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九 (3)
卷之七十九 (3)
1. 圖見左下
白末葉,治打破傷損,皮肉碎破,筋骨寸斷,瘀血壅滯,結腫不散,及婦人產後,諸血證皆治。
桔梗,白芷,甘草(炙。各十兩),川芎(泡七次),山桂,細辛(各半斤),川烏(炮),續斷(米泔浸),當歸,牛膝(酒浸一宿),香附子(炒。各六兩),花椒(去合口者,炒五兩),赤芍藥(酒浸,九兩),澤蘭葉(去叉,九兩),白楊皮(十二兩,米泔浸一宿)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服法如前。
接骨良方
乳香(半兩),人骨(一兩),飛羅面(三錢,五月五日收者)
上為末,無根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酒送下,服如前服。如遇打撲折損其骨,即將傷骨湊完,以炒米粉酸醋調敷,用木片夾住,過三日洗去米粉,止用木片仍前夾住,起初隔日進一服,待骨接住,五日一服,骨痊勿服。
接骨仙方,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
童子骨灰(一兩),乳香(二錢),喜紅絹(一方燒灰)
上為末,每服三錢,不拘時熱酒調下。
古錢接骨方
古文錢(燒紅晾冷,研末),土鱉(一個,焙乾為末)
上等分,將熟面捻作餅子,包裹前藥溫酒下後,用甜瓜子研一字許,亦用溫酒送下其藥直至患處。如骨碎者亂絲燒灰存性,與前二味一處同研裹服。
正骨散,治跌打傷重損折不能動履者,扶正折處縛定後,服藥半字立便接住,神效。
土鱉(大者,十個),母丁香(一個,有窠者),巴豆(一粒,取霜),沒藥(一分),自然銅(煅酒淬三次,一錢),麝香(取當門子一分一粒)
上為細末,每用一字,先以酒漱口淨吐去,次以酒一口送藥下,再咽一口,暖室住歇,以手扶損處。
敷貼接骨丹
南星(四個),木鱉子仁(三兩),沒藥(半兩,另研),官桂(一兩),乳香(半兩)
上為末,生薑去皮一片,搗汁入米醋少許,白麵糊調藥攤紙上,貼傷處,以帛縛之夾定麻皮纏之。
貼葉烏龍角,治跌打損傷,筋骨寸斷,差爻出臼,用法詳見前方。黑龍散同前洗擦整理後,調貼夾縛,亦可用此乾摻瘡口。
白殭蠶(炒),赤小豆(各六兩),川牛膝(六兩),山桂(去皮),桔梗,百草霜,白芨(生銼陰乾),枇杷葉(各一斤),骨碎補(去毛,炒半斤),當歸尾,北細辛(半斤),白芷,南星(煨),赤芍藥,何首烏,白蘞(各十兩),知母,草烏(薑汁煮。各三兩)
上為細末,每用以薑汁冷水冷茶調攤紙上,於患處貼之,二日一洗一換。若骨碎須用夾法。
洗藥仙正散,治傷重骨斷,用此洗後正骨,卻用烏龍角貼之,如留口。若夾縛,依前法為之。
肉桂(二錢),當歸(三錢),荊芥(四兩),防風,蒼朮(各一兩),赤芍藥,玄胡索,白芷(各半兩)
白話文:
[圖見左下]
白末葉: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像是皮膚肌肉破碎、筋骨斷裂、瘀血積滯腫脹不消、以及婦女產後各種血症都有效。
配方: 桔梗、白芷、炙甘草(各十兩),川芎(用開水泡七次),山桂、細辛(各半斤),炮製過的川烏、用米泔水浸泡過的續斷、當歸、用酒浸泡一晚的牛膝、炒過的香附子(各六兩),去掉籽的花椒(炒過,五兩),用酒浸泡過的赤芍藥(九兩),去掉枝叉的澤蘭葉(九兩),用米泔水浸泡一晚的白楊皮(十二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酒調和後服下,服用方法同前。
接骨良方:
配方: 乳香(半兩),人骨(一兩),用五月五日收集的飛羅面(三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無根水(未落地之雨水)調和製成藥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好酒送服,服用方法同前。如果遇到跌打損傷導致骨折,將斷骨對齊後,用炒米粉加酸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再用木片夾住固定。三天後洗去米粉糊,繼續用木片夾住。開始時隔一天服用一次,等到骨頭接合後,改為五天服用一次,骨頭痊癒後就停止服用。
接骨仙方: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
配方: 童子骨灰(一兩),乳香(二錢),喜紅絹(將其燒成灰)。
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間用熱酒調和後服下。
古錢接骨方:
配方: 古錢(燒紅放涼後磨成粉末),土鱉(一隻,烘乾後磨成粉末)。
用法: 將以上兩種藥材等份混合。用熟麵捏成薄餅,包裹藥粉後用溫酒送服。再將甜瓜子磨成粉,約一字(古代计量单位)大小,也用溫酒送服,讓藥力到達患處。如果骨頭碎裂,將亂絲燒成灰並保留其藥性,與前述兩種藥材一起磨成粉末包裹服用。
正骨散: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嚴重到無法活動的情況。將錯位的骨頭扶正後固定,服用此藥半字(古代计量单位)即可將骨頭接合,效果神奇。
配方: 大土鱉(十個),帶蒂的母丁香(一個),巴豆霜(一粒),沒藥(一分),煅燒後用酒淬三次的自然銅(一錢),麝香(取最中心的麝香一分一粒)。
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计量单位)。先用酒漱口後吐掉,再喝一口酒送服藥粉,接著再喝一口酒,在溫暖的房間休息,用手扶著受傷的部位。
敷貼接骨丹:
配方: 南星(四個),木鱉子仁(三兩),另磨的沒藥(半兩),官桂(一兩),乳香(半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將生薑去皮後搗成汁,加入少量米醋,用白麵糊調和藥粉,將藥糊攤在紙上,貼在受傷處,再用布綁住並用麻皮纏繞固定。
貼葉烏龍角: 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斷裂、脫臼等症狀,使用方法與前方所述相同。可先用黑龍散清洗擦拭整理傷處後,再用此藥調敷固定,也可直接將藥粉撒在傷口上。
配方: 炒過的白殭蠶、赤小豆(各六兩),川牛膝(六兩),去皮山桂、桔梗、百草霜、陰乾的生白芨、枇杷葉(各一斤),炒過的骨碎補(去毛,半斤),當歸尾、北細辛(半斤),白芷、煨過的南星、赤芍藥、何首烏、白蘞(各十兩),知母、用薑汁煮過的草烏(各三兩)。
用法: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用薑汁、冷水或冷茶調和藥粉,攤在紙上貼於患處,每兩天清洗更換一次。如果骨頭碎裂,需要配合夾板固定。
洗藥仙正散: 用於治療嚴重骨折,用此藥清洗後再進行正骨,接著用烏龍角貼敷,如果傷口未癒合,則用夾板固定。
配方: 肉桂(二錢),當歸(三錢),荊芥(四兩),防風、蒼朮(各一兩),赤芍藥、玄胡索、白芷(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