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五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五 (2)

1. 喉痹之病屬痰屬火屬風三者而已

喉為飲食之關所繫,病喉痹,多起飲酒太過,辛辣肥甘之毒鬱積壅滯,為痰生熱,熱生風,嘔吐咯咳傷咽系,枯槁飲食不下。甚者痰塞,不通聲而速死,故曰鎖喉。

白話文:

喉嚨是飲食進出的重要關卡,會發生喉痹這種病,大多是因為飲酒過量,以及吃了太多辛辣、油膩的食物,導致這些毒素累積堵塞,進而產生痰和熱,熱又會生風。因為嘔吐、咳嗽傷到咽喉,導致咽喉乾枯,無法進食。嚴重的話,痰會堵住喉嚨,造成呼吸困難而快速死亡,所以才說這是「鎖喉」。

2. 傷寒熱病喉痹治各不同

龐氏曰:經云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中人,伏毒氣於少陰經,始初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法當以傷寒治,非喉痹之病也,次必下利。一種天行時瘟,咽痛項腫,名曰蝦蟆瘟,又名鸕鷀瘟。此證亦甚凶惡,十不救一二。凡此,宜於各類求之。東垣有普濟消毒飲,治瘟喉痹百發百中,速效。

白話文:

龐氏說:醫書上說,伏藏的病邪,古代的方子稱之為「腎傷寒」,指的是在不該寒冷的時候,突然有寒氣侵入人體,將毒氣潛藏在少陰經,剛開始不會發病,經過一段時間(約十天或一個月)才會發作,此時脈象會微弱無力,治療方法應該按照傷寒的方式來處理,這並不是喉痹(喉嚨腫痛)的疾病,之後很可能會出現腹瀉。另外有一種是流行性的時疫,會出現咽喉疼痛、脖子腫脹的症狀,這種病叫做「蝦蟆瘟」,又叫做「鸕鷀瘟」。這種病非常凶險,十個病人中只有一兩個能救活。總之,對於這些疾病,應該根據不同的病症尋求不同的治療方法。元代名醫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治療瘟疫引起的喉痹,效果非常好,幾乎百發百中,而且見效很快。

3. 陰證下虛亦令喉痹

經曰:陰病極有虛火,喉痹,此多不治。治法即蜜附子是也。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陰虛的病症發展到極點,會產生虛火,如果出現喉嚨腫痛的喉痹,這種情況通常很難治好。治療方法可以用蜜附子這種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