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八 (1)

1. 關格病為陰陽寒熱抗拒不通

潔古云: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關者甚熱之氣,格者甚寒之氣,是關無出之由,故曰關也;格者無入之理,故曰格也。寒在胸中,遏絕不入;熱在下焦,填塞不便。

云岐子云:陰陽易位,病名關格。胸膈以上,陽氣常在,熱則為主病;身半以下,陰氣常在,寒則為主病。寒在胸中,舌上白胎,而水漿不下,故曰格,格則吐逆;熱在丹田,小便不通,故曰關,關則不得小便。胸中寒者,以熱藥治胸中之寒;丹田有熱,以寒藥治丹田之熱;胸中有寒,丹田有熱,上下之法,治主當緩,治客當急。

白話文:

張元素說:「關是指小便不出來,格是指嘔吐。關是體內極熱的氣所導致,格是體內極寒的氣所造成。關是因為熱氣阻礙了排出的管道,所以叫『關』;格是因為寒氣阻擋了食物進入的管道,所以叫『格』。寒氣在胸腔中,阻絕了食物的進入;熱氣在下腹部,堵塞了小便的通道,造成排便不順。」

云岐子說:「體內的陰陽位置顛倒,這種病就叫做關格。胸腔以上通常是陽氣主導,熱就是主要的病症;身體下半部通常是陰氣主導,寒就是主要的病症。寒氣在胸腔中時,舌頭上會出現白色的舌苔,水和食物都無法順利下嚥,這就稱為『格』,而格的結果就是嘔吐。熱氣在下腹部時,小便就會不通暢,這就稱為『關』,而關的結果就是小便無法排出。胸腔有寒氣,就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胸腔的寒冷;下腹部有熱氣,就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下腹部的熱。如果胸腔有寒氣,下腹部又有熱氣,治療時就要先緩解主要的症狀,先緊急治療次要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