛裹罨傷處,夾縛定,不三日而安。
(《百選》)止痛滅瘢丹,敷痛立止,仍無瘢痕。
砂糖,蔥白(各等分)
上爛搗敷傷處。一方以半夏末,水調塗傷處一宿,不見痕。
(《經驗》),續筋方
金沸草根(搗爛和渣汁,以筋相對塗封之,即續。)
(邵氏)白螵子,治諸傷至重,但不透膜者。
咸白螵(海味中揀大片色白而有紅絲者,成片鋪貼傷處,油紙罨之軟白縛定,血即止。)
如有膏脂出,不傷內膜者,即剃去患人頂發,勿令患人知,以隔帛熱熨斗於頂心熨之,膏脂自入,以桑白皮線縫合、再用血竭草、木蠟葉,磁石為末摻之即合。
桃紅散,貼損折筋骨痛腫。
草烏(三個,去皮,血出肉破者不可用),飛羅面,天南星,貝母(各半兩),國丹(二錢)
上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貼。如作潮熱者,以清茶調貼,如皮破見血者,去草烏。
封口藥,凡損傷肉皮破裂者,以此封之。
牡蠣(煅存性),赤石脂(生研),國丹(各等分)
上為細末,香油調塗。瘡口要消腫散血合口,加血竭乾摻之。
神應膏,治跌打刀傷,接骨止痛如神。
臘月豬板油(五兩),黃蠟(半斤),鉛丹(真者),自然銅(淬研),密陀僧(研。各四兩),硃砂(一兩,另研)
上用新鐺先溶豬油,次下黃蠟,於冷處下鉛丹、陀僧、自然銅,緩火再煎,水中滴之不散,更出鐺,冷下硃砂,攪勻至凝,丸如彈子大,用筍皮趁冷收。凡遇木石損傷碎者,用火化開,糊傷處滑上,然後夾定。用此藥服時,重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蔥酒調下。或傷深者,須填孔中,淺者油單紙攤貼,甚者燈心裹木夾之。
如藥力散再覺痛、更一服,痛即止,又痛甚者,又貼之即止。
白話文:
[圖見左下]
上咀: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五升,將四片乾荷葉煎煮至三升,去渣後,用於清洗損傷處。此方也可用於治療因冷水或風邪引起的腳痛,以及筋脈拘攣、難以屈伸、行走困難等症狀。可將藥液加熱後蒸敷,用被子覆蓋,待藥液溫熱時淋洗患處。
活血散:治療跌打損傷造成的手足損傷。
綠豆粉(不限數量),用新鐵鍋炒至紫紅色,加入熱酒和熱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外層用紙覆蓋,再用三片杉木皮紮緊固定,效果極佳。
白膠香散:用於接續斷裂的筋骨和破損的皮膚。
將白膠香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處。再用金沸草根搗爛取汁,調和後塗抹在斷筋處,封好傷口,便能接續筋骨並止痛。
接骨續筋丹:能活血、止痛。
將乳香、沒藥、炮製過的自然銅、南木香、生地黃、熟地黃、川羌活、川獨活、防風、南星、去掉毛的松嫩心、甘草粉、醋煮過的側柏葉、炮製過的草烏(五枚,去尖)、用糠火煨成炭的柘木,各取等份,其中松嫩心、柘木、側柏葉加倍,一起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調和,每次服用一錢。也可以用蜂蜜製成丸劑,如彈珠般大小,用薑汁和酒送服。
神授方:治療因傷筋或閃到骨頭引起的劇烈疼痛。
將新鮮生地黃(一斤,搗爛)、酒糟薑瓜(一斤)、生薑(四兩)、赤小豆(半斤),一起搗爛後炒熱,用布包裹敷在傷處,夾緊固定,三日便可痊癒。
止痛滅瘢丹:敷在疼痛處能立即止痛,且不留疤痕。
將砂糖和蔥白(等量),一起搗爛敷在傷處。另一個配方是用半夏粉末,用水調成糊狀塗在傷處一宿,也能不留痕跡。
續筋方:
將金沸草根搗爛,連同汁液一起敷在相對應的筋脈處,用以封固,便能接續斷裂的筋脈。
白螵子:治療各種嚴重損傷,但不適用於傷及內膜者。
選用鹹白螵(海味中挑選大片且呈白色帶有紅絲者),整片鋪貼在傷處,用油紙覆蓋,再用軟布包紮固定,即可止血。
如果傷處有膏脂滲出,且未傷及內膜,則剃去患者頭頂的頭髮,不要讓患者知道,用隔著布的熱熨斗熨燙頭頂中心,膏脂會自行吸收。再用桑白皮線縫合傷口,然後塗抹血竭草、木蠟葉和磁石的粉末,即可癒合。
桃紅散:用於治療因損傷導致的筋骨折斷、疼痛腫脹。
將草烏(三個,去皮,如果傷口出血或肉破則不可使用)、飛羅面、天南星、貝母(各半兩)、國丹(二錢),研磨成細末,用生薑汁調和後敷貼。如果出現潮熱,則改用清茶調和敷貼。如果傷口破裂見血,則去掉草烏。
封口藥:用於封閉各種損傷導致的皮膚破裂。
將煅燒後的牡蠣、生研的赤石脂、國丹(各等量),研磨成細末,用香油調和塗抹。如果傷口需要消腫散血並閉合,則加入血竭乾粉摻入。
神應膏:治療跌打損傷、刀傷,接骨止痛效果極佳。
將臘月豬板油(五兩)、黃蠟(半斤)、鉛丹(真品)、淬火過的自然銅、研磨過的密陀僧(各四兩)、硃砂(一兩,另研),先用新鍋融化豬油,再加入黃蠟。待冷卻後加入鉛丹、密陀僧和自然銅,用小火再煎,滴入水中不會散開時即可出鍋。待冷卻後加入硃砂,攪拌均勻至凝固,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用筍皮包好冷藏。凡是遇到木石損傷碎裂,用火融化藥膏,塗在傷處並用夾板固定。服用此藥時,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用蔥酒送服。如果傷口較深,則將藥填入孔中,傷口較淺則用油紙攤開貼敷,傷勢嚴重則用燈心草包裹木片夾住。
如果藥力散去後再次感到疼痛,可再服一次,疼痛即可停止。如果疼痛劇烈,可再次貼敷,疼痛即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