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闢瘴飲子,治瘴時行,無事之時,宜先服此,則不感染。
陳皮(七分),半夏(一錢,制),茯苓,厚朴(薑製。各七分),人參,枳殼(炒),砂仁(炒。各五分),甘草(炙,三分)
上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煎一鍾服。
檳榔煎,治山嵐瘴氣寒熱嘔吐,腹滿不思飲食。
檳榔,蒼朮,厚朴(薑製),陳皮,草果(各五分),甘草(一寸),生薑(一塊,濕紙包煨)
上水二鍾、棗三枚,煎八分,食遠熱服。
和解散,治瘴病初作,胸腹滿悶,頭眩發熱。
蒼朮(半斤,米泔水浸一宿),厚朴(二兩,薑汁炒),陳皮(二兩),甘草(四兩),藁本,桔梗(各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鍾半,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熱服。日三服夜一服。此藥不拘傷風傷寒,初作未分證候,任服大能助胃驅邪和解百病,不可不服。
黑豆飲,治房勞感風小腹痛。
黑豆(五合)
炒香熟,好酒淬之,乘熱氣薰病人,微覆出汗而愈。
生薑煎,治瘴如瘧,憎寒壯熱。
老生薑(一大塊)
打破,紙包煨,水一鍾煎半鍾,熱服微汗。
附子湯,治瘴瘧脾寒,寒振熱少,面色青白,飲食少進,四肢厥,大小便清宜服。
附子(一枚,制),草果(五粒)
水二鍾煎一鍾,分二服。
生薑附子湯,治嶺南瘴厲,內虛發熱,或寒熱往來,痰嘔吐逆,頭疼身痛,或汗多煩躁,引飲,或自利小便赤兼主卒中風。
附子(一枚,如法制)
作四服,每服水一鍾、姜十片,煎六分,微溫服。
乾薑附子湯,治瘴毒陰候發熱,或煩躁手足冷,鼻尖涼身體疼痛重,舌上苔生,引飲煩渴,或自利嘔吐,汗出惡風。
大附子(一枚,制,分四服)
每服炮乾薑二錢,同煎溫服,熱甚者冷服。
冷湯,治瘴毒內寒外熱,咽嗌間煩躁不解。
人參(半兩),大附子(一錢),甘草(炙,三寸),淡竹葉(十四個),大棗(五枚)
水煎溫服。
不換金正氣散,善解一切山嵐瘴氣,八般瘧疾,四時傷寒,五種膈氣,和脾胃,止吐瀉,溫中,下痰飲,止腹痛,脹滿吞酸,噫氣噎塞,乾嘔噁心,內受寒濕,外感風邪,頭痛頭眩,鼻塞,不分陰陽,尤宜多服。及一切霍亂時氣諸疾,妊婦胎前產後,並不礙忌,四方不伏水土。凡入嶺南,此藥不可不備。
厚朴(姜炒),蒼朮(米泔水泡),陳皮(去白),半夏(制),藿香葉(淨),甘草(炙。各一錢),草果(五分)
水二盞、姜三片、棗二枚,煎溫服。
參蘇飲子、羌活沖和散(二方治同前,並見傷寒門。)
聖散子,治一切山嵐瘴氣,時行瘟疫,傷寒風濕等疾,有非常之功,如李待詔所謂內寒外熱,上實下虛者,此藥尤效通神。宋嘉祐中黃州民病疫瘴大行,得此藥痊活者,不可勝紀。蘇東坡撰文勒石,以廣其傳,聖散子益著。吾徽鄭尚賓在金陵用此方治傷寒,活人甚眾。予故知其大能發散寒濕,驅除瘴瘧,實超凡之效也。
白話文:
[藥方]
闢瘴飲子: 用來治療瘴氣引起的疾病,平時沒有生病的時候,也可以先服用這個藥方,就能避免被傳染。 藥材包含:陳皮(七分)、半夏(一錢,製過)、茯苓(七分)、厚朴(薑製,七分)、人參(五分)、枳殼(炒過,五分)、砂仁(炒過,五分)、甘草(炙烤過,三分)。 煎藥方法: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成一碗,溫熱服用。
檳榔煎: 用來治療山中濕熱瘴氣引起的寒熱交替、嘔吐、腹脹、食慾不振。 藥材包含:檳榔(五分)、蒼朮(五分)、厚朴(薑製,五分)、陳皮(五分)、草果(五分)、甘草(一寸)、生薑(一塊,用濕紙包好煨烤過)。 煎藥方法:加入兩碗水,三顆紅棗,煎煮成八分,等藥稍微冷卻後,在飯後服用。
和解散: 用來治療剛開始發作的瘴病,症狀為胸腹悶脹、頭暈發熱。 藥材包含:蒼朮(半斤,用米泔水浸泡過夜)、厚朴(二兩,用薑汁炒過)、陳皮(二兩)、甘草(四兩)、藁本(三兩)、桔梗(三兩)。 煎藥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半水,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成七分,溫熱服用。每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這個藥方不論是傷風還是傷寒,只要是剛開始發病,還沒分清楚是什麼症狀,都可以服用,能幫助腸胃、驅除邪氣、調和身體,治療各種疾病,一定要服用。
黑豆飲: 用來治療因性生活過度勞累引起的感冒,以及小腹疼痛。 藥材包含:黑豆(五合)。 煎藥方法:將黑豆炒香炒熟,用好酒淬一下,趁著熱氣用來薰蒸病人,稍微蓋著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病就會好轉。
生薑煎: 用來治療像瘧疾一樣的瘴病,症狀為怕冷發抖、高熱。 藥材包含:老生薑(一大塊)。 煎藥方法:將老生薑拍碎,用紙包好煨烤過,加入一碗水煎煮成半碗,趁熱服用,讓身體微微出汗。
附子湯: 用來治療瘴瘧引起的脾胃虛寒,症狀為怕冷發抖但發熱不明顯、臉色蒼白、食慾不佳、四肢冰冷、大小便清澈。 藥材包含:附子(一枚,製過)、草果(五粒)。 煎藥方法:加入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分兩次服用。
生薑附子湯: 用來治療嶺南地區嚴重的瘴氣病,症狀為身體虛弱而發熱,或是寒熱交替、痰多嘔吐、頭痛身痛,或是出汗過多、煩躁口渴、想喝水,或是腹瀉小便赤黃,同時也可用於治療突然中風。 藥材包含:附子(一枚,按方法製過)。 煎藥方法:分成四次服用,每次用一碗水,加入十片生薑,煎煮成六分,稍微溫熱服用。
乾薑附子湯: 用來治療瘴毒引起的陰性發熱,症狀為煩躁、手腳冰冷、鼻尖冰涼、身體疼痛沉重、舌苔厚膩、口渴想喝水,或是腹瀉嘔吐、出汗怕風。 藥材包含:大附子(一枚,製過,分成四次服用)。 煎藥方法:每次服用搭配炮製過的乾薑二錢,一起煎煮後溫服,如果發熱很嚴重就冷服。
冷湯: 用來治療瘴毒引起的內寒外熱,症狀為咽喉部位煩躁不安。 藥材包含:人參(半兩)、大附子(一錢)、甘草(炙烤過,三寸)、淡竹葉(十四片)、大棗(五枚)。 煎藥方法:用水煎煮後溫服。
不換金正氣散: 這個藥方能有效化解一切山中濕熱瘴氣,各種瘧疾,四季傷寒,五種膈氣,調和脾胃,止吐止瀉,溫暖脾胃,去除痰飲,止腹痛腹脹、吞酸、打嗝噎塞、乾嘔噁心,治療體內寒濕,外感風邪,頭痛頭暈、鼻塞,不論陰陽病症都適合服用,尤其應該多服用。以及各種霍亂、時疫等疾病,孕婦懷孕前後也都能服用,不受限制,也適合在水土不服的地方服用。凡是進入嶺南地區,這個藥是必備的。 藥材包含:厚朴(用薑炒過)、蒼朮(用米泔水泡過)、陳皮(去掉白瓤)、半夏(製過)、藿香葉(乾淨的)、甘草(炙烤過,各一錢)、草果(五分)。 煎藥方法:加入兩碗水,三片生薑,兩顆紅棗,煎煮後溫熱服用。
參蘇飲子、羌活沖和散: (這兩種藥方和前面[不換金正氣散]藥效相似,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傷寒門。)
聖散子: 用來治療一切山中濕熱瘴氣、時疫瘟疫、傷寒風濕等疾病,效果非常顯著,對於像李待詔所說的內寒外熱、上實下虛的病症,這個藥效果尤其好。宋朝嘉祐年間,黃州人民得了嚴重的疫病瘴氣,用這個藥治癒的人數不勝數。蘇東坡還寫了文章刻在石碑上,來廣泛傳播這個藥方,聖散子的名聲更加顯著。我(作者)的徽州朋友鄭尚賓在金陵用這個藥方治療傷寒,救活了很多人。我因此知道這個藥能有效發散寒濕,驅除瘴氣瘧疾,效果確實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