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四 (3)

1. 敷塗諸藥

(《心統》)消痔千金散,搽大便諸痔腫疼不已。

孩兒茶(五分),冰片(半分),熊膽(二分),甘草(三分),赤石脂,黃連(各三分),寒水石(五分),硼砂(一分)上為細末,豬膽汁調搽,或入膽內以竹管內,以線縛口緊,插入肛門內捽之,自然痔病愈。

半夏散,治痔初生,急以此藥治之。

半夏(生搗末),先以生薑自然汁洗肛門,後以半夏末泡湯洗之,不過三五日自愈。

龍腦散,治痔漏熱痛。

鯽魚(一枚破開去腸雜,入穀精草填滿,用麻皮縛定,以泥固糠火煅存性)

上為細末,入龍腦少許,蜜調敷之。

熊膽膏,治痔極效。

熊膽(五分),冰片(一分)

上細研,井花水調,雞翎掃痔上。

水銀棗子膏,治蟲痔癢痛不止。

水銀(一兩),棗肉(二兩)

上和研,水銀不見星,捻如棗核狀,薄綿片里內肛門中,明日蟲出。若痛,加韶粉三分丸內之。

豬膽膏,治痔。

豬膽(七枚取汁)

用粗碗盛炭火熬成膏,以單紙攤敷,先用槐根白皮煎湯洗痔,後敷藥。

拔毒散,敷痔腫痛。

大黃,黃柏,白芨,石膏,黃芩,黃連,白蘞,梔子,朴硝

為末,以井水調塗患處。

蝸牛膏,敷痔極效。

蝸牛(一枚,負殼有角者),冰片,麝香(各少許)

上同研末,以瓷器盛,次早取汁敷痔上。

水澄膏,凡枯痔必用此護肉。

白芨,鬱金(各等分)

為細末,以湯洗痔淨側臥,用新水和蜜盞內調勻,卻入藥末調敷肛門四邊好肉上,留痔頭在外,用紙蓋藥,仍用筆蘸水塗紙,令常潤,卻用枯藥。

枯葉方

明礬(四兩),白砒(二錢半),硃砂(一錢,研)

上各研,先用砒末安在鍋內底,次用明礬末蓋砒上用火煅,令煙盡,其砒盡隨煙去,止借砒氣在白礬中,取出為細末。先看痔瘡大小多少,將礬末抄在掌心上,加硃砂末少許,以唾津調勻,用篦子點塗痔上,周通令遍,日三次,上須是看痔頭顏色,欲其轉焦黑色,乃取落之,漸至夜有黃水流出,以多為妙,此乃惡毒水切勿他疑。

次日看痔頭有縮一半,若更止藥一二日為好,若年高人因外腎牽引疼痛,可用人以手火烘熱,於大小便熨之,其痛自定。如換時用新瓦器盛新水或溫湯,在痔邊以筆頭醮水,或輕輕刷洗,舊藥去卻上新藥,仍用護藥,直至痔頭焦枯方可住也,次用洗藥。

(《集成》),護肛膏

白莖,石膏(煅),黃連(各等分,為末)

上以雞子清調如膏搽上,剪油紙如月樣,圈痔護四旁好肉,一次洗一次換藥。

翻痔藥,治內痔必先以翻痔藥,取出腸頭,方可用枯藥。

草烏(不拘多少)

為末津調敷肛門內,其痔即翻出。

金寶膏,漏瘡用之能去腐肉,而不傷良肉。

桑柴灰(五碗,用沸湯十碗淋汁,用草紙一層皮紙二層放箕底,次放灰上面淋洗),穿山甲(二兩),信(一錢另研),杏仁(去皮七枚同末研塗穿山甲),辰砂(一字),粉霜(一錢半)

白話文:

敷塗諸藥

消痔千金散: 用於塗抹因大便引起的各種痔瘡腫痛。

  • 將孩兒茶五分、冰片半分、熊膽二分、甘草三分、赤石脂三分、黃連三分、寒水石五分、硼砂一分,全部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調和後塗抹患處。也可將藥粉裝入豬膽中,用竹管塞入,用線將管口綁緊,然後插入肛門內來回摩擦,這樣痔瘡自然會痊癒。

半夏散: 治療剛長出的痔瘡,用這個藥來緊急治療。

  • 將生半夏搗成末,先用生薑自然汁清洗肛門,然後用半夏末泡水洗肛門,三到五天內痔瘡就會自己好。

龍腦散: 治療痔漏引起的發熱疼痛。

  • 將鯽魚一條剖開,去除內臟,用穀精草填滿魚腹,用麻皮捆緊,再用泥裹好,放在糠火上煅燒至藥性存留。將燒好的鯽魚磨成細末,加入少量龍腦,用蜂蜜調和後塗抹患處。

熊膽膏: 治療痔瘡效果極佳。

  • 將熊膽五分、冰片一分,研磨成細末,用井水調和,用雞毛輕掃塗抹在痔瘡上。

水銀棗子膏: 治療因寄生蟲引起的痔瘡,搔癢疼痛不止。

  • 將水銀一兩、棗肉二兩,一起研磨,直到看不見水銀的顆粒,將其捏成棗核大小的形狀,用薄棉片包好後塞入肛門內,第二天蟲子就會出來。如果疼痛,可以加入少量韶粉製成丸藥塞入。

豬膽膏: 治療痔瘡。

  • 取七個豬膽的汁液,用粗碗盛著,放在炭火上熬成膏狀,用單層紙攤平敷在患處。先用槐根白皮煎湯清洗痔瘡,然後敷上藥膏。

拔毒散: 用於敷在痔瘡腫痛處。

  • 將大黃、黃柏、白芨、石膏、黃芩、黃連、白蘞、梔子、朴硝,一起研磨成末,用井水調和後塗抹在患處。

蝸牛膏: 敷在痔瘡上效果很好。

  • 將蝸牛一隻(要帶殼有角的),加入少量冰片、麝香,一起研磨成末,放入瓷器中盛放,第二天早上取汁液塗在痔瘡上。

水澄膏: 凡是枯萎的痔瘡,必須用這個來保護周圍的肌肉。

  • 將白芨、鬱金各等份,研磨成細末,用熱水清洗痔瘡後側身躺下,用新水和蜂蜜在小碗中調勻,然後加入藥末調和,敷在肛門四周的好肉上,讓痔瘡頭露在外面,用紙蓋住藥,再用筆蘸水塗在紙上,使其保持濕潤,然後再用枯藥。

枯葉方:

  • 將明礬四兩、白砒二錢半、硃砂一錢(研磨),分別研磨。先將砒末放在鍋底,再用明礬末蓋住砒末,用火煅燒,讓煙散盡,砒的毒氣會進入白礬中。取出白礬後研磨成細末。先觀察痔瘡的大小和數量,將礬末放在手掌心上,加入少量硃砂末,用唾液調勻,用篦子點塗在痔瘡上,要塗抹均勻。每天三次,觀察痔瘡頭的顏色,等到它變成焦黑色,再取下,慢慢會有黃水流出,以流得多為好,這是排出的毒水,不要懷疑。
  • 第二天觀察痔瘡頭如果縮小了一半,可以再停藥一兩天。如果是年紀大的人,因外腎牽引導致疼痛,可以用手溫熱後,在大小便處熨燙,疼痛就會停止。如果需要更換藥,用新的瓦器盛裝新水或溫水,在痔瘡邊緣用筆頭蘸水,輕輕刷洗,清除舊藥後再敷上新藥,繼續使用護藥,直到痔瘡頭焦枯才可以停止,然後再用洗藥。

護肛膏:

  • 將白莖、煅燒後的石膏、黃連各等份,研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成膏狀塗在患處,剪一塊像月亮的油紙,圍著痔瘡,保護四周的好肉。每次清洗後換一次藥。

翻痔藥: 治療內痔必須先用翻痔藥,把腸頭翻出來,才能用枯藥。

  • 將草烏研磨成末,用唾液調和後敷在肛門內,痔瘡就會翻出來。

金寶膏: 用於治療瘺瘡,能去除腐肉,而不損傷好肉。

  • 用桑樹柴灰五碗,用沸水十碗淋出汁液,用草紙一層、皮紙兩層鋪在簸箕底,再放上灰,淋汁洗灰,取汁液。將穿山甲二兩、信一錢(另外研磨)、杏仁七枚(去皮後與信一起研磨塗在穿山甲上)、辰砂一字、粉霜一錢半,全部混合後製成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