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4)

1. 汗後不解

汗後而病不解,寒熱如舊,或表邪未盡,或邪傳裡,或邪氣乘虛內客,宜各因其證而治之。

【汗】曾服麻黃桂枝,若脈洪大,形為瘧狀,再發汗必解,麻黃。

【表裡兼解】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嘔吐下利,大柴胡湯。

【清】服桂枝大汗出,大渴,煩不解,脈洪大,白虎加人參湯。

【下】發汗後不惡寒,但惡熱,及蒸蒸發熱者,實也,調胃承氣湯。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

白話文:

如果出汗後病情沒有好轉,仍然有寒熱交替的症狀,可能是表邪尚未完全去除,或者邪氣已經傳入內裡,又或者邪氣趁虛而入,侵犯內臟,需要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

曾經服用麻黃桂枝發汗,如果脈象洪大,體溫起伏如同瘧疾,再次發汗就能痊癒,可以繼續服用麻黃。

如果發熱出汗,但病情沒有好轉,還伴有心下痞硬、嘔吐腹瀉的症狀,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

如果服用桂枝後大量出汗,口渴心煩,脈象洪大,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

如果出汗後不畏寒,反而怕熱,甚至出現蒸蒸發熱的症狀,屬於實熱證,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治療。出汗後不要再服用桂枝,如果出汗後呼吸困難,沒有明顯的發熱,可以用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治療。

【分利】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燥,不得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五苓散。發汗已,脈洪數煩渴,五苓散。

【和中】汗後腹脹滿,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汗過多,心下悸,欲得發顫,桂枝甘草湯。

【溫經】發汗後病不解反惡寒者,表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脈細身倦者方可服。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中悸,身瞤動,振欲擗地,真武湯。發汗後身疼痛,脈沉者,桂枝加芍藥人參湯。太陽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拘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

白話文:

太陽病發汗之後,大量出汗,胃中乾燥,睡不著,想喝水的人,要少量給他喝,讓胃氣和緩,就會痊癒。如果脈搏浮,小便不利,微熱口渴,就用五苓散。發汗之後,脈搏洪數,煩躁口渴,也用五苓散。

出汗後肚子脹滿,就用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汗出太多,心下悸動,想要發抖,就用桂枝甘草湯。

發汗後病情未解反而惡寒,這是表虛,可以用芍藥甘草附子湯,脈搏細弱,身體疲倦的人才可以服用。太陽病發汗,汗出不止,仍然發熱,心中悸動,身體抽搐,想要拍打地面,就用真武湯。發汗後身體疼痛,脈搏沉者,用桂枝加芍藥人參湯。太陽病發汗後汗液止不住,患者怕風,小便困難,四肢拘急,難以彎曲伸展,就用桂枝加附子湯。

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惡寒,四逆湯。發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白話文:

大量出汗但熱症不退,身體內部感到緊張和束縛感,四肢疼痛,腹瀉且畏寒,可以使用四逆湯。在發汗治療後出現腹部下方心慌的情況,預示著可能要發生奔豚病(一種急性水腫),可以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處理。

2. 下後不解

身熱不去,利不止,胸腹滿,渴煩。《活人》:去傷寒之邪,不過汗吐下之三法也。三法得當,病勢易衰則愈矣。倘三法失宜,加以病勢危惡,則傳變不已,誠可慮也。況發汗吐下後,邪氣乘虛而未解,或壅窒而未盡,則當量其虛實以治之。先賢謂知邪氣之虛實,發汗吐下之不瘥,溫補針灸之適當,則十全之功可自得矣。

【吐】傷寒五六日,大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未欲解也,梔子豉湯。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梔子厚朴湯。

【清熱】太陽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

白話文:

身體發熱持續不退,腹瀉不止,胸腹脹滿,口渴心煩。治療傷寒,不外乎發汗、吐、下三種方法。三法運用得當,病症容易減輕而痊癒。如果三法運用不當,再加上病情危重,就會不斷轉變,著實令人擔憂。況且發汗吐下之後,邪氣乘虛而入尚未完全解除,或阻塞未盡,就應該根據患者虛實情況來治療。前人說,了解邪氣的虛實,發汗吐下後病症未愈,溫補針灸運用得當,就能取得十全的功效。

如果傷寒發病五六日,經過瀉下之後,身體發熱不退,心中絞痛,不想解開衣服,可以使用梔子豉湯。瀉下之後,心煩意亂,腹脹滿,臥床不安,可以使用梔子厚朴湯。

太陽病的桂枝證,醫生反倒使用瀉下方法,結果腹瀉不止,脈搏急促,說明表症尚未解除,呼吸急促並且出汗,可以使用葛根黃連黃芩湯。

【下】陽明下之,心下懊憹而煩,梔子豉湯。有燥屎者,大承氣湯。

【溫】太陽下後脈促胸滿,桂枝去芍藥湯。微寒,去芍藥加附子。丸藥下之,身熱不去,微煩,梔子乾薑湯。

【解錯離之邪】六七日大下後,寸沉而遲,手足厥逆,下利,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瀉利不止為難治,麻黃升麻湯。

白話文:

陽明經病症向下傳移,患者感到心窩部灼熱疼痛且心煩意亂,可以用梔子豉湯治療。如果有乾燥的糞便,可以用大承氣湯治療。

太陽經病症向下傳移,脈搏急促,胸部滿悶,可以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如果略感寒涼,可以在桂枝去芍藥湯中加入附子。如果服用丸藥後,發熱不退,略微感到心煩,可以用梔子乾薑湯治療。

六七天後出現大便頻繁,寸關脈沉而遲,手足厥冷,腹瀉,脈搏摸不到,咽喉不適,吐出膿血,腹瀉不止,這種情況屬於難治之症,可以用麻黃升麻湯治療。

3. 下後熱

下後有熱,血氣虛也,太陽陽明之故也。仲景云:大發其汗,使陽氣微,又下之,使陰氣弱,其人亡血,病當寒後乃發熱無休止,陰陽既虛,氣血俱弱,故其熱不可止息。所用葶藶、梔子,亦酸苦湧泄之義也。

【吐】陽明下之,仍發熱,心下懊憹,飢不能食,頭汗出,梔子豉湯。

【利】服桂枝,或下之,仍頭項強,無汗,翕翕發熱,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壯陰】大下後則傷血,故脈澀,葶藶苦酒湯。

白話文:

瀉下後出現發熱,是血氣虛弱,太陽、陽明經氣失調所致。張仲景說,大量發汗使陽氣衰微,再加瀉下,又使陰氣減弱,這會導致人體失血,之後出現寒後發熱不止,陰陽都虛,氣血都很虛弱,所以熱症無法消除。所用的葶藶、梔子,都是酸苦湧泄之藥。

如果陽明經實熱而瀉下,仍然發熱,心中煩躁,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頭部出汗,可以用梔子豉湯。

如果服用桂枝或瀉下後,仍然頭項強直,沒有汗,發熱反覆,心中飽滿微痛,小便不利,可以用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如果瀉下過度傷血,脈象澀滯,可以用葶藶苦酒湯。

4. 汗後惡寒

汗後惡寒,但表解未盡,則為輕證,法當再汗之。若陽微於外,寒積於內,厥逆自利,則用四逆湯。若陽微於外,熱伏於內,大便實者,下之。若汗後脈不為汗衰,比前躁疾者,此名陰陽交,交者死。(此篇可與不得汗及前惡寒兼看。)

【發表】汗後惡寒,表未解者,汗之,麻黃湯。

【兩解】汗後熱不退,大便宜,微惡寒者,先解表,表解後用大柴胡湯、小承氣湯。

【溫】汗後陽微惡寒,大便不實者,芍藥附子甘草湯。汗後惡寒自利厥逆者,四逆湯。

白話文:

出汗後感到發冷,但表症尚未完全解除,這屬於輕症,應該再次發汗治療。如果陽氣虛弱表露在外,寒氣積聚在內,出現四肢厥逆、腹瀉等症狀,則應使用四逆湯。如果陽氣虛弱表露在外,熱邪潛伏在內,大便乾燥,則應使用瀉藥。如果出汗後脈象沒有因為出汗而衰弱,反而比之前更加急促,這就是陰陽交戰,交戰則會導致死亡。(這篇可以與“不得汗”和“前惡寒”的內容一起參考。)

出汗後發冷,表症尚未解除,可以用麻黃湯發汗。

出汗後體熱不退,症狀較輕,有輕微發冷者,先解表,表症解除後再用大柴胡湯或小承氣湯。

出汗後陽氣虛弱,發冷,大便不實者,可用芍藥附子甘草湯。出汗後發冷,腹瀉、四肢厥逆者,可用四逆湯。

5. 汗吐下不解

三法俱用之後而病不愈者,其有虛實之故也。若非餘邪未盡,必是陰陽兩虛。於斯時也,當斟酌審之,或可瀉則瀉,可補則補,庶不殺人也。

【和】五六日已發汗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為未解,柴胡桂薑湯。太陽汗吐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旋覆代赭石湯。

【解】太陽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則知病在外,當須解外,桂枝湯。

【清】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干煩飲水者,白虎加人參湯。

白話文:

第一段

使用三種方法治療後,病症仍未痊癒,可能是虛實的問題。若非餘邪未盡,必定是陰陽兩虛。此時,要仔細觀察病情,該瀉則瀉,該補則補,才能避免致命。

【和】

患者在發汗和瀉下治療後五、六天,症狀仍未緩解,胸脅部滿脹,略有結塊,小便不順暢,口渴但無嘔吐,只有頭部出汗,寒熱交替,心煩意亂,說明病邪尚未完全清除,可服用柴胡桂薑湯。

太陽病患者在汗吐瀉下治療後,出現心下痞硬、噫氣不除的症狀,可服用旋覆代赭石湯。

【解】

太陽病患者先用發汗法治療,但未見好轉,又採用瀉下法,脈象浮,說明病邪仍在體表,需要繼續解表,可服用桂枝湯。

【清】

患者在吐瀉治療後七、八天症狀仍未緩解,熱邪鬱結於內,表裡皆熱,時常惡風,口渴,舌頭乾燥發紅,口乾喜飲水,可服用白虎加人參湯。

【溫】汗下之後病仍不解,躁煩不得眠,茯苓四逆湯。大汗若大利而厥者,四逆湯。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乾薑附子湯。下後復發汗,脈微細而振寒者,此內外俱虛也。吐下之後,食入口即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吐】發汗吐下後,虛煩不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發汗若下之,煩熱胸中窒,梔子豉湯。

白話文:

汗出來之後,病症仍然沒有改善,而且心煩意燥,睡不着覺,可以用茯苓四逆湯。如果大量出汗,又出現四肢厥冷的症狀,可以用四逆湯。瀉下之後又出汗,白天心煩意燥,睡不着覺,晚上卻能安靜入睡,沒有嘔吐、口渴的症狀,也沒有表證,脈象沉細,身體也沒有發熱,可以用乾薑附子湯。瀉下之後又出汗,脈象微細而且手腳發冷,這是內外俱虛的表現。吐瀉之後,吃進去的食物馬上就吐出來,可以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出汗、吐瀉之後,心煩意燥,睡不着覺,嚴重的還會反覆顛倒,心中懊惱,可以用梔子豉湯。出汗或者瀉下之後,心煩熱,胸中悶塞,可以用梔子豉湯。

【下】吐下後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餘日,日晡發潮熱,不惡寒,獨誤如見鬼,循衣摸床,脈弦者生,澀者死;但發熱譫語,大承氣湯。吐下後腹脹者,邪熱入胃也,調胃承氣湯。太陽吐下後微煩,小便數,大便硬,小承氣湯。

【和經益陽】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搖,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白話文:

吐下之后,大便不畅,持续五六天到十多天,下午发热,不恶寒,只感觉像是见到鬼魂,沿着衣物摸床,脉象弦紧者可以活,脉象涩滞者会死;如果只是发热神志不清,使用大承气汤。吐下之后腹胀者,是邪热入侵胃部,使用调胃承气汤。太阳病吐下之后,稍微烦躁,小便次数增多,大便干硬,使用小承气汤。

吐下之后心口闷胀,气往上冲胸,头晕,脉象沉紧,稍微出汗就经脉跳动,身体摇晃,使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