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

1. 內經三部九候脈法

自尺而附上為關,在左則前以候肝之居於左脅近背之陽位,後以候膈之當胃口之陰位者;在右則前以候胃之近脊之陽位,後以候脾之居於右脅近腹之陰位者。又上自關而附上為寸,在右則肺居上右之陽位,胸中居膻中穴上之陰位也。故於茲前後分而候之,至若前以候前、後以候後云者,則申上意而概言之也。

以自關中溢寸,候胸至頭之事;以自關中盡尺,候臍至足之事,則承上意而廣言之也。此其為尺寸前後內外之候也。夫心肝脾肺俱各候,惟腎一臟而當兩尺之候何哉?此陽一陰二之理也。夫心肝脾肺居於膈上陽位,其數奇,故各一形一候。惟腎居於膈下陰位,其數偶,故形如豇豆兩枚,對附腰脊之右左而分候兩尺,此水潤下之理也。《脈經》及《刊誤》並以兩尺候腎者,得此意也。

《難經》《脈訣》乃以左尺候腎屬水,右尺候手厥陰配之命門、少陽三焦相火,失之矣。夫命門者《銅人》以背脊十四椎下一穴謂之命門。據此內無正臟,外無正經,何以例部?且手厥陰經之臟命名不一,有以心包絡言者、有以七節之傍中有小心言者,有以代心主病言者,有以兩腎靜水動火言者,皆無稽之言也。考之金匱真言篇曰:肝心脾肺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

此以十一臟而配十二經,則手厥陰一經無臟之可配矣。考之靈蘭秘典篇岐伯對黃帝十二臟之間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臟焉,氣化則能出矣。觀此膻中足十二臟之數,以備十二官之用,然則配手厥陰之經者不在膻中與?誠以膻中乃心前空虛之處,與心同志為喜。喜笑者,火之司也,則知司火以為心火之相應者也。

常藏氤氳之氣,《靈樞》謂之宗氣,又謂之氣海。其氣之餘,淫於胸之上焦,由肺布於一身,以為生生不息之運用,經謂少火生氣是也。苟一失常,則外暑內熱而燔灼臟腑,謂之相火龍火,經謂壯火食氣是也。是知膻中者,手厥陰心主相火之臟也。故本文以配心臟君火,分外內而同候左寸,此火炎上之理也。

原手厥陰之經起於胸中,絡之三焦,由腋上行臂手之內,終於手之中指。然經與臟俱值身之上部,當候於寸,而以右尺候之可乎?又三焦者,手少陰之府,上下通焉者也。《靈樞》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以胸為上焦,氣之原也;膈為中焦,血之原也;腹為下焦,水之原也。

白話文:

從寸口下方的尺部向上推,靠近關部的位置,在左邊時,前面用來診察肝臟,它位於左邊脅肋靠近背部的陽位;後面用來診察膈膜,它在胃口的位置屬於陰位。在右邊時,前面用來診察胃,它靠近脊椎屬於陽位;後面用來診察脾臟,它位於右邊脅肋靠近腹部的陰位。再從關部向上推到寸部,在右邊時,診察肺臟,它位於上右方的陽位,胸中則位於膻中穴上方,屬於陰位。所以在這裡,要分前後來診察。至於說前面診察前面,後面診察後面,是為了更明確地說明上面的意思。

從關部向上推到寸部,可以診察胸部到頭部的情況;從關部向下推到尺部,可以診察肚臍到足部的情況,這是在承接上面的意思再進一步闡述。這就是尺寸前後內外診察的方法。心、肝、脾、肺各有一個診察部位,只有腎臟一個臟器卻對應兩個尺部的診察位置,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陽一陰二的道理。心、肝、脾、肺位於膈膜上屬於陽位,它們的數目是單數,所以各有一個固定的診察部位。只有腎臟位於膈膜下屬於陰位,它的數目是雙數,形狀如同豇豆兩枚,左右對稱附著在腰椎兩側,所以分屬兩個尺部診察,這是水往下潤澤的道理。《脈經》和《刊誤》都用兩個尺部來診察腎臟,就是理解了这个道理。

《難經》和《脈訣》卻認為左尺診察腎屬水,右尺診察手厥陰並配以命門、少陽三焦的相火,這樣就錯了。命門,《銅人》記載是在背部第十四椎下的穴位,這裡既沒有臟腑,也沒有經脈,怎麼能把它歸為診脈的部位呢?而且手厥陰經所配的臟器,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心包絡,有的說是心臟旁邊的小心,有的說是代替心主病的臟器,有的說是兩腎中靜水和動火的所在,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考察《金匱真言篇》說:肝、心、脾、肺、腎五臟屬於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屬於陽。

這是用十一臟來配合十二經,那麼手厥陰經就沒有臟器可以配合了。考察《靈蘭秘典篇》,岐伯對黃帝說十二臟器的職能是: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從這裡產生;肺,是輔佐的官,負責治理和調節;肝,是將軍之官,負責謀劃和考慮;膽,是中正之官,負責決斷;膻中,是臣使之官,負責喜樂;脾胃,是倉廩之官,負責五味的消化;

大腸,是傳導的官,負責變化;小腸,是受盛的官,負責化物;腎,是作強之官,負責技巧;三焦,是決瀆的官,負責水道的運行;膀胱,是州都之官,負責儲藏津液,氣化後就能排出。由此可見,膻中符合十二臟的數量,來配合十二官的職能。那麼,和手厥陰經相配的臟器難道不在膻中嗎?確實,膻中是心前空虛之處,與心同屬喜樂。喜笑,是火的職能,由此可知,負責火的臟器就是心火的相應之處。

膻中常儲藏著氤氳之氣,《靈樞》稱之為宗氣,又稱為氣海。它剩餘的氣,散佈在胸部的上焦,再由肺輸佈到全身,作為生生不息運用的動力,醫書說「少火生氣」就是指這個。如果一旦失常,就會導致外來暑熱內生,灼傷臟腑,稱為相火龍火,醫書說「壯火食氣」就是指這個。由此可見,膻中就是手厥陰心主相火的臟器。所以本文把膻中配屬心臟君火,分內外來共同診察左寸,這就是火向上燃燒的道理。

手厥陰經的起點在胸中,聯絡三焦,從腋下沿手臂內側上行,終止於手中指。然而經脈和臟腑都位於身體的上部,應該在寸部診察,怎麼可以用右尺診察呢?另外,三焦是手少陽的腑,上下貫通。《靈樞》說:「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這把胸部比作上焦,是氣的來源;把膈膜比作中焦,是血的來源;把腹部比作下焦,是水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