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2)

1. 評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治病,與麻黃證相似,但病尤重而又加煩躁者用大青龍湯也。以其中風並傷寒俱盛,故青龍湯添麻黃,合桂枝藥味在內,更加百膏,所以為緊。此治榮衛俱病者也。大抵感外風者為傷風,感寒冷者為傷寒。故風則傷榮,寒則傷衛;桂枝主傷衛,麻黃主傷榮,故大青龍主榮衛俱傷者,此也。

李先知云:脈緩有汗為桂枝湯證,脈緊不煩為麻黃湯證。大青龍湯證脈似桂枝反無汗,似麻黃反煩躁是也。若不審證,誤用青龍發汗,傷人多矣。故仲景云: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青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宜服真武湯。仲景特設此藥以救之。

白話文:

大青龍湯的應用與辨證

大青龍湯用於治療的病症,與麻黃證相似,但病情更加嚴重,且伴有煩躁者,則可以使用大青龍湯。

這是因為患者同時患有中風與傷寒,且病情都十分嚴重,所以青龍湯中添加了麻黃,與桂枝藥味相合,並加入甘草,使藥效更加緊密。此方主要用於治療榮衛俱傷的患者。

總的來說,感受外風者為傷風,感受寒冷者為傷寒。風傷榮,寒傷衛,桂枝主治傷衛,麻黃主治傷榮,因此,大青龍湯主要治療榮衛俱傷的患者。

李先知指出:脈緩有汗者為桂枝湯證,脈緊不煩者為麻黃湯證。而大青龍湯證則表現為脈象似桂枝湯證,但無汗,又似麻黃湯證,但伴有煩躁。

若不仔細辨證,誤用青龍湯發汗,則容易傷人。因此,張仲景指出:脈微弱,出汗惡風者,不可服用青龍湯,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厥逆、筋惕肉瞤等逆證,應服用真武湯。張仲景特別創制此藥用於救治此類患者。

2. 評十棗湯

十棗湯治身涼乾嘔,短氣筋痛者當行。須是表證已罷,方可用之;表未解者不可行也,以其藥性太猛,切戒輕用。

里有水證條云:身涼表證罷,咳而脅下痛者,十棗湯。痞證條云:脅下痛,乾嘔短氣,身涼不惡寒,汗出無表證者,十棗湯。乾嘔證條云:身涼汗出,乾嘔脅痛不惡寒,此表證已解,里未和也,十棗湯主之。可見十棗湯非敢輕用,必審表證罷,惟身涼脅痛乾嘔,有水氣而里未和者方用之。以棗十枚為君,消水藥不過一錢,不敢輕用可知矣。

白話文:

十棗湯適用於身體發涼、乾嘔、呼吸短促、筋骨疼痛的患者。但必須是表證(感冒初期)已經退去才能使用,如果表證未解就不可用,因為藥性太猛,切忌輕用。

根據古籍記載,十棗湯適用於表證退去後,出現身體發涼、咳嗽並伴隨脅肋疼痛的情況。也適用於脅肋疼痛、乾嘔、呼吸短促、身體發涼但不畏寒、出汗但無表證的情況。此外,十棗湯還適用於身體發涼、出汗、乾嘔、脅肋疼痛、不畏寒,這是表證已解,但裡證(內在病症)未和的情況。由此可見,十棗湯並非可以輕易使用的藥方,必須審慎判斷表證是否退去,只有在身體發涼、脅肋疼痛、乾嘔,並且有水氣滯留、裡證未和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十棗湯以十枚大棗為主藥,其他消水藥僅用一錢,由此可知,十棗湯並非輕易可用的藥物。

3. 評九味羌活湯

易老九味羌活湯為解利兩感傷寒而設。經曰:兩感於寒者死不治。以其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此為臟腑俱虛,內外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故云兩感者不治。

然所感有淺深虛實之異,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故易老有九味羌活湯之制也。其黃芩、生地為裡熱之藥,羌活、細辛為解表之藥,亦和平表里之輕劑耳。然非正傷寒之主藥也,陶氏謂其可代麻黃、桂枝、青龍三方之用,噫!亦過矣。但用之於傷風見寒,傷寒見風,頭身疼痛,惡寒發熱而兼有里證者宜用之,大抵終是輕劑。

白話文:

易老九味羌活湯方解

易老所創的九味羌活湯,是專門用來治療同時感受外寒與內寒的傷寒病症。

古籍記載:「兩感於寒者死不治。」意思是說,一個人同時感受了太陽寒邪與少陰寒邪,就會導致病情難以控制,甚至死亡。具體表現為:第一天,太陽經與少陰經同時患病,會有頭痛、口乾、胸悶等症狀;第二天,陽明經與太陰經同時患病,則會有腹脹、發熱、食慾不振、神志不清等症狀;第三天,少陽經與厥陰經同時患病,就會出現耳聾、面部肌肉抽搐、昏迷、無法進食、神志不清等症狀。這說明患者的臟腑都已經虛弱,內外皆病,很難治療。想要治療外寒,又會影響到內寒;想要治療內寒,又會影響到外寒,所以古人認為這種「兩感於寒」的病症是難以治癒的。

然而,實際上患者感受寒邪的程度、深淺、虛實都有不同。如果患者體質虛弱,感受寒邪較深,則難以救治;如果患者體質較好,感受寒邪較淺,則還有救治的希望。因此易老才創製了九味羌活湯。

九味羌活湯中,黃芩、生地黃是針對內熱的藥物;羌活、細辛則是針對外寒的藥物。整個方子屬於溫和的表裡雙解藥,但它並不是治療正傷寒的主藥。陶弘景認為九味羌活湯可以代替麻黃湯、桂枝湯、青龍湯等方劑使用,這種說法過於誇張。九味羌活湯只適用於傷風兼見寒邪、傷寒兼見風邪、頭痛身痛、惡寒發熱並且同時有內寒症狀的患者。總體來說,九味羌活湯是一種溫和的藥方,可以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若果當發汗,必用麻黃,而羌活、防風豈可比也?若表虛有汗,則用桂枝。若有汗而煩必用青龍,羌活豈可代也?非即病正傷寒,而九味羌活用於春秋之時,比之麻黃、青龍,則又穩也。知者審諸。

白話文:

如果需要發汗,就必須使用麻黃,羌活和防風怎麼能與之相比呢?如果表虛有汗,則應該使用桂枝。如果有汗又煩躁,就必須使用青龍,羌活又怎麼能代替呢?

這不是說羌活就不能用,只是在治療傷寒的過程中,麻黃和青龍更有效。而九味羌活適用於春秋季節,相比麻黃和青龍,更溫和穩妥。

懂行的人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易老九味羌活湯為解利兩感傷寒而設。經曰:兩感於寒者死不治。以其一日太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而煩滿;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此為臟腑俱虛,內外俱病。欲表之,則有里;欲下之,則有表,故云兩感者不治。

然所感有淺深虛實之異,虛而感之深者必死,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故易老有九味羌活湯之制也。其黃芩、生地為裡熱之藥,羌活、細辛為解表之藥,亦和平表里之輕劑耳。然非正傷寒之主藥也,陶氏謂其可代麻黃、桂枝、青龍三方之用,噫!亦過矣。但用之於傷風見寒,傷寒見風,頭身疼痛,惡寒發熱而兼有里證者宜用之,大抵終是輕劑。

白話文:

易老的九味羌活湯是用来治疗兼具表里两感症状的伤寒的。古籍中说,同时感受表里寒邪的人是难以治好的。因为他们可能第一天就出现太阳和少阴经同时生病的症状,表现为头痛口干,身体烦闷;第二天则出现阳明和太阴经同时生病的症状,表现为腹部胀满,全身发热,不想吃东西,神志不清;第三天就可能出现少阳和厥阴经同时生病的症状,表现为耳朵听不见,身体蜷缩,四肢厥冷,喝水也喝不下去,不认识人。这说明患者的脏腑已经很虚弱,表里都生病了。想要治疗表证,却又有里证;想要治疗里证,却又有表证,所以古人说这种两感症状难以治疗。

但是,感受寒邪的程度和深浅,以及患者体质的虚实都有区别。如果体质虚弱,又感受寒邪很深,那么必然会死亡;但如果体质强壮,感受寒邪不深,或许还可以治疗。所以易老才制定了九味羌活汤。其中黄芩和生地是治疗里热的药物,羌活和细辛是解表的药物,总体来说,九味羌活汤是一个平和治疗表里症状的轻剂。它并不是治疗正伤寒的主药。陶氏说它可以代替麻黄、桂枝、青龙三方,这种说法就有些过了。九味羌活汤适合治疗伤风见寒、伤寒见风,出现头身疼痛、恶寒发热,并且伴有里证的患者,总体来说它仍然是一个轻剂。

若果當發汗,必用麻黃,而羌活、防風豈可比也?若表虛有汗,則用桂枝。若有汗而煩必用青龍,羌活豈可代也?非即病正傷寒,而九味羌活用於春秋之時,比之麻黃、青龍,則又穩也。知者審諸。

白話文:

如果要發汗,就必須使用麻黃,羌活、防風怎麼能與之相比呢?如果表虛有汗,則要用桂枝。如果有汗且煩躁,就必須使用青龍湯,羌活怎麼能替代呢?這不是說病症就是傷寒,只是在春秋季節,九味羌活的用法比較穩妥,比起麻黃、青龍湯來說,更為穩妥。懂的人自然會明白。

4. 六法方鈔

六法者,汗吐下利溫和也。治法蓋不出此六字之外。傷寒並雜病,知此六法,其庶乎得仲景丹溪之旨也。

【汗法】桂枝湯、麻黃湯、雙解散、升麻湯、參蘇飲、香蘇飲、小柴胡湯。

余法加連須蔥、桃葉,蒸法出汗。凡邪之在表者,宜汗之而愈。

【吐法】梔子豉湯、大瓜蒂散、人參蘆鹽湯。

白話文:

六法是指汗、吐、下、利、溫、和這六種治療方法。所有的治療方法,基本上都逃不出這六個字。無論是傷寒還是其他雜病,只要掌握了這六種方法,就能夠領悟仲景和丹溪的精髓。

汗法常用的方劑有桂枝湯、麻黃湯、雙解散、升麻湯、參蘇飲、香蘇飲、小柴胡湯。也可以用連須蔥和桃葉蒸發汗。一般來說,外邪入侵表面的病症,適合用汗法治療。

吐法常用的方劑有梔子豉湯、瓜蒂散、人參蘆鹽湯。

余法加三山丸合解毒散煎。凡病之在胸膈者宜吐之。

【下法】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濬川散、舟車丸、破棺丹。

余法加牽牛丸甘遂末。凡病之在裡而邪實於腸胃者,宜下之。

【利法】五苓散、天水散。

白話文:

我的方法是加三山丸和解毒散煎服。凡是病在胸膈的,應該用吐法。

下法是用小承氣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濬川散、舟車丸、破棺丹。

我的方法是加牽牛丸、甘遂末。凡是病在裡而邪氣積聚在腸胃的,應該用下法。

利法是用五苓散、天水散。

余法用田螺、麝香敷臍。凡患小便赤澀,陰陽不分者,利之而愈。

【溫法】理中湯、五積散、四逆湯、姜附湯、三建湯。

余法用硫黃丸燒酒煎服。凡病陰證虛寒脈沉遲者必溫之。

【和法】小柴胡湯、建中湯。

凡病非表非里,不寒不熱,不可汗下者宜和之。

白話文:

我的方法是用田螺和麝香敷在肚臍上。凡是患有小便赤澀,陰陽失調的人,用這個方法治療就能痊癒。

溫法

理中湯、五積散、四逆湯、姜附湯、三建湯,這些藥方可以溫補陽氣,適合治療虛寒的病症。

我的方法是用硫黃丸用燒酒煎服。凡是患有陰虛寒症,脈象沉遲的人,必須用溫補的方法治療。

和法

小柴胡湯、建中湯,這些藥方可以調和陰陽,適合治療既不屬於表證,也不屬於里證,既不寒也不熱,不能用汗法治療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