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4)

1. 內經三部九候脈法

位分不同而主治亦異,此本文所以有胸膈腹中之異候。原手少陽之經起手無名指端,行肘臂外循肩上頭,一支下絡膻中,屬於胸膈腹之三焦,則非下焦之可得而專者,而專以右尺候之可乎?且府不及膽者何也?則於肝寄之矣。府不及小腸大腸膀胱者何也?於腹中統之矣,抑是三府者皆居腹之下,宜以兩尺後半部而分左右候之。小腸從心例左,大腸從肺例右,膀胱與小腸相通而同其候則是也。

《難經》等書舍其臟腑高低,拘之外經表裡,以左寸候心小腸,右寸候肺大腸則非也。考之《樞要》等書,亦多以左尺主小腸膀胱前陰之病,右尺主大腸後陰之病。今以經候前後外內之法言之,常診一部之中,上下之至,軟滑應時合位者,謂之中和之脈,為平,前後上下之至,有太過不及、失時反位者,謂反常之脈,為病。然必察上至下至脈狀同異,而分統屬之候,蓋因屬之五行。

氣同則合上升,惟水潤下。氣異俱有升降,以分陰陽。故上下之至同者,以統斷之,寸關病在前候,兩尺病在後候。上下之至異者,以屬斷之,上至病在前候,下至病在後候。上下互見和乖,和主平而乖病也。上下相同,同中之有異者,主異者之候而為病也。上下相同,強弱之有尤者,主尤者之候為病也。

澀滑長短洪細芤遲八脈有之,大法統屬,兼審浮沉虛實,陰陽溢覆。浮以候表,通主皮毛經脈頭項腰脊肢節筋肉之屬也。沉以候里,通主臟腑骨髓咽喉二便之屬也。虛者不及,以為癢麻痿泄之證也。實者太過,以為脹壅疼秘之證也。上至為陽,以候上升之病也。下至為陰,以候下降之病也。

上至出部為溢,下至出部為覆,所候同前。且以澀之不及一脈例之。如:

兩尺前之上至此腎之所候也。診得浮澀,主耳聾,蓋腎藏精而寄竅扵耳,耳得腎之精氣上榮而能聰聽。今浮而澀為腎不足,不能上榮扵耳則耳聾矣。沉澀主腰痛,蓋腎附脊而外候於腰,腰得腎之精氣內滋而能轉搖,今沉而澀為腎不足,不能內滋於腰則腰痛矣。

左尺後之下至此腹中小腸膀胱之所候也。浮澀主足膝冷麻,蓋腹中下焦之位也,陽氣不足不能外溫於足膝,故足膝為之冷麻矣。沉澀,男主遺精女主帶下,腹中水精之候也,陽氣不足不能內固前陰,故精帶而滑下矣。

右尺後之下至此腹中大腸之所候也。浮澀與左同斷。沉澀主大便難,腹中為大腸之原也,大腸本多氣多血之經,今沉而澀為大腸氣血不足,則氣滯血燥而大便難矣。

左關前之上至以候肝。浮澀則主肝血不能上榮而目昏。沉澀則主肝氣內鬱而脅脹。

左關後之下至以候膈。浮澀則主中宮之濕滲入囊中,故睪丸偏大兼急而為痛。沉澀則主中焦之氣不能榮精於心肺,故滯於膈為脹,甚為痛也。

白話文:

脈象在不同部位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同,這也是為什麼經文會區分胸、膈、腹不同部位的脈象。手少陽經(三焦經)從手無名指末端開始,沿著手臂外側向上到肩膀和頭部,其中一支脈絡下行與膻中穴相連,歸屬於胸膈腹部的三焦,因此不能單獨以右尺脈來判斷三焦的狀況,更何況三焦所屬的腑並不包含膽,那膽就寄託於肝臟了。同理,三焦腑也不包含小腸、大腸和膀胱,它們就歸屬於腹部統管。這三腑都位於腹部下方,適合用兩尺脈的後半部分來區分左右進行診斷。小腸循著心的規律在左側,大腸循著肺的規律在右側,膀胱與小腸相通,脈象也相同。

《難經》等醫書忽略了臟腑的上下位置,只拘泥於經脈的表裡關係,認為左寸脈代表心和小腸,右寸脈代表肺和大腸,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參考《樞要》等醫書,也多認為左尺脈主小腸、膀胱和前陰的疾病,右尺脈主大腸和後陰的疾病。現在用經脈來區分前後內外的診法來解釋,通常診脈時,如果一部脈的上下跳動都柔軟滑順,與節律相合,這表示脈象平和,沒有疾病;如果跳動的節律有太過或不足,不符合節律或位置異常,就表示脈象反常,是疾病的表現。必須仔細觀察上下跳動的脈象是否相同或不同,來區分所歸屬的臟腑。這都依據五行的歸屬原則。

氣的性質相同就會一起上升,只有水往下潤澤。氣的性質不同則有升有降,以此來區分陰陽。所以上下跳動脈象相同的,可以統一起來判斷;寸關部位的病變表現在前,兩尺部位的病變表現在後。上下跳動脈象不同的,就要區分所屬;上部跳動的病變表現在前,下部跳動的病變表現在後。上下跳動脈象有和諧有乖逆,和諧代表平和,乖逆代表疾病。上下跳動脈象相同,但其中有不同的地方,就以不同的脈象來判斷疾病。上下跳動脈象相同,但強弱有明顯差異的,就以差異最明顯的脈象來判斷疾病。

澀、滑、長、短、洪、細、芤、遲這八種脈象都存在,診脈的原則是要統籌考慮,並同時審視浮沉虛實、陰陽盈虧。浮脈代表體表,主要與皮膚毛髮、經脈、頭項、腰脊、四肢關節、肌肉相關;沉脈代表體內,主要與臟腑、骨髓、咽喉、二便相關。虛脈代表不足,通常與癢、麻、痿、泄等症狀相關;實脈代表太過,通常與脹、壅、疼痛、便秘等症狀相關。上部跳動代表陽,診斷向上升的病變;下部跳動代表陰,診斷向下沉的病變。

上部跳動超越脈位為溢,下部跳動超越脈位為覆,所代表的意義與之前相同。現在以澀脈不足為例來說明:

兩尺脈前面的上部跳動,代表腎臟的狀況。如果診到浮澀的脈象,通常是耳聾,因為腎臟儲藏精氣並開竅於耳,耳朵得到腎的精氣滋養才能聽得清楚。現在脈浮而澀,表示腎氣不足,不能上養於耳,就會導致耳聾。如果診到沉澀的脈象,通常是腰痛,因為腎臟附於脊椎,外在表現於腰部,腰部得到腎的精氣滋養才能轉動靈活。現在脈沉而澀,表示腎氣不足,不能滋養腰部,就會導致腰痛。

左尺脈後面的下部跳動,代表腹部小腸和膀胱的狀況。如果診到浮澀的脈象,通常是足膝冷麻,因為腹部屬於下焦的位置,陽氣不足不能溫養足膝,就會導致足膝冷麻。如果診到沉澀的脈象,男性通常是遺精,女性通常是帶下,這是腹部水精不足的表現,因為陽氣不足不能固攝前陰,就會導致精液或帶下滑出。

右尺脈後面的下部跳動,代表腹部大腸的狀況。如果診到浮澀的脈象,與左尺脈相同判斷。如果診到沉澀的脈象,通常是大便困難,腹部是大腸的起源。大腸本來是多氣多血的經脈,現在脈沉而澀,表示大腸氣血不足,導致氣滯血燥而大便困難。

左關脈前面的上部跳動,代表肝臟的狀況。如果診到浮澀的脈象,通常是肝血不能上榮於目而導致眼睛昏花。如果診到沉澀的脈象,通常是肝氣鬱結在內導致脅肋脹痛。

左關脈後面的下部跳動,代表膈膜的狀況。如果診到浮澀的脈象,通常是中焦的濕氣滲入陰囊,導致睪丸腫大並伴隨疼痛。如果診到沉澀的脈象,通常是中焦的氣不能上榮於心肺,導致滯留在膈膜,引起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