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三 (16)
卷之十三 (16)
1. 項強
傷寒項強,乃太陽膀胱之經走頭項,而行背及腰而下足也,所以太陽感受風寒,則項為之強急,必待發汗而解。太陽中風,加之寒濕,亦項強口噤,背反張為痓病也,宜溫之。
【發汗】太陽病項強,反汗出惡風為表實,麻黃湯。太陽中風項強口噤,背反張無汗為剛痓,麻黃湯。
【解肌】太陽項強無汗,葛根湯。項背強幾兒,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有汗項強,脈浮緩,桂枝湯。太陽寒濕,項強口噤,背反張有汗為柔痓,桂枝湯。
【和解】頭項強,身熱惡風,腹中滿,手足溫而渴,小柴胡湯。
【溫】陰毒初得,病手足項強,咽喉痛,心腹痛,短氣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湯。陰毒,甘草湯、正陽湯。有誤下太陽結胸項強,理中丸。若損甚者,兼與四逆湯。太陽誤下而厥者,故用此;不厥者,不可輕用。
【下】結胸病亦有項強如柔痓狀,大陷胸丸。
【針】
白話文:
傷寒引起的脖子僵硬,是因為太陽膀胱經的氣血運行到頭部和頸部,然後沿著背部、腰部往下到腳的緣故。所以太陽經感受風寒,脖子就會變得僵硬緊繃,必須要透過發汗才能緩解。太陽經受到風邪侵襲,又加上寒濕的影響,也會出現脖子僵硬、嘴巴緊閉、背部反張像角弓反張一樣的痙攣現象,這種情況應該用溫熱的方法治療。
【發汗】太陽病引起的脖子僵硬,如果反而出現出汗、怕風的情況,是屬於表實證,可以用麻黃湯來治療。太陽中風引起的脖子僵硬、嘴巴緊閉、背部反張,而且沒有汗,屬於剛痙,也應該用麻黃湯來治療。
【解肌】太陽病引起的脖子僵硬且沒有汗,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脖子和背部僵硬的狀況比較輕微,反而有出汗、怕風的情況,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湯來治療。如果有汗而且脖子僵硬,脈象浮緩,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太陽經受到寒濕侵襲,導致脖子僵硬、嘴巴緊閉、背部反張,而且有汗,屬於柔痙,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
【和解】頭部和脖子僵硬,身體發熱怕風,肚子脹滿,手腳溫暖卻口渴,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溫】陰毒剛發作時,會出現手腳和脖子僵硬、喉嚨痛、心腹痛、呼吸短促、昏厥、嘔吐腹瀉、身體像被棍子打過一樣疼痛的症狀,可以用附子湯來治療。陰毒還可以考慮用甘草湯或正陽湯來治療。因為誤用下法導致太陽病形成結胸症,出現脖子僵硬的情況,可以用理中丸來治療。如果情況嚴重,可以考慮搭配四逆湯一起使用。太陽病誤用下法導致昏厥的才可以用,沒有昏厥的情況不可以輕易使用。
【下】結胸病有時也會出現脖子僵硬,類似柔痙的症狀,可以用大陷胸丸來治療。
【針灸】
2. 四肢拘急
四肢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蜷臥惡風之類。四肢,諸陽之本,因發熱汗多,亡陽陽虛而有是證也。
【和】傷寒四肢拘急自汗,脈浮小便數,心煩惡寒,手足倦怠,芍藥甘草湯。
【溫】太陽病汗出遂漏不止,惡風,小便難,拘急者,桂枝加附子湯。吐利後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而厥冷者,四逆湯。
白話文:
四肢拘急指的是手腳活動不靈活,難以自由伸屈,會蜷縮著身體,且怕風。四肢是身體陽氣的根本,因為發燒流汗過多,導致陽氣耗損或陽氣虛弱,才會出現這種症狀。
若是因為傷寒引起四肢拘急、自汗、脈象浮、小便頻繁、心煩怕冷、手腳疲倦無力,可以使用芍藥甘草湯。
若太陽病發汗後汗流不止,怕風、小便困難,且有拘急現象,可以使用桂枝加附子湯。若是嘔吐腹瀉後流汗,發燒怕冷,四肢拘急且冰冷,可以使用四逆湯。
3. 一身盡痛
由陰氣上入陽中,或陽微陰虛相搏所致。脈沉實為陽盛格陰。
【解】一身盡痛,熱而惡寒,面寒,宜解表,桂枝湯。
【溫】一身盡痛,發熱面黃,大小便反快者,甘草附子湯。
【利】一身盡痛發熱,身如重黃,頭汗出,背強,小便不利,此中濕也,茵陳五苓散。
【下】一身盡痛,發熱面黃,七八日後熱結在裡,有瘀血也,宜下之,桃仁承氣湯、抵當湯。
白話文:
全身都感到疼痛,是因為陰氣往上侵入陽氣之中,或是陽氣虛弱、陰氣過盛互相搏擊所導致。脈象沉實,代表是陽氣過盛導致陰氣虛弱。
【解】全身疼痛,發熱又怕冷,臉色發寒,應該用解表的方式治療,適合用桂枝湯。
【溫】全身疼痛,發熱且臉色發黃,大小便反而次數變多,適合用甘草附子湯。
【利】全身疼痛發熱,身體感覺沉重且發黃,頭部出汗,背部僵硬,小便不順暢,這是體內有濕氣的緣故,適合用茵陳五苓散。
【下】全身疼痛,發熱且臉色發黃,過了七八天後熱邪結在體內,同時也有瘀血,應該用攻下的方式治療,適合用桃仁承氣湯或抵當湯。
4. 身體痛
身痛,太陽表證居多也,雖雲表邪未解,而有發汗溫經先後之不同。自利脈沉為陰病,身痛身重屬手陽明,為陽病。又有陽邪內行,不榮於表而身痛,不可不知。太陽身痛,但拘急。中濕身痛,不可轉側。陰毒身痛,體勢沉篤,宛如被杖。
【發汗】太陽脈浮,身痛無汗,麻黃湯。陽明雖有下證,但身痛者,表未解也,麻黃湯。
【解肌】發熱有汗身痛,桂枝湯。陽明脈浮,葛根湯。汗後霍亂身痛,桂枝湯。
【和中】汗後脈沉遲,身痛,血不足也,黃耆建中湯。
【溫】陰毒嘔逆下利,身痛如被杖,唇青面黑,甘草四逆湯。少陰證身痛脈沉,肉瞤筋惕,真武湯。小便利者,朮附湯。
白話文:
身體疼痛,多半是太陽經的表證引起的。雖然都說是表邪未解,但發汗和溫經的治療方法有先後之分。如果出現腹瀉且脈象沉,屬於陰病;如果身體疼痛且感覺沉重,屬於手陽明經的陽病。另外,也可能是陽邪進入體內,沒有到達體表而導致身體疼痛,這點也必須了解。太陽經的身體疼痛,通常會感到拘束和緊繃。中濕引起的身體疼痛,會讓人難以翻身。陰毒引起的身體疼痛,會感覺身體沉重虛弱,好像被棍子打過一樣。
【發汗】如果是太陽經的脈象浮,身體疼痛但不出汗,應該用麻黃湯。陽明經即使有腹瀉等裡證,但只要有身體疼痛,就表示表邪未解,仍然要用麻黃湯。
【解肌】如果是發燒、有汗且身體疼痛,應該用桂枝湯。陽明經的脈象浮,應該用葛根湯。如果是出汗後出現霍亂和身體疼痛,應該用桂枝湯。
【和中】如果是出汗後脈象沉緩,而且身體疼痛,表示是血虛,應該用黃耆建中湯。
【溫】如果是陰毒導致的嘔吐、腹瀉,身體疼痛如同被棍子打過,而且嘴唇發青、臉色發黑,應該用甘草四逆湯。如果是少陰證引起的身體疼痛且脈象沉,並伴有肌肉跳動和筋脈抽搐,應該用真武湯。如果小便順暢,應該用朮附湯。
5. 筋惕肉瞤
此發汗過多,亡陽之所致。《內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發汗過多,津液枯少,陽氣虛,筋肉失所養,故惕惕然跳瞤而動,為虛甚也。故仲景特設真武湯以救之,謂因發汗吐下後,表裡俱虛而有此狀,為逆而難治也。
【溫】筋惕肉瞤而四肢厥冷,真武湯。
【和經蓋陽】虛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
【疏風】動氣在左,肝血之虛也,不可發汗,發汗則重擊,其肝血不能藏,故筋惕肉瞤,此為逆證,先服防風白朮牡蠣湯,次服小建中湯。
白話文:
這是因為發汗太多,導致陽氣耗損的緣故。《黃帝內經》說:「陽氣充足,就能滋養精神;陽氣柔和,就能滋養筋骨。」發汗過多,體內津液就會枯竭減少,導致陽氣虛弱,肌肉筋骨失去滋養,所以會出現筋肉抽動跳動的現象,這是虛弱到極點的表現。因此,張仲景特別設立真武湯來治療這種情況,他認為這是因為發汗、嘔吐、腹瀉後,導致身體表裡都虛弱,才會出現這種症狀,這是逆證,很難治療。
【溫補】筋惕肉瞤且四肢冰冷,用真武湯治療。
【調和經絡,溫養陽氣】身體虛弱者,用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治療。
【疏散風邪】如果抽動跳動的部位在左邊,這是肝血不足的表現,不可以再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如果發汗,會使病情加重,肝血更無法儲藏,所以才會出現筋肉抽動跳動的現象,這是逆證。要先服用防風白朮牡蠣湯,再服用小建中湯。
6. 胸脅滿
胸脅滿,胸膈間氣塞閉也,非心下滿也。脅滿者,脅肋下氣填脹也,非腹中滿也。胸滿多帶表證,脅滿多挾半表半裡證,邪氣自表傳裡,必先自胸脅,已次經心腹。
【發汗】胸中至表猶近也,葛根湯。陽明喘而胸滿,麻黃杏仁石膏湯。
【和解】半表半裡,脅下痞硬,沖和湯去棗加牡蠣。
或已汗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出汗,或往來寒熱,柴胡薑桂湯。胸脅俱滿,或脅下硬痛,或嘔,舌上白胎,或不大便,並小柴胡湯。
【調中】寒中太陰,誤下之,愈不快,䐜脹,或吐或利,理中湯加枳實、陳皮。
【吐】邪氣留於胸中,聚而為實,非上吐不可。如四日在胸,吐之則已。汗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梔子豉湯吐之。胸中痞硬,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為胸中有寒也,瓜蒂散吐之。
【下】陽明少陽合病,下利身熱脅痛,大柴胡湯。汗後頭疼,心下痞,脅滿,十棗湯。
白話文:
胸脅滿,指的是胸部和脅肋之間感覺氣機阻塞、閉塞不通暢,並不是胃部脹滿。脅滿,則是脅肋下方感到氣脹填塞,並不是腹部脹滿。胸滿的情況多半伴隨有表證,脅滿則多半夾雜著半表半裡證。邪氣從表傳入裡,一定會先經過胸脅,然後才會到心腹部位。
【發汗】胸部症狀表示邪氣還很靠近體表,可以用葛根湯來發汗。若是陽明病喘氣且胸部脹滿,則可用麻黃杏仁石膏湯來發汗。
【和解】若是病邪在半表半裡,脅下出現痞硬的感覺,可以使用沖和湯去棗加牡蠣來和解。
如果已經發汗或攻下後,仍然出現胸脅脹滿、輕微的結滯、小便不順暢、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部出汗,或者出現時冷時熱的情況,可以使用柴胡薑桂湯。如果胸部和脅部都脹滿,或者脅下有硬痛感,或者有嘔吐,舌頭上有白色的舌苔,或者大便不通暢,這些情況都可以用小柴胡湯。
【調中】若是寒邪侵犯太陰,誤用攻下後,反而更加不舒服,出現腹部脹滿,或者嘔吐或者腹瀉,可以使用理中湯加枳實、陳皮來調和。
【吐】如果邪氣停留在胸中,聚集而形成實證,就必須用吐法來治療。如果病邪停留在胸中四天,用吐法就可以痊癒。若是用發汗或攻下後反而出現煩躁發熱,胸中感到窒悶,可以用梔子豉湯來催吐。胸中出現痞硬感,氣往上衝到咽喉,導致呼吸困難,這是胸中有寒的表現,可以用瓜蒂散來催吐。
【下】若是陽明病和少陽病合併發作,出現腹瀉、身體發熱、脅部疼痛的情況,可以使用大柴胡湯來攻下。若是發汗後出現頭痛、心下痞塞、脅部脹滿的狀況,可以用十棗湯來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