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5)

1. 靳邵

不知何郡人,性聰明,有才術,本草經方誦覽無不通究,裁方治療,有出眾見。制五石散、礬石散等方,晉朝士夫無不敬服。

白話文:

不清楚他是哪個郡的人,天性聰明,有才華和技術,對於本草、經方等醫學典籍,沒有不通曉研究的,開立藥方治病,有超乎常人的見解。他製作的五石散、礬石散等藥方,在晉朝的士大夫之間,沒有人不敬佩信服。

2. 阮偘

字德如,陳留尉氏人,以秀才為郎,遊心博學方技,無不通會。於本草、經方治療之法,尤所耽尚。官至河內太守。

白話文:

阮偘,字德如,是陳留尉氏人。他以秀才的身份被選為官,他專注於廣泛學習各種學問技藝,沒有不通曉的。尤其對於本草、經方的治療方法,更是深入研究、喜愛。後來官至河內太守。

3. 裴頠

字逸民,河東人,多學術,善醫經診處,通明方藥,精富於時。名臣碩學咸敬服之。官至尚書僕射。

白話文:

裴頠,字逸民,是河東人。他學識淵博,精通醫學經典,擅長診斷病情和開立處方,並且對各種藥材的功效和配伍都非常了解,在當時是個醫術精湛的名醫。許多有名望的大臣和大學者都非常敬佩他。他的官位最高做到尚書僕射。

4. 許遜

字敬之,為旌陽縣令,時郡民患疫,十死八九,敬之以神方拯濟,符咒所及,皆登時愈。至於沉疴,亦無不愈者。傳聞於他郡,有疾者連路而求療,日以千計。敬之於是標竹於郭外十里之江,置符於中,令飲皆愈。老稚羸憊之不能至者,汲水歸以飲之,皆獲痊愈。積功成道,白日飛昇。

白話文:

許遜,字敬之,擔任旌陽縣的縣令。當時郡裡的百姓爆發瘟疫,十個人就有八九個死亡,許遜用神奇的藥方救治,凡是符咒所能達到的地方,都能立刻痊癒。就算是久病纏身的人,也沒有治不好的。他的事蹟傳到其他郡,有疾病的人絡繹不絕地前來求醫,每天都有上千人。於是,許遜在城外十里江邊插上竹竿,將符咒放置其中,讓百姓飲用江水,都能痊癒。年老體弱、無法前來的人,汲取江水回家飲用,也都能康復。他累積了許多功德,最終得道成仙,白天就飛昇上天了。

5. 葛洪

字稚川,丹陽人,自號抱朴子。廣覽群書諸子百家之言,下至雜文,誦記萬卷,好神仙導引之法,煉丹以期遐年。所著有《神仙良史》,集五經諸史百家之言,《金匱方》、《肘後方》百卷。年八十餘,人言尸解仙云。

白話文:

他,字稚川,是丹陽人,自己號稱抱朴子。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包括諸子百家的學說,甚至連雜文也讀,能夠背誦記憶上萬卷書。他喜歡神仙導引的修煉方法,煉製丹藥來期望長壽。他所寫的著作有《神仙良史》,蒐集了五經、各類史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言論,《金匱方》、《肘後方》則有上百卷。他活到八十多歲,人們都說他已經成仙,遺體化解而昇天了。

6. 範汪

字玄平,潁陽人,少孤,依外家新野庾氏,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燃薪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通百家之言。性仁愛,善醫術,嘗以診恤為事。凡有疾,不以貴賤,皆治之,所活十愈八九。撰方書百餘卷。

白話文:

范汪,字玄平,是潁陽人。他從小就失去父親,依附在外祖父家,也就是新野庾氏。他住在園子裡,穿著粗布衣裳,吃著蔬菜,燒柴火寫書。寫完後,他也會反覆誦讀,因此廣泛通曉各家學說。他天性仁慈有愛心,擅長醫術,經常以診病救助為己任。凡是有人生病,不論身分貴賤,他都會醫治,救活的人十個裡面有八九個。他還編撰了醫方書籍一百多卷。

7. 蔡謨

字道明,不知何郡人。以儒道自達,治蒞知名,性有道風,耽尚醫學。嘗覽本草、經方,手不釋卷。及授揚州刺史,渡江食蟹,誤中彭蜞毒殆死。乃嘆曰:讀《爾雅》不熟,為俗學所誤焉。

白話文:

蔡謨,字道明,不知道是哪個郡的人。他憑藉著對儒家思想和道家學說的通達來成就自己,治理地方政事也很有名聲,個性有種追求道家的風範,特別喜歡研究醫學。他常常閱讀《本草》、《經方》等醫學典籍,總是愛不釋手。等到他被任命為揚州刺史,在渡江時吃了螃蟹,不小心中了彭蜞的毒,差點因此喪命。於是感嘆說:「我讀《爾雅》不夠熟練,被世俗的學問給耽誤了啊!」

8. 殷仲堪

陳郡人,祖吏部尚書,父驃騎參軍。堪能清言,善屬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強。父母疾,衣不解帶,躬學醫術,究其精微,以孝聞。武帝召為太子中庶。

白話文:

殷仲堪是陳郡人,他的祖父曾任吏部尚書,父親則是驃騎參軍。殷仲堪擅長清談,文筆也好,他常常說:「三天不讀《道德經》,就覺得舌頭僵硬不靈活。」當父母生病時,他總是衣不解帶地照顧,還親自學習醫術,深入研究其中的精髓,因此以孝順聞名。晉武帝曾徵召他擔任太子中庶。

9. 程據

不知何郡人,志性沉毅,雅有度量,少以醫術知名,為太醫令。出《晉書》。

白話文:

程據,不知道是哪個郡縣的人,他個性沉穩剛毅,而且很有氣度,年輕時就以醫術聞名,後來當上了太醫令。出自《晉書》這本書的記載。

10. 支法存

嶺表僧人,少以聰惠入道,醫術擅名。自永嘉南渡,晉朝士夫,不襲水土,所患皆腳弱,惟法存能拯濟之。出《千金方》。

白話文:

嶺南一帶的僧人,從小就聰明有智慧而入佛門,醫術也很有名氣。自從永嘉之亂、晉朝的士大夫南遷之後,因為不適應南方水土,得的病大多是腳部虛弱無力,只有法存和尚能醫治好他們。《千金方》這本書裡有記載這件事。

11. 南北朝

12.

徐熙

字仲融,東海人,性好黃老,隱太望山,有道士過之,求飲,因留一葫蘆遺之曰:君習之,子孫當以道救世,位至二千石。熙開視,乃《扁鵲鏡經》一卷,因精心學之,名振海內。仕至濮陽太守。子秋夫彌工其術。

徐秋夫

熙之子,為射陽令,常夜聞有鬼呻吟,聲甚悽苦。秋夫云:汝是鬼,何所須?答曰:我姓斛,名斯,家在東陽,患腰痛死。今雖為鬼,而疾痛不止,聞君善醫術,願相救濟。秋夫曰:汝鬼無形,云何濟治?鬼曰:君但縛芻為人,索孔穴針之。秋夫如其言,為針腰俞及針肩井各二處,設祭而埋之。

明日鬼謝云:蒙君療治,腰疼已愈。當代稱其神醫。長子道度,次子叔向皆神其術。

徐道度

秋夫長子,器宇深宏,節行清敏,少精醫術,長有父風,位至蘭陵太守。

徐叔向

秋夫次子,志性溫恭,敏而好學,究心醫術,官至太山太守。

徐文伯

字德秀,道度之子,精醫,有學行。宋孝武路太后病,眾醫不識。文伯診之曰:此石搏小腸耳。乃為水劑消石湯,病即愈。除鄱陽王常侍,遺以千金。由此名知當代,子雄亦以傳業。

徐嗣伯

叔向之子,少負奇才,雅有異術,經方診訣占候,靡不詳練。悉心拯救,不限貴賤,多獲奇效。時為當代所稱。並出《宋書》。

羊欣

字敬元,好文藝,敦方藥,蒞事詳審,治痰精,能以拯濟奇功,累遷中散大夫、義興太守。《宋書》。

薛伯宗

善以禁氣治疾,公孫泰患發背,伯宗為氣封之,置齋前柳樹上。明日癰消,樹上便起一瘤,旬日瘤破,膿出升許,樹為之萎損焉。

秦承祖

不知何郡人,性耿介。而精於方藥,不分貴賤,咸治療之如一。出《宋書》。

僧深

齊宋間道人,少以醫術鳴,療腳軟腳氣之疾,當時所服。撰錄支法存等書,諸家舊方三十卷,經用多效,時人號曰《深師方》。

劉涓子

不知何郡人。晉末于丹陽郊外射獵,忽有物高二丈許,因射而中之,走如電激,聲如風雨。夜不敢走,明日率弟子數十人尋其蹤跡,至山下見一小兒,云:主人昨夜為劉涓子所射,取水以洗瘡。因問小兒主人為誰。答曰:是黃老鬼。乃窺小兒還,將至,聞搗藥聲,遙見三人,一人臥,一人開書,一人搗藥。

即齊聲叫突而前,三人並走,止遺一帙《癰疽方》,並一臼藥。時涓子得之。從宋武帝北征,有被金瘡者,以藥塗之,隨手而愈。論者謂聖人作事,天必助之,天以此方授武帝也。演為十卷,號曰《鬼遺方》云。

白話文:

徐熙

字仲融,是東海郡人,個性喜好黃老學說,隱居在太望山。有位道士路過,向他要水喝,因此留了一個葫蘆給他,說:「你學習這個,你的子孫將能用醫術救世,地位能達到二千石的官位。」徐熙打開一看,裡面是《扁鵲鏡經》一卷,於是他專心學習,名聲傳遍全國。後來當到濮陽太守。他的兒子徐秋夫更加精通他的醫術。

徐秋夫

是徐熙的兒子,擔任射陽縣令時,經常在晚上聽到有鬼在呻吟,聲音非常淒慘。徐秋夫問:「你是鬼,有什麼需要?」鬼回答:「我姓斛,名斯,家在東陽,因為腰痛而死。現在雖然變成鬼,但病痛依然沒有停止,聽說你醫術高明,希望你能救治我。」徐秋夫說:「你是鬼,沒有形體,怎麼治療?」鬼說:「你只要用草紮成一個人的樣子,找到穴道針灸就可以了。」徐秋夫照著他的話做,針了腰俞穴和肩井穴各兩處,然後祭祀一番,把草人埋了起來。

第二天,鬼來道謝說:「感謝你治療,腰痛已經好了。」因此稱讚徐秋夫是神醫。他的長子徐道度和次子徐叔向也都精通他的醫術。

徐道度

是徐秋夫的長子,氣度恢宏,品行清廉,從小精通醫術,長大後有父親的風範,官至蘭陵太守。

徐叔向

是徐秋夫的次子,性格溫和恭敬,聰明好學,專心研究醫術,官至泰山太守。

徐文伯

字德秀,是徐道度的兒子,精通醫術,有學識品行。宋孝武帝的太后生病,眾多醫生都無法診斷。徐文伯診斷後說:「這是石頭堵塞小腸。」於是開了水劑的消石湯,病就好了。被任命為鄱陽王常侍,並賞賜千金。因此名聲聞名當時,他的兒子徐雄也繼承了他的醫術。

徐嗣伯

是徐叔向的兒子,從小就很有才華,尤其擅長異術,對於醫學的處方、診斷、占卜,沒有不精通的。他盡心盡力救治病人,不分貴賤,很多都得到奇效,因此被當時的人稱讚。這些事蹟都記載在《宋書》裡。

羊欣

字敬元,喜好文學藝術,也精通醫藥,處理事務詳細周到。尤其擅長治療痰病,能用奇特的醫術救人,多次升遷到中散大夫、義興太守。《宋書》有記載。

薛伯宗

擅長用氣功治病。公孫泰背上長了癰瘡,薛伯宗用氣功封住癰瘡,並把癰瘡放在齋堂前的柳樹上。第二天,癰瘡消失,柳樹上卻長了一個瘤,過了十天左右,瘤破了,流出很多膿,柳樹因此枯萎。

秦承祖

不知道是哪裡人,個性正直。精通醫藥,不分貴賤,都一視同仁地治療。事蹟記載在《宋書》中。

僧深

是齊宋年間的道士,年輕時就以醫術聞名,擅長治療腳軟和腳氣的疾病,當時的人都很佩服他。他編寫了《支法存》等醫學書籍,收集了各家的舊處方三十卷,經過使用很多都有效,當時的人稱之為《深師方》。

劉涓子

不知道是哪裡人。晉朝末年,在丹陽郊外打獵時,忽然看到一個高約兩丈的怪物,他射中了那個怪物,怪物跑得像閃電一樣快,聲音像風雨。晚上不敢走,第二天帶著幾十個弟子尋找蹤跡,在山下看到一個小孩,小孩說:「我家主人昨天被劉涓子射傷,要取水清洗傷口。」於是問小孩的主人是誰。小孩回答:「是黃老鬼。」劉涓子偷看小孩回去,快到時聽到搗藥的聲音,遠遠看到三個人,一個人躺著,一個人翻閱書籍,一個人搗藥。

劉涓子他們一起大叫著衝上前,三個人都跑了,只留下了一本《癰疽方》和一罐藥。劉涓子得到了這些東西。後來跟隨宋武帝北伐,有被金屬利器所傷的人,用這些藥塗抹,隨即痊癒。人們說,聖人做事,上天必定會幫助,上天把這個方子給了宋武帝。劉涓子把方子整理成十卷,號稱《鬼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