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一 (2)

1. 治淋證要審新久虛實

淋證初作者,主於實熱,當利之,八正散之屬是也。既利之而不愈,久久而氣下陷者,虛也,宜升其氣,氣升而水自下。升而不愈,必用吐法,吐之而氣自升也。痰多者用二陳湯,先服後吐,痰氣閉塞者,二陳加木通、香附探吐。

丹溪治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用通利藥而反劇。丹溪曰:此積痰也。痰積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吐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然。此可見癃淋又不獨主於經病也。

治鄭憲使之子,年十六。生七個月後得淋病,五七日必一作,其發則大痛,水道下如漆如粟者一盞方定。脈之輕則澀,重則弦,視其形瘦而長,色青而蒼。意其必因其父服下部熱藥,熱在胎留於子之命門而然。遂以紫雪和黃柏末丸,梧桐子大,曬乾。熱湯下百丸,半日又下二百丸,食物壓之。

又半日痛大作連腰腹,水道乃行,下漆如粟者碗許,痛減十之八。後與陳皮一兩,桔梗、木通各半兩,又下一合許而安。父得燥熱尚能病子,況母得之者乎?

治一年老人,因疝痛多服烏、附,患淋十餘年,又服硝黃諸淋藥不效,項發一大疽,淋痛愈甚,叫號困憊。脈短澀左微似弦,皆毒所致,凝積滯血滿膀胱,脈澀為敗血,短為血耗,忍痛傷血,叫號傷氣,知其溺後有如敗膿者,詢驗果然。多取土牛膝濃煎湯並四物湯大劑與之,三日後痛愈。敗膿漸減,淋止瘡勢亦定。蓋四物能生陰血也。

治一產婦,因收生者不謹,損破尿胞,而致淋瀝。因思肌肉傷破尚可補完,脈之虛甚,並難產,皆是氣血虛,產後又虛,試與峻補以參、術為君,芎、歸為臣,桃仁、陳皮、黃耆、茯苓為佐,煎豬羊胞湯,令極餓飲之,一月而安。蓋是氣血驟長其胞,恐稍遲亦難成功。

一人年四十,口乾溺數,春末得之,夏求治。脈俱澀,右略數而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強,然澀卻多於右,喜二尺皆不甚起,當作飲食厚味生熱,此謂之痰熱。禁其厚味,降火以清金,抑肝而補脾。三補丸二十一粒,玄明粉五粒,阿膠五粒,薑湯吞下,一日六次。

又以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幹,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耆、白朮、牛膝、五味、炒柏、麥門冬煎調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丹溪云:淋雖有五,皆屬於熱。(小便滴瀝澀痛者為淋,急脹不痛者謂之閉也。)治宜解熱利水炒山梔子之類,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

便血不痛者養血尿,尿血而痛者為血淋也。

白話文:

治療淋病需要仔細辨別是新發的還是舊疾,是虛證還是實證:

剛開始發作的淋病,通常屬於實熱,應該用疏利的方法治療,像是八正散這類的藥方。如果用疏利的方法治療後沒有好轉,時間久了導致氣往下陷,這就是虛證,應該用提升氣的方法治療,氣升上來,水自然就往下走。如果提升氣的方法還是沒有效果,就必須用催吐的方法,把氣提上來。如果痰多,就用二陳湯,先喝藥再催吐;如果痰氣阻塞,就用二陳湯加上木通、香附來催吐。

朱丹溪曾經治療一位男子,小便不通,醫生用通利小便的藥,反而讓病情加重。朱丹溪說:「這是痰積引起的。」痰積在肺部,肺屬於上焦,膀胱屬於下焦,上焦阻塞,下焦也會跟著阻塞,就像滴水的器皿,必須上面的孔通暢,下面的水才能流出來。於是就用催吐的方法,大量催吐,吐完之後,病就好了。由此可見,小便不通、淋病不單只是經絡的問題。

朱丹溪還治療過鄭憲使的兒子,十六歲,出生七個月後就得了淋病,每隔五、七天就會發作一次,發作時非常疼痛,尿道排出的東西像漆一樣黑,像粟米一樣顆粒狀,要排出一盞才停止。把脈,輕按脈象澀,重按脈象弦,觀察他的體型又瘦又長,臉色發青又蒼白。推斷是因他父親服用了壯陽的藥,熱毒遺留在他命門中。於是就用紫雪和黃柏粉末做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曬乾。用熱湯送服一百顆,過半天再服二百顆,用食物壓住。

又過半天,疼痛劇烈,連著腰腹部都痛,尿道才開始通暢,排出像漆一樣黑,像粟米一樣顆粒狀的東西有一碗之多,疼痛減輕了十分之八。之後又給他服用陳皮一兩,桔梗、木通各半兩,又排出一些,病就好了。父親的燥熱都還能影響兒子,何況是母親呢?

治療一位七十歲的老人,因為疝氣疼痛多次服用烏頭、附子,得了淋病十多年,又服用硝石、大黃等治療淋病的藥都無效。脖子上長了一個大瘡,淋病疼痛更加嚴重,叫喊不停,非常疲憊。脈象短且澀,左脈稍微像弦脈,都是毒素引起的,凝結的瘀血充滿膀胱。脈澀代表瘀血,脈短代表氣血耗損,忍痛會傷血,叫喊會傷氣,知道他小便後會有像膿液一樣的東西,詢問後果然如此。於是大量用土牛膝濃煎成湯,並搭配四物湯,連服三天後,疼痛痊癒。膿液逐漸減少,淋病停止,瘡也痊癒。這是因為四物湯能夠滋養陰血。

治療一位產婦,因為接生婆不小心弄破了膀胱,導致淋漓不斷。想想看,肌肉破裂尚且可以補好,而脈象非常虛弱,加上難產,這些都是氣血虛弱引起的,產後更加虛弱。嘗試用峻補的方法,以人參、白朮為主要藥材,當歸、川芎為輔助藥材,桃仁、陳皮、黃耆、茯苓為佐藥,煎煮豬羊膀胱湯,讓她極度飢餓時喝下,一個月後就好了。這是因為氣血快速增長,讓膀胱恢復,如果稍微遲一點就難以成功。

有一位四十歲的人,口渴、小便頻繁,在春末得了淋病,夏天來求醫。脈象都澀,右脈略數但不弦,重按感覺脈大且稍有力,左脈稍微沉弱,但不強,但澀象比右脈明顯,兩寸脈都不明顯,這是因為飲食濃膩而生熱,也就是痰熱。禁止他吃濃膩的食物,用降火的方法來清肺,抑制肝氣而補脾。服用三補丸二十一顆,玄明粉五顆,阿膠五顆,用薑湯吞服,一天六次。

又用四物湯加上人參、白朮、陳皮、生甘草、五味子、麥門冬煎服,一天三次,和丸藥交替服用。一兩天後,自覺身體清爽,小便減少了三分之二,口不渴了,但止渴效果還沒有完全消除,頭暈眼花,久坐會腰痛,於是就用摩腰丹治療腰痛,仍然服用四物湯減去川芎,加入人參、黃耆、白朮、牛膝、五味子、炒黃柏、麥門冬煎服,調和六一散,反而小便增多,於是就停用六一散,仍然服用丸藥。

朱丹溪說:「淋病雖然有五種,但都屬於熱證。」(小便滴滴答答、澀痛的稱為淋病,小便急脹但不痛的稱為閉證。)治療應該用解熱利水的方法,像是炒山梔子之類的藥物,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便血。

便血但不痛的,是養血的問題,尿血而且痛的,稱為血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