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 (20)
卷之四 (20)
1. 脈大必痛進說
《內經·脈要精微篇》曰:脈大則病進。丹溪云:脈,血之所為,屬陰。大,洪之名,火之象,屬陽。其病得之於內傷者,陰虛為陽所乘,故脈大當作虛治之。其病得於外傷者,邪客於經,脈亦大,當作邪勝治之。合二者觀之,皆病證方長之勢也,謂之病進不亦宜乎!(《格致餘論》)
甫按:脈大則病進。脈之大者,乃邪氣之盛也,邪氣盛則正氣虛可知矣,先是正氣虛弱,然後邪氣得以乘之,而恣其盛大之勢。脈為氣血之精華,果無邪氣相干,則自雍容和緩,如蔡西山之所謂意思忻忻,難以名狀。今脈之大者,謂其大而過於尋常疇昔之時,故知其為邪氣所乘也。
人雖病之未形而邪已形於脈中,所以逆知病之必進也。為治之計,當先急則治其標,發散邪氣,隨後調其正氣,庶幾可矣。丹溪謂:內傷者,陽所乘;外感者,邪客經。似以既病而言,非為未病而進之謂也。又謂:脈,血之所為,屬陰。經曰: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舉要》云:脈不自行,隨氣而至。
可見脈亦不可外氣而為言也。王海藏云:君兼臣權,尤其曲說。丹溪醫之哲也,甫何敢辯,姑言之以俟知者。
白話文:
《內經·脈要精微篇》說:脈搏變大,表示疾病正在發展。朱丹溪說:脈搏是血液運行的表現,屬於陰。脈搏變大,又稱為洪脈,是火熱的象徵,屬於陽。如果疾病是因為內傷引起的,那就是陰虛導致陽氣過盛,所以脈搏變大應該用補虛的方法治療。如果疾病是因為外傷引起的,那就是邪氣侵入經絡,脈搏也會變大,應該用驅除邪氣的方法治療。綜合這兩種情況來看,都是病勢正在增長的表現,所以說脈搏變大代表疾病正在發展,是很合理的!
我認為:脈搏變大就表示疾病正在發展。脈搏變大,是邪氣強盛的表現,邪氣強盛,就可推知正氣虛弱。一定是正氣先虛弱,邪氣才能趁虛而入,肆意增長。脈搏是氣血的精華所在,如果沒有邪氣干擾,脈象就會從容和緩,就像蔡西山所說的那樣,令人感到舒適愉悅,難以用言語形容。現在脈搏變大,是指脈象比平時大了很多,所以可以判斷是邪氣入侵的緣故。
人即使還沒有感覺到生病,邪氣其實已經在脈搏中顯現出來了,所以可以預先判斷疾病一定會發展。治療的方法,應該先採取緊急措施,先處理表面的病症,驅散邪氣,然後再調理正氣,或許可以治好。朱丹溪認為:內傷是因為陽氣過盛,外感是因為邪氣侵入經絡。這似乎是指已經生病的情況,而不是指疾病還沒發生就已經發展的狀況。他又說:脈搏是血液運行的表現,屬於陰。《黃帝內經》說:濁氣歸於心臟,精微物質散佈於脈搏中。《醫學舉要》說:脈搏不會自己運行,是隨著氣的運行而產生的。
可見脈搏也不能脫離氣來談論。王海藏說:君主兼有大臣的權力,這是一種曲解的說法。朱丹溪是醫學界的哲人,我怎麼敢反駁他呢?我只是提出自己的見解,希望有識之士能來評斷。
2. 脈法部位表裡虛實主病提綱
浮以候表,沉以候里,虛則病虛,實則邪實。各部所司,病宜分治。寸脈候上,心肺之位。關脈候中,肝脾之地。尺脈候下,膀胱腎水大腸小腸皆在於內。
【左寸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虛。自汗腠理不固,寒氣不衛,惡寒,寒戰,惡風。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主表邪盛。頭痛發熱,目眥赤澀,身疼或口乾。
裡虛主病:沉而無力主裡虛。悸怖驚恐,惡人聲,精神恍惚,健忘,夜不寐。
裡實主病:沉而有力為裡實。心煩而躁,內熱,夢遺,惡熱口渴,顛狂譫語。
【左關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證。目視不明,目生花。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表邪證。主脅痛腹脹,目痛目脹。
裡虛主病:沉而無力主裡虛。為驚恐,為血痹,為多疑,為猶豫。
裡實主病:沉而有力里邪實。主肥氣,主多怒,為筋急或疝痛。
【左尺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虛。為盜汗,為耳聾,膀胱癃,小便短。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表邪實。為淋瀝,小便難,便赤便濁。
裡虛主病:沉而無力裡虛證。為精冷不固,為足寒,為腰冷腰重。
裡實主病:沉而有力裡實證。為腎氣盛,陰旺,腰痛膝痹,疝痛,左睪丸偏大。
【右寸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表虛證。自汗,惡寒,惡風,皮膚瘙癢,背惡寒,噴嚏流清涕。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表實邪盛。為發熱頭痛,頭風眩運。
裡虛主病:沉而無力主裡虛。為氣短不續,為寒嗽,虛喘,吐清痰。
裡實主病:沉而有力里邪盛。咳嗽有痰積,老痰咳吐不出,氣壅喘甚。
【右關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主表虛。四肢不舉,倦怠嗜臥,或面目浮腫。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主表實。主腹脹,胸膈痞滿。
裡虛主病:沉而無力主裡虛。胃寒惡食,泄瀉,噁心,嘔吐翻胃。
裡實主病:沉而有力里邪盛。寒積,宿食,有陳積。
【右尺脈候】
表虛主病:浮而無力與左同。
表實主病:浮而有力。主腸風,風痹,耳鳴。
裡虛主病:沉而無力。主腎虛,腰重如帶五千錢、腎水不足,腰痹不能轉搖。
裡實主病:沉而有力。主寒疝痛,腰痛,或為痢積。
白話文:
脈象浮在表面的,表示病在體表;脈象沉在裡面的,表示病在體內。脈象無力,代表身體虛弱;脈象有力,代表邪氣強盛。身體不同部位的脈象對應不同的疾病,應加以區分治療。寸脈對應身體上部,代表心臟和肺臟;關脈對應身體中部,代表肝臟和脾臟;尺脈對應身體下部,代表膀胱、腎臟、大腸和小腸。
【左手寸脈】
- **表虛:**脈象浮而無力,代表體表虛弱,會出現自汗、毛孔不緊密、容易受寒、怕冷、發抖、怕風。
- **表實:**脈象浮而有力,代表體表邪氣旺盛,會出現頭痛、發燒、眼睛紅腫乾澀、身體痠痛或口乾。
- **裡虛:**脈象沉而無力,代表體內虛弱,會出現心悸、害怕、容易驚嚇、不喜歡聽到聲音、精神恍惚、健忘、失眠。
- **裡實:**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體內邪氣旺盛,會出現心煩易怒、體內發熱、遺精、怕熱口渴、精神錯亂說胡話。
【左手關脈】
- **表虛:**脈象浮而無力,代表體表虛弱,會出現視力模糊、眼睛出現黑影。
- **表實:**脈象浮而有力,代表體表邪氣旺盛,會出現脅肋疼痛、腹脹、眼睛痛或脹。
- **裡虛:**脈象沉而無力,代表體內虛弱,會出現容易驚嚇、血脈阻塞、多疑、猶豫不決。
- **裡實:**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體內邪氣旺盛,會出現腹部肥滿、容易發怒、筋脈緊張或疝氣疼痛。
【左手尺脈】
- **表虛:**脈象浮而無力,代表體表虛弱,會出現盜汗、耳聾、膀胱排尿不暢、小便短少。
- **表實:**脈象浮而有力,代表體表邪氣旺盛,會出現排尿不盡、小便困難、小便帶血或混濁。
- **裡虛:**脈象沉而無力,代表體內虛弱,會出現精液寒冷不固、腳部冰冷、腰部冰冷痠重。
- **裡實:**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體內邪氣旺盛,會出現腎氣旺盛、陰氣過盛、腰痛、膝關節麻痹、疝氣疼痛、左側睪丸偏大。
【右手寸脈】
- **表虛:**脈象浮而無力,代表體表虛弱,會出現自汗、怕冷、怕風、皮膚癢、背部怕冷、打噴嚏流清鼻涕。
- **表實:**脈象浮而有力,代表體表邪氣旺盛,會出現發燒頭痛、頭暈目眩。
- **裡虛:**脈象沉而無力,代表體內虛弱,會出現呼吸短促不順暢、寒咳、虛喘、吐清稀痰。
- **裡實:**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體內邪氣旺盛,會出現咳嗽有痰、久咳不癒、呼吸困難嚴重。
【右手關脈】
- **表虛:**脈象浮而無力,代表體表虛弱,會出現四肢無力、疲倦嗜睡、或臉部、眼瞼浮腫。
- **表實:**脈象浮而有力,代表體表邪氣旺盛,會出現腹脹、胸悶不舒服。
- **裡虛:**脈象沉而無力,代表體內虛弱,會出現胃寒不思飲食、腹瀉、噁心、嘔吐。
- **裡實:**脈象沉而有力,代表體內邪氣旺盛,會出現寒氣積聚、消化不良、食物堆積。
【右手尺脈】
- **表虛:**脈象浮而無力,與左手尺脈表虛的情況相同。
- **表實:**脈象浮而有力,會出現腸風、風痹、耳鳴。
- **裡虛:**脈象沉而無力,會出現腎虛、腰部痠重如負重物、腎水不足、腰部麻痺無法轉動。
- **裡實:**脈象沉而有力,會出現寒疝痛、腰痛、或痢疾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