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2)

1. 惡寒

惡寒者,不見風亦惡寒,身雖熱亦不欲去衣被。其風寒客於榮衛,陰氣上入於陽中,則灑淅而惡寒也。經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謂如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先惡寒而繼之以發熱,此發於陽也。若初病惡寒而倦,脈沉細而緊,此發於陰也。在陽則發汗,在陰則溫里。

或下證悉具而微惡寒者,是由表未解,當先解表而後攻裡。若少陰病惡寒而蜷,足厥冷,自利煩躁,脈不至者不治。

【發汗】太陽發熱無汗惡寒,陽明雖有下證,但惡寒者,表未解也,俱麻黃湯。

【解肌】太陽發熱有汗惡寒,陽明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盡也,俱桂枝湯。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無陽也,不可汗,越婢湯。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無汗,先桂枝湯,後攻痞,三黃瀉心湯。

【和】少陽頭痛,發熱惡寒,小柴胡湯。發熱微惡寒,柴胡桂枝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下利後惡寒而倦手足溫者,小建中湯。尺寸脈微而惡寒,陰陽表裡俱虛,更不可吐下,小建中湯。

【下】少陰惡寒而蜷,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大柴胡湯。

【清】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發熱而渴,時時惡寒,表裡俱熱,白虎湯。發熱汗出後,惡寒而嘔,但心下痞者,五苓散。

【溫】少陰惡寒脈沉細,四逆湯、理中湯。汗後惡寒者,虛也,芍藥附子甘草湯。汗後惡寒,脈細數浮遲,嘔不止,理中丸。惡寒脈微而複利,正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

惡寒反不欲近衣,熱在骨髓,寒在肌表,從治法,先用白虎加人參湯,次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白話文:

所謂的「惡寒」,是指即使沒有吹到風也會感到寒冷,身體就算發熱,也不想脫掉衣服或被子。這是因為風寒侵襲了身體的表層,導致陰氣向上侵入陽氣之中,才會感到忽冷忽熱和畏寒。

醫書上說:「發熱又怕冷,這是陽氣方面的問題;單純怕冷而沒有發熱,這是陰氣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已經發熱,或還沒發熱,但一定先感到怕冷,接著才發熱,這是陽氣的問題。如果一開始就怕冷且疲倦,脈象沉細而又緊,這是陰氣的問題。針對陽氣問題,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針對陰氣問題,應該用溫補裡氣的方式治療。

有時候,雖然有其他腹瀉等症狀,但如果只是稍微感到怕冷,這是因為表層的病邪還沒解除,應該先解決表層問題,再治療內在問題。但如果是少陰病引起的怕冷,導致身體蜷縮,手腳冰冷,腹瀉、煩躁不安,脈象摸不到,這就是很嚴重的狀況,難以治療。

**【發汗】**太陽病發熱且無汗,又感到怕冷;陽明病雖然有腹瀉等症狀,但如果感到怕冷,代表表層的病邪還沒解除,這些情況都應該用麻黃湯。

**【解肌】**太陽病發熱有汗,又感到怕冷;陽明病脈象遲緩,出汗很多,又稍微感到怕冷,代表表層的病邪還沒完全解除,這些情況都應該用桂枝湯。如果發熱怕冷,但熱多寒少,脈象虛弱,這是身體陽氣不足的表現,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應該用越婢湯。大便瀉下後又發汗,導致心下痞塞,怕冷但沒有汗,應該先用桂枝湯,之後再治療痞塞,用三黃瀉心湯。

**【和】**少陽病頭痛,發熱又怕冷,應該用小柴胡湯。發熱又稍微感到怕冷,可以用柴胡桂枝湯或桂枝二越婢一湯。腹瀉後感到怕冷且疲倦,但手腳是溫熱的,可以用小建中湯。如果寸脈和尺脈都很微弱,而且感到怕冷,代表陰陽表裡都虛弱,更不可以用催吐或瀉下的方式治療,應該用小建中湯。

**【下】**少陰病感到怕冷,身體蜷縮,時不時感到煩躁,不想穿太多衣服,可以用大柴胡湯。

**【清】**催吐或瀉下治療後七八天病情沒有緩解,反而發熱又口渴,時不時感到怕冷,代表表裡都有熱,應該用白虎湯。發熱出汗後,又感到怕冷而且想吐,但只是心下痞塞,可以用五苓散。

**【溫】**少陰病感到怕冷,脈象沉細,應該用四逆湯或理中湯。出汗後感到怕冷,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應該用芍藥附子甘草湯。出汗後感到怕冷,脈象細數且浮沉不定,嘔吐不止,可以用理中丸。感到怕冷,脈象微弱又腹瀉,這是身體正氣和血液流失的表現,應該用四逆加人參湯。

如果感到怕冷,反而不想穿衣服,這是因為熱在骨髓,寒在肌表,應該反向治療。先用白虎加人參湯,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2. 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者,陰陽相勝,邪正相爭而作也。蓋陽不足,陰邪出於表而與之爭,故陰勝而為寒;陰不足,則陽邪入於裡而與之爭,故陽勝而為熱。邪居表多則多寒,邪居里多則多熱,邪在半表半裡則寒熱相半,乍往乍來而間作也。小柴胡湯專主寒熱,寒多者加桂枝,熱多者加大黃,是大法也。

亦有熱甚反寒者,夏月不宜用桂。亦有婦人熱入血室而作寒熱者,亦屬少陽經也。

【和解】半表豐里,寒熱往來,小柴胡湯。熱多,白虎加桂湯。寒多,柴胡薑桂湯。先熱後寒,陰不足也,小柴胡芍藥湯。心煩喜嘔,脅滿不欲食,小柴胡湯。胸滿,或泄而嗽,小柴胡去棗加五味子湯。渴而不嘔,頭汗出,小便不利,胸滿,柴胡乾薑湯。不嘔,清便,寒熱日二三發,桂枝麻黃各半湯。

厥陰惡寒發熱自瘧為欲愈,桂枝麻黃各半湯。太陽證似瘧,一日再發,脈洪大者,桂掛二麻黃一湯。婦人中風續得寒熱,發熱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小柴胡湯。

【越婢】惡寒而熱,脈微,不可更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

【雙解】病至十餘日,結熱在裡,復往來寒熱,大柴胡湯。

【下】寒熱而惡熱,胃實也,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寒熱往來,是因為體內陰陽失衡,正氣與邪氣互相鬥爭所引起的。當體內陽氣不足時,陰邪之氣會從體表入侵,與正氣抗爭,導致陰氣佔上風而感到寒冷;反之,當體內陰氣不足時,陽邪之氣則會侵入體內,與正氣抗爭,導致陽氣佔上風而感到發熱。邪氣如果停留在體表較多,則會感到寒冷較多;如果停留在體內較多,則會感到發熱較多;如果邪氣停留在半表半裡之間,就會出現寒熱交替,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的狀況。

小柴胡湯主要用於治療寒熱往來,如果寒冷症狀較為明顯,可以加入桂枝;如果發熱症狀較為明顯,可以加入大黃,這是治療此類病症的重要原則。

也有發熱嚴重反而出現寒冷的情況,夏天不宜使用桂枝。另外,有些婦女因熱邪入侵血室而出現寒熱往來的症狀,也屬於少陽經的病症。

【和解】(以下為針對不同情況的治療方劑)

  • 病位在半表半裡,出現寒熱往來:使用小柴胡湯。
  • 發熱症狀較為明顯:使用白虎加桂湯。
  • 寒冷症狀較為明顯:使用柴胡薑桂湯。
  • 先發熱後發冷,屬於陰氣不足:使用小柴胡芍藥湯。
  • 心煩、想吐、胸脅脹滿、不想吃飯:使用小柴胡湯。
  • 胸悶、或腹瀉、咳嗽:使用小柴胡去棗加五味子湯。
  • 口渴但不噁心、頭部出汗、小便不利、胸悶:使用柴胡乾薑湯。
  • 不噁心、大便清稀、寒熱一天發作兩三次: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 厥陰病,出現惡寒發熱,類似瘧疾,是快要痊癒的徵兆: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 太陽病的症狀類似瘧疾,一天發作兩次,脈搏洪大: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
  • 婦女中風後持續出現寒熱往來,發熱有時,月經剛結束,這是熱邪入侵血室,體內瘀血,所以症狀類似瘧疾:使用小柴胡湯。

【越婢】

  • 惡寒發熱,脈搏微弱,不可再發汗:使用桂枝二越婢一湯。

【雙解】

  • 生病十多天,體內有結熱,又出現寒熱往來:使用大柴胡湯。

【下】

  • 寒熱往來且怕熱,這是胃裡有實熱:使用調胃承氣湯。

3. 寒多熱少

仲景書只有熱多寒少之條,無寒多熱少之證。

脈浮緩,手足厥,麻黃桂枝各半湯。

白話文:

《傷寒論》裡,只有提到熱象多而寒象少的條文,沒有提到寒象多而熱象少的病症。

如果出現脈象浮而緩,並且有手腳冰冷的狀況,可以用麻黃桂枝各半湯來治療。

4. 熱多寒少

大小便清利,脈浮,桂枝麻黃各半湯。尺脈遲者,黃耆建中湯。脈微弱無陽者,桂桂二越婢一湯。

白話文:

大小便正常順暢,脈象浮在表面,可以用桂枝和麻黃各一半組成的藥方。如果把脈時感覺尺脈比較慢,可以用黃耆建中湯。如果把脈時感覺脈象微弱無力,是身體陽氣不足,可以用桂枝湯、桂二麻黃一湯、越婢湯這三個藥方依照比例調配。

5. 潮熱

潮熱屬陽明,陽明主於未申,一日一發,日晡而作者是也。太陽旺於巳午,少陽旺於寅卯。若於此時發熱者,為邪未入胃腑,可下之,非謂潮熱也。脈浮而緊,潮熱而利,或小便難,大便溏者,熱未入腑,猶帶表邪,當先和解其外。如小便利,大便硬,方可攻之。經曰:潮熱,陽明內實也。

又曰:潮熱者,外欲解也。又曰: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以此知傷寒潮熱,則是表解,裡氣將復,下之而愈。若熱未潮,表未罷,必和解之,隨證而治。

【發汗】潮熱非發於日晡時,腹滿鼻乾,心脅痛,身黃,麻黃連翹赤豆湯。

【和解】潮熱惡寒,或溏,咳逆,小柴胡湯。

陽明中風,脈浮弦小便難而噦,腹滿脅痛,無汗嗜臥,小柴茯苓湯。潮熱脈浮兼寒,小柴胡加桂枝湯。

【解肌】日晡潮熱脈虛者,微汗之,桂枝湯。

【散熱】潮熱身寒為熱未實,陽明中風也,梔子柏皮湯。

陽明脈浮,潮熱或盜汗,黃芩湯。

【攻下】汗後潮熱,不惡寒,腹滿而喘,陽明胃經實證也,大小承氣湯。

下後潮熱,大便復硬,大柴胡湯。脈實者,大承氣湯。

結胸潮熱屬太陽,脈不浮者,大陷胸湯。腹滿不大便,潮熱,小承氣湯微利之。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加瘧狀,日晡熱,脈實,可下,小承氣湯、大柴胡湯。

惡證,傷寒五六日,吐汗下後不解,日晡潮熱,如見鬼狀,循衣摸床,微喘直視,服承氣湯。脈弦者生,澀者死。

白話文:

潮熱這種現象屬於陽明經的病症。陽明經的氣血運行主要在未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和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所以如果每天都在這個時間段發熱,特別是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發作的,就屬於陽明經的潮熱。太陽經的氣血旺盛在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和午時(上午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少陽經則在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和卯時(上午五點到七點)。如果發熱是在這些時間點出現,表示病邪還沒進入胃腑,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療,這不是所謂的潮熱。

如果脈象是浮而緊,發潮熱但有腹瀉,或小便困難、大便稀溏,都表示熱邪還在體表,還沒進入臟腑,應該先用和解的方法來處理體表症狀。等到小便正常,大便變硬時,才能用攻下的方法。古書上說:「潮熱,是陽明經裡面有實邪的表現。」又說:「潮熱,表示體表外邪要解除了。」還說:「如果發熱不是潮熱,就不能使用承氣湯。」這表明傷寒引起的潮熱,是體表病邪解除,裡氣即將恢復的徵兆,用攻下的方法可以治好。如果發熱不是潮熱,表示體表外邪還沒解除,必須先用和解的方法,再根據具體情況治療。

【發汗法】 如果潮熱不是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發作,同時伴隨腹脹、鼻孔乾燥、胸脅疼痛、身體發黃等症狀,可以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來治療。

【和解法】 如果潮熱又怕冷,或是腹瀉、咳嗽、想嘔吐,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如果是陽明經中風,脈象是浮而弦,小便困難又想嘔吐,腹脹、胸脅疼痛,沒有出汗但喜歡睡覺,可以用小柴茯苓湯來治療。如果潮熱而且脈浮還怕冷,可以用小柴胡加桂枝湯來治療。

【解肌法】 如果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潮熱,而且脈象虛弱,可以用桂枝湯微微發汗來治療。

【散熱法】 如果潮熱,身體卻感覺寒冷,表示熱邪還沒形成實證,這是陽明經中風,可以用梔子柏皮湯來治療。

如果陽明經脈浮,潮熱又盜汗,可以用黃芩湯來治療。

【攻下法】 如果出汗後出現潮熱,但不怕冷,而且腹脹、氣喘,這是陽明胃經有實邪,可以用大、小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用攻下法治療後,潮熱又出現,大便又變硬,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如果脈象強實,可以用大承氣湯來治療。

如果胸部有結塊,出現潮熱,屬於太陽經的病症,但如果脈象不是浮脈,可以用大陷胸湯來治療。如果腹脹而且不大便,潮熱,可以用小承氣湯來稍微通便。如果病人煩躁發熱,出汗後症狀會減輕,又像瘧疾一樣,下午發熱,脈象強實,可以用攻下法,用小承氣湯或大柴胡湯來治療。

【病情危急時】 如果傷寒病五六天,經過嘔吐、出汗、攻下等方法治療,症狀都沒有緩解,而且在下午出現潮熱,看起來好像看到鬼一樣,手在摸索衣服或床鋪,微微氣喘又眼睛直視,可以用承氣湯來治療。如果脈象弦滑,表示病況還有轉機,如果脈象細澀,就比較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