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四 (4)

1. 敷塗諸藥

上將灰汁澄清,下鍋煎滾下甲末候煎乾,一半,下麝、次下粉霜,干及九分,下辰砂候成膏,下石灰以成塊為則,密罐收勿見風。

三品錠子,去十八種痔漏,其效如神。(方見外科理例下。)

(危氏)五灰膏,治臟腑一切蘊毒發為痔瘡,不問遠年近日形似雞冠、梅核、牛乳,或內或外,並皆治之。此方親傳之劉叔茂,累試極驗。

蕎麥灰(半鬥許),荊柴,老杉枝,山白竹,雜硬柴(各截二尺長劈成片,各取一束曬乾,火燒成炭,置密壇內自死)

上炭以水煮取炭汁,又用酒漏以布帛實其竅,置蕎灰於酒漏內,以炭汁淋之,然後取汁,於鍋內,慢火熬,約有一小碗,候冷,入石灰國丹調成膏,以瓷罐貯之,上用石灰敷之,勿令泄氣。臨用時去石灰,以冷水調開,令病人洗淨痔瘡,仰臥搭起一足,先以濕紙於瘡四圍貼護,卻用竹篦挑藥塗痔上,須臾痛息,用紙揩去藥再塗,如此三四次,要痔瘡如墨樣黑方止。以水洗淨,每日常置冷水一盆,以蔥湯和之,日洗三五次,六七日後膿穢出盡,其瘡自消。

(《秘方》)玉紅散,治諸痔。

硇砂(二兩先燒在鍋內,次用明礬放硇上,火煅枯,以煙盡為度,用礬為末),明礬(二兩),硃砂(四錢,另研)

上為極細末敷,痔干,用津調貼,濕干敷上。

辰砂膏

瓜蒂(為末三錢),密陀僧(二錢,另研),硃砂(五分),冰片(少許)

上為末,干以唾調敷。

代針膏

枳殼(二錢,大者去穰),巴豆(半兩,去皮)

上將巴豆裝在枳殼內合縛定,放罐內醋煮乾,將二味曬乾研末,用絲綿蘸濕展藥敷瘡上及根底,痔去再不可用,只用生肌散。如頑漏日久,以津調敷瘡口,敗肉自去。

白話文:

敷塗諸藥

將澄清的草木灰水,倒入鍋中煮滾,加入研磨成粉的龜甲,待煎煮至水分剩下約一半時,加入麝香,接著加入粉霜(可能是某種細緻的白色粉末),待煎煮至九成乾時,加入辰砂(硃砂),熬煮成膏狀。最後加入石灰使其凝固成塊狀,放入密封罐中保存,避免接觸空氣。

三品錠子

能去除十八種痔瘡和瘺管,效果非常神奇。(藥方在《外科理例》下卷有記載。)

五灰膏(危氏所傳)

能治療因臟腑積毒引起的各種痔瘡,無論是多年的還是新發的,無論形狀像雞冠、梅核還是牛乳,無論是內痔還是外痔,都能有效治療。這個藥方是親自從劉叔茂那裡傳來的,多次試用效果都非常好。

蕎麥灰(約半斗),荊條柴、老杉樹枝、山白竹、雜硬木柴(各截成二尺長,劈成片,各取一束曬乾,燒成炭,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自然熄滅)。

將燒好的炭加水煮,提取炭汁,再用酒漏(一種過濾工具,底部用布帛堵住)將蕎麥灰放在酒漏中,用炭汁淋過。然後取汁在鍋中用小火慢熬,熬至約剩一小碗時放涼,加入石灰和國丹(可能是某種紅色藥材),調成膏狀,放入瓷罐中儲存,上面用石灰封住,避免漏氣。使用時去除石灰,用冷水調開,讓病人清洗乾淨痔瘡部位,然後仰臥抬起一隻腳。先用濕紙貼在痔瘡周圍保護,再用竹篦挑藥塗在痔瘡上,過一會兒疼痛就會減輕,用紙擦去藥再塗,如此三四次,直到痔瘡變成像墨一樣的黑色才停止。再用水洗淨,每天準備一盆冷水,加入蔥湯,每天洗三五次,六七天后膿血流盡,痔瘡就會自然消退。

玉紅散(《秘方》記載)

能治療各種痔瘡。

硇砂(二兩,先在鍋中燒熱,然後放上明礬,燒至煙盡,將明礬研成粉末),明礬(二兩),硃砂(四錢,另外研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塗在乾燥的痔瘡上,如果痔瘡乾燥,可以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如果濕潤,直接敷上即可。

辰砂膏

瓜蒂(研磨成粉三錢),密陀僧(二錢,另外研磨成粉),硃砂(五分),冰片(少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如果乾燥,用唾液調和後塗抹。

代針膏

枳殼(二錢,大的去掉瓤),巴豆(半兩,去皮)。

將巴豆裝在枳殼內綁緊,放入罐中用醋煮乾,將兩種藥材曬乾研磨成粉末,用絲綿蘸濕藥粉敷在瘡上及根部。痔瘡消除後就不要再用,只需用生肌散(促進傷口癒合的藥粉)。如果頑固的瘺管時間長了,可以用唾液調和藥粉敷在瘡口,壞死的肉就會自然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