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 (7)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7)

1. 持脈總論

帝曰:診法何如?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伍,定死生之分。是故診脈有道,虛靜為保。遇倉卒病患不在此論。但自澄神,靜虛調息,凝視精明,察五色,聽聲音,問所由,方始按寸尺別浮沉,復視患人身形,長短肥瘦、老少男女,性情例各不同,故曰: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調者病。

又如室女尼姑當濡而弱,嬰兒孺子之脈疾,三四歲者呼吸之間脈當七至,而鄙夫常人特不同耳。大抵男子先診左手,女人先診右手,男子左脈大則順,女人右脈大則順。大凡診脈,先以中指揣按掌後高骨上為關,得其關位,然後齊下名食二指。若臂長人,疏排其指,若臂短人,密排其指。

三指停穩,先診上指,曰寸口。浮按消息之,中按消息之,重按消息之,上竟消息之,下竟消息之,推而外之消息之,推而內之消息之。然後先關後尺消息,一一類此。若診得三部之中,浮沉滑澀遲疾不調,何病所主,外觀形色,內察脈候,參詳處治,以忠告之。不可輕言談笑,亂說是非,左右瞻望,舉上忽略,此庸下之醫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診斷病情的方法是怎樣的呢?診斷通常要在早上進行,那時陰氣還沒開始活動,陽氣也沒有消散,還沒有吃東西,經脈氣血還沒有旺盛,絡脈也還很調和,氣血沒有混亂,所以這時候診脈才能診出異常的脈象。診脈時要觀察脈搏的跳動和靜止,同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觀察臉上的氣色,以此來判斷五臟的盈虧,六腑的強弱,以及身體的盛衰。將這些因素綜合起來,才能判斷出生死。因此,診脈是有方法的,要保持虛靜的心態。遇到緊急的病人就不受這些限制。但要讓自己心神安定,保持平靜的呼吸,專注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臉上的氣色,聽病人的聲音,詢問病因,然後才開始按寸、關、尺,分別輕按、中按、重按,以及更輕、更重的方式去感受脈象,同時觀察病人的身材,高矮胖瘦,年紀大小,男女的性情都不相同。所以說,形體和氣息相協調的人是健康的,如果三方面或五方面不協調就會生病。

另外,例如未婚少女或尼姑的脈象應該是柔軟而虛弱的,嬰幼兒的脈象會比較快,三四歲的孩子呼吸之間脈搏大概跳動七次,這都與一般成年人不同。一般來說,診斷男性要先診左手,診斷女性要先診右手,男性左手的脈象強大是正常的,女性右手的脈象強大是正常的。診脈時,先用中指按在手腕後面的高骨上,確定關的位置,然後將食指和無名指併排放在關的兩側。如果手臂長的人,手指可以稍微分開些,如果手臂短的人,手指可以緊密些。

三根手指穩定放好後,先診斷最上面的手指,也就是寸口。輕按時感受脈象,中按時感受脈象,重按時感受脈象,更輕按時感受脈象,更重按時感受脈象,向外推按時感受脈象,向內推按時感受脈象。然後再按照同樣的方式,先診關脈,後診尺脈。如果在寸、關、尺三個部位,診到脈象有浮、沉、滑、澀、遲、疾等不調的情況,就可以判斷病人所患的疾病。診斷時要從外觀察病人的氣色,從內診察脈象,綜合起來詳細判斷,然後給病人忠懇的建議。診斷時不可以輕率說笑,亂說是非,東張西望,或忽略細節,這都是庸醫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