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七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十一 (3)

1. 治淋證要審新久虛實

血淋一證須看血色,若血鮮者,心與小腸實熱,若色瘀為積敗之血也。《丹溪心法附錄》云:色瘀者乃腎與膀胱虛冷,誤也。服漢椒根,意蓋因瘀積特用辛味行其凝滯之瘀血耳。若謂虛冷而用熱藥。豈理也哉?此其熱因熱用之義也。

丹溪既云五淋皆熱,附錄者何相戾焉?有瘀血作淋者,用牛膝膏,淋證有血因火燥下焦血氣不得升降,而滲泄之令不行也,宜補陰降火,四物湯加知母、黃柏,或用四物湯下滋腎丸。

痰熱隔滯中焦,淋澀不通,二陳湯煎頓服探吐之,以提其氣,小便熱鬱成淋不通,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木通、甘草梢,氣虛者加黃耆、木香、淋痛加黃柏、生地黃,夏月煎調益元散。

陰莖痛乃厥陰氣滯兼熱,用甘草梢,蓋欲緩其氣耳。

有腎虛極而淋者,當補腎精而利小便,不可便用利水藥。

老人氣虛淋閉,參、術中帶木通、梔子之屬。

淋證用諸通利藥而不通者,用木香流氣飲即通,或別用通氣香劑才愈者,此乃氣淋,出於冷熱淋之外也。

熱極成淋服藥不效者,宜減桂,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燈心、瞿麥各少許為末,蜜水調服。

傷寒後脫陽,小便不通,用生薑自然汁調茴香末敷小腹上,又服益智茴香丸調益元散送下。

白話文:

關於治療淋證,必須仔細判斷病情的發病時間長短和虛實情況。

血淋這種病,要觀察血的顏色。如果血色鮮紅,表示心和小腸有實熱;如果血色瘀滯,則是積存的敗血。《丹溪心法附錄》說:「血色瘀滯是因為腎和膀胱虛寒」,這是錯誤的。使用漢椒根,大概是因為瘀血積滯,特別用辛味的藥材來運行凝結的瘀血。如果認為是虛寒而使用熱藥,那是不合道理的。這體現了「熱證用熱藥」的原則。

丹溪既然說五淋都是熱證,那《附錄》的說法為何如此矛盾呢?有因為瘀血導致淋證的,可以用牛膝膏。淋證中如果有出血是因為火熱燥熱,導致下焦氣血無法正常升降,滲漏失調所致,應該補陰降火,可以用四物湯加上知母、黃柏,或者用四物湯搭配滋腎丸。

痰熱阻礙中焦,導致淋證小便澀滯不通,可以用二陳湯煎煮後一次服下,並嘗試催吐,來提昇氣機。小便因熱鬱結導致淋證不通暢,可以用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肉桂、木通、甘草梢。氣虛的,可以加上黃耆、木香;淋痛的,可以加上黃柏、生地黃;夏天煎服時可以調和益元散。

陰莖疼痛是厥陰經氣滯兼有熱邪,可以用甘草梢,目的是緩解氣滯。

有因為腎虛到極點而導致淋證的,應該補腎精,同時利小便,不可以只用利水藥。

老年人氣虛導致淋閉,可以用人參、白朮等補氣藥,並搭配木通、梔子等藥。

淋證使用各種通利藥都無效的,使用木香流氣飲就可以通暢,或者需要使用其他通氣的香藥才能治癒的,這是氣淋,不屬於寒熱淋的範疇。

熱極導致的淋證,服藥效果不好的,應該減少肉桂的用量,可以使用五苓散加上木通、滑石、燈心草、瞿麥各少許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服。

傷寒病後導致陽氣脫失,小便不通的,可以用生薑自然汁調和茴香末敷在小腹上,同時服用益智茴香丸,再用益元散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