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三 (15)
卷之十三 (15)
1. 頭汗
頭為諸陽之首,諸陽經絡循於頭,三陰之經則至頸而還。故頭汗者,邪傳諸陽,津液上湊,則汗見於頭也。若遍身汗出者,謂之熱越。今熱不得熱,而陽氣上騰,津液上湊,故汗出於頭。夫裡虛不可下,內涸不可汗。既頭有汗,不可再汗也。其或實熱在內,小便利而大便黑。
為畜血瘀熱在裡。小便不利,渴引水漿,必發黃,熱入血室。虛煩水結,皆令頭汗,此為熱鬱於內而上達,或吐或下,以去其邪。又或小便不利,內外關格而頭汗,則為陽脫誤下。濕家額上汗出而喘,小便難,大便利者,亦陽脫也。二者難治。
《百問》云:表實裡虛頭汗,不可下。病頭汗出者,切忌小便難,為逆。
【和解】汗下後胸脅滿,小便不利,往來寒熱,心煩,頭汗出,柴胡桂薑湯。寒濕相搏,邪在半表半裡,小柴胡湯。
【吐】陽明下之,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梔子豉湯。
【分利】心下滿,頭汗出,水結胸,小半夏茯苓湯。頭汗出,齊頸而還,發黃證也,茵陳湯、茵陳五苓散。
【下】頭汗譫語,是為血熱,屬陽明,承氣湯。
白話文:
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所有陽經的經絡都循行於頭部,而三陰經的經絡則只到達頸部就返回。所以頭部出汗,是邪氣侵襲陽經,導致津液往上聚集,因此汗液才會出現在頭部。如果全身都出汗,稱之為熱越。現在熱邪沒有通過發熱散發出去,反而陽氣往上衝,津液也跟著往上聚集,所以汗液從頭部出來。
如果體內虛弱不能用瀉下藥,體內津液枯竭不能用發汗藥。既然頭部已經出汗了,就不應該再用發汗的方法。如果體內確實有實熱,而且小便順暢但大便呈現黑色,是因為體內有瘀血蓄積導致熱邪內盛。如果小便不順暢,口渴想喝水,就一定會出現黃疸,這是熱邪進入血室的表現。虛煩、水液停留在體內等情況,都會導致頭部出汗,這是熱邪鬱積在體內而往上散發的緣故,可以考慮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來去除邪氣。另外,如果小便不順暢,體內外功能失調而導致頭部出汗,這是陽氣脫失而被誤用瀉下藥所造成的。濕邪侵襲身體,額頭出汗且呼吸急促,小便困難但大便順暢,也是陽氣脫失的表現。以上這兩種情況都難以治療。
《百問》中說:外表看起來很強壯,但體內虛弱而導致頭部出汗,不能使用瀉下藥。疾病表現為頭部出汗,一定要注意是否小便困難,小便困難是病情惡化的表現。
【和解】發汗或瀉下之後,出現胸部或脅肋脹滿,小便不順暢,時冷時熱,心煩,並且頭部出汗,可以用柴胡桂薑湯。寒邪和濕邪相互結合,邪氣在半表半裡之間,可以用小柴胡湯。
【催吐】陽明病應該用瀉下藥治療,但如果身體外表有熱,手腳溫熱,沒有結胸(胸腹硬痛),心中煩悶不安,肚子餓卻吃不下東西,只有頭部出汗,可以用梔子豉湯。
【分利】心下(胃部)脹滿,頭部出汗,體內有水液結聚成團,可以用小半夏茯苓湯。頭部出汗,汗液只到頸部就停止,這是有黃疸的表現,可以用茵陳湯或茵陳五苓散。
【瀉下】頭部出汗且胡言亂語,這是因為血中有熱,屬於陽明病,可以用承氣湯。
2. 手足汗
傷寒手足汗者,太陽傳入陽明之府,熱聚於胃,則津液旁達於四肢也。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譫語,為熱聚於胃可知。陽明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濈出汗,此欲作痼瘕,即是中寒。
【下】蘊熱,大便燥,譫語,手足汗出,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溫】挾寒,水穀不分,手足汗者,理中湯。
白話文:
傷寒病如果出現手腳出汗的情況,是太陽經的病邪傳到了陽明經,病邪的熱聚集在胃部,導致體內的津液往四肢散發的緣故。如果手腳微微出汗,同時出現大便困難、胡言亂語的症狀,就可以知道是熱聚集在胃部。而如果陽明經受到寒邪侵襲,會出現食慾不振、小便不順暢,手腳濕黏出汗的情況,這表示病情可能會轉變成長期難癒的腫塊,這就是受到寒邪侵襲的表現。
如果是由於體內積熱,出現大便乾燥、胡言亂語、手腳出汗的症狀,可以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是因為夾雜寒邪,導致消化功能失調、水穀不分,出現手腳出汗的症狀,則可以用理中湯來治療。
3. 無汗
寒邪傷人,獨不汗出。寒傷榮而不傷衛。衛無邪氣所幹,則皮腠固密,津液不泄,是以汗不出也。及其傳裡為熱,則亦自汗出也。當汗之證,與麻黃三服而汗不出者,死不治。寒邪在表,欲飲,水內蓄,因其亡陽久虛,皆令無汗。傷寒無汗,邪在表而腠理密也,宜散之,經所謂陽明無汗,小水不利,心中懊憹,身必發熱。
【發汗】太陽頭痛,發熱無汗,麻黃湯。脈浮緊發熱無汗,麻黃湯。陽明反無汁,脈浮而喘者,麻黃湯。
【和解】脈浮而遲為無陽,不能作汗,身必癢,桂枝麻黃各半湯。
【解肌】項背強幾兒,無汗,葛根湯。剛痓發熱無汗,葛根湯、小續命湯。
【清利】發熱無汗,悸不止,白虎湯。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身必發黃,五苓齒陳湯。
【助陽】陽明主有汗,今無汗,身癢如蟲行皮中,虛久故也,黃耆建中湯、朮附場,熟附子配麻黃,發中有補。趙嗣真曰:乾薑配生附,補中有發。
【蒸法】(漬形火攻皆同用。)
白話文:
無汗
因為寒邪侵襲人體,卻只有不出汗的現象。這是因為寒邪傷到了身體的營養部分(榮),而沒有傷到身體的防禦部分(衛)。由於衛氣沒有受到邪氣的侵擾,皮膚的毛孔就緊閉,體內的津液無法排出,所以才會不出汗。等到寒邪傳入體內化為熱,自然就會出汗。如果該出汗的病症,服用三次麻黃湯仍然不出汗,這種情況就危險,無法醫治。寒邪停留在體表,患者會想喝水,水分累積體內,再加上陽氣長期虛弱,這些都會導致不出汗。傷寒不出汗,是因為邪氣在體表,皮膚毛孔緊密,應該要用發散的方法來處理,就像《黃帝內經》所說的,陽明經病不出汗,小便不順暢,心中煩悶,身體一定會發熱。
發汗
太陽經頭痛,發燒不出汗,用麻黃湯。脈象浮緊、發燒不出汗,用麻黃湯。陽明經反而沒有汗,脈象浮而且喘,用麻黃湯。
和解
脈象浮而遲,代表陽氣不足,無法出汗,身體一定會發癢,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解肌
脖子和背部僵硬,沒有汗,用葛根湯。剛痙病發燒不出汗,用葛根湯或小續命湯。
清利
發燒不出汗,心悸不止,用白虎湯。口渴想喝水,沒有表證的,用白虎加人參湯。不出汗,小便不順暢,心中煩悶,身體發黃,用五苓散加陳皮湯。
助陽
陽明經的病症通常是有汗的,現在反而沒有汗,身體癢得像蟲子在皮膚裡爬,這是因為虛弱太久了,可以用黃耆建中湯或白朮附子湯。熟附子搭配麻黃,具有發散中兼具補益的功效。趙嗣真說:乾薑搭配生附子,具有補益中兼具發散的功效。
蒸法(泡澡和火烤的方法都相同。)
4. 頭痛
(太陰少陰有身熱而無頭痛,蓋二經皆不上頭故也。厥陰有頭痛而無身熱,若身熱而又頭痛,屬陽經也。)
傷寒頭痛屬三陽,乃邪氣上攻也。太陽專主頭痛,陽明少陽亦有之。三陰無頭痛,太陰少陰二經至胸而還,惟厥陰循喉嚨上絡於頏顙,會於巔,故有頭痛。傷寒頭痛,太陽經居多,頭角痛屬少陽,頭額痛及鼻屬陽明,頭頂痛屬厥陰經。厥陰頭痛甚而手足寒者,為黃病。若兩感於寒,太陽與少陽俱病,則頭痛口苦幹,煩滿而渴,與夫頭痛熱甚入連於腦,手足寒者,則為真頭痛矣。
【發汗】傷寒頭痛發熱無汗,惡寒不惡風,麻黃湯。大便六七日不通,頭痛有熱,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須當汗解。頭痛甚者必衄,葛根蔥白湯、荊防散、川芎石膏湯。
【和解】少陽頭痛,往來寒熱,脈弦細無汗,邪在半表半裡,小柴胡湯。發熱頭痛似瘧為欲愈,桂枝麻黃各半湯。
【解肌】太陽頭痛,發熱自汗,表浮緩,桂枝湯。傷風汗出發熱,惡風不惡寒,桂枝湯;輕者,柴胡加桂湯。天行勞復,頭痛四肢疼,蔥豉湯。太陽病下之,脈細數,頭痛未止,連須蔥白湯。
【清】太陽傷寒頭痛,須用酒炒黃芩、羌活、薄荷葉輩。自汗頭痛及風暑雜病,俱白虎湯,少加芎、荊尤妙,竹葉石膏湯。
【利】夏月頭痛惡寒,心下煩躁不快,五苓散。
【吐】頭痛發寒熱,脈緊寸大,即是痰厥,瓜蒂散。中寒濕鼻塞聲重而頭痛,瓜蒂搐鼻法。痰涎胸瞞,頭痛寒熱,瓜蒂散。
【溫】厥陰頭痛及少陰證嘔而吐涎沫,吳茱萸湯。夏月頭疼,身冷自汗,此中暑溫,朮附湯。厥陰頭痛,脈微遲,為欲愈;不愈者,小建中湯。
【下】陽明頭痛,不惡寒微惡熱,不大便,胃氣實也,調胃承氣湯。表邪入里,大便秘,有熱,脈沉而滑,或尺寸俱長,皆可下。有熱不惡寒反惡熱,或不大便,小便赤者,胃實也,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太陰和少陰經絡的疾病,如果身體發熱卻沒有頭痛,是因為這兩條經脈的氣血不會上行到頭部。厥陰經絡的疾病,會有頭痛卻沒有身體發熱的症狀。如果身體發熱又頭痛,那就是陽經的病症了。
傷寒引起的頭痛多屬於三陽經的病變,這是邪氣向上侵襲的緣故。太陽經主要負責頭痛,陽明和少陽經也可能引起頭痛。三陰經一般不會引起頭痛,因為太陰和少陰經的氣血只到胸部就返回,只有厥陰經會沿著喉嚨向上到達頭頂,因此會引起頭痛。傷寒頭痛中,太陽經引起的最多。頭的兩側疼痛屬於少陽經,額頭及鼻子疼痛屬於陽明經,頭頂疼痛屬於厥陰經。如果厥陰經的頭痛非常嚴重,而且手腳冰冷,那就是黃疸病。如果同時感染了寒邪,太陽和少陽經都生病,就會出現頭痛、口苦、口乾、心煩、口渴的症狀。如果頭痛發熱嚴重到連帶腦部也感到疼痛,而且手腳冰冷,那就是真正的頭痛了。
【發汗】傷寒引起的頭痛,同時發熱但沒有出汗,怕冷但不怕風,可以使用麻黃湯。如果大便六七天不通,頭痛發熱,小便清澈,這表示病邪還在體表,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如果頭痛劇烈,可能會流鼻血,可以使用葛根蔥白湯、荊防散或川芎石膏湯。
【和解】少陽經引起的頭痛,會出現忽冷忽熱的症狀,脈象細而弦,沒有出汗,這是邪氣在半表半裡,可以使用小柴胡湯。發熱頭痛的症狀像瘧疾,這是疾病即將好轉的跡象,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解肌】太陽經引起的頭痛,會發熱而且自己出汗,脈象浮而緩,可以使用桂枝湯。如果是風寒感冒引起的出汗發熱,怕風但不怕冷,可以使用桂枝湯,症狀比較輕微的,可以使用柴胡加桂湯。如果是感冒後身體疲勞復發,出現頭痛和四肢疼痛,可以使用蔥豉湯。如果是太陽病誤用了下瀉的藥物,導致脈象細數,頭痛沒有停止,可以使用連須蔥白湯。
【清】太陽傷寒引起的頭痛,可以使用酒炒黃芩、羌活、薄荷葉等藥物。如果是自己出汗引起的頭痛,或是風、暑等雜病引起的頭痛,都可以使用白虎湯,如果再加一點川芎和荊芥效果更好,也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
【利】夏天發生的頭痛,伴隨怕冷、心煩、胸悶不舒服的症狀,可以使用五苓散。
【吐】頭痛發冷發熱,脈象緊張有力,這就是痰厥引起的,可以使用瓜蒂散。如果是中寒濕引起的鼻塞、聲音變重並伴隨頭痛,可以用瓜蒂散來刺激鼻子使其打噴嚏。如果是有痰、胸悶、頭痛、發冷發熱的症狀,可以使用瓜蒂散。
【溫】厥陰經引起的頭痛,或是少陰證出現嘔吐、吐口水的症狀,可以使用吳茱萸湯。夏天發生的頭痛,身體冰冷而且自己出汗,這是中暑引起的,可以使用朮附湯。如果厥陰經的頭痛,脈象微弱遲緩,這是疾病即將好轉的跡象;如果沒有好轉,可以使用小建中湯。
【下】陽明經引起的頭痛,不會怕冷而是稍微怕熱,大便不通暢,這是胃氣太盛,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如果表邪侵入體內,導致大便秘結,身體發熱,脈象沉而滑,或是寸關尺的脈象都增強,都可以使用下瀉藥來治療。如果有發熱但不怕冷反而怕熱的症狀,或是大便不通暢、小便赤黃,這是胃熱太盛,可以使用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