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三 (18)
卷之十三 (18)
1. 腹脹滿
傷寒六日,邪氣入胃,是在腹也。脾為中央之土,所以腹滿多屬太陰也。經謂非太陰,腹中無虛滿。常痛者為裡實,下之時減者為裡虛,當溫之。若表解內不消,非大滿,猶寒熱,亦未可下,是邪全未入腑。若大滿大實,兼有燥便,須滿之四五日方可與下,謂邪已入腑也。大抵陽熱為邪,則腹滿而吐利,食不下。
若曾經吐汗下後而腹滿,治法各有不同,是又不可不知。
【和解】腹中滿痛,小柴胡湯去黃芩。陽明發熱,腹滿微喘,口苦咽乾,或不大便譫語者,並小柴胡湯。噦而小便難者加茯苓。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譫語,口中不仁,小柴胡湯;有汗,白虎湯。
白話文:
傷寒病發六天,寒邪入侵胃部,就會導致腹部脹滿。脾臟位於身體中央,如同土,所以腹部脹滿大多屬於太陰病。醫書中說,如果不是太陰病,腹部不會出現虛脹。如果腹部經常疼痛,就是裡實證,瀉下後症狀減輕的則是裡虛證,應該溫補。如果表症已經解除了,但內症沒有消除,腹部沒有明顯的脹滿,仍然有寒熱症狀,就還不能瀉下,說明邪氣還沒有完全進入臟腑。如果腹部非常脹滿,並且伴隨排便乾燥,必須要等到脹滿四五天才能瀉下,這表示邪氣已經進入臟腑。一般來說,陽熱之邪入侵,就會導致腹部脹滿、嘔吐、腹瀉、食慾不振。
如果已經經過了吐汗瀉下的治療,但腹部仍然脹滿,治療方法會有所不同,這點也要注意。
【和解】如果腹部脹滿疼痛,可以用小柴胡湯去除黃芩。如果陽明經發熱,腹部脹滿,呼吸微喘,口苦咽乾,或者不能排便,神志不清,都可以用小柴胡湯。如果呃逆,排尿困難,可以加茯苓。如果三陽經合病,腹部脹滿,身體沉重,難以翻身,神志不清,口中麻木,可以用小柴胡湯;如果有汗,可以用白虎湯。
【和中氣】汗後脹滿,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桔梗半夏湯。腹滿痛者,脾不勝水,水與氣搏皮肉之間,腹中漉漉有聲,小半夏茯苓湯加桂枝。
【溫】太陰腹滿,吐,食不下,枳梗理中丸。下利腹滿身痛,先溫其里,四逆湯;後攻其表,桂枝。太陽病反下之,因而腹滿時痛,桂枝芍藥湯。
白話文:
出汗後肚子脹滿,可以用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或桔梗半夏湯;如果肚子脹滿疼痛,是脾胃不消化導致水濕積聚,會在皮肉之間流動,肚子裡有漉漉的聲音,可以用小半夏茯苓湯加桂枝。
太陰證肚子脹滿、嘔吐、食慾不振,可以用枳梗理中丸。如果肚子痛並且腹瀉,先要溫暖內部,可以用四逆湯,然後再攻表,可以用桂枝。太陽病經過下瀉,導致肚子脹滿且疼痛,可以用桂枝芍藥湯。
【下】少陰六七日不大便,腹滿痛者,急下之,大小承氣湯。大實痛者,桂枝大黃湯。譫妄脈沉數,煩渴,不拘日,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下】
如果患者屬於少陰證,六七天沒有排便,肚子脹滿疼痛,要緊急使用瀉下法,可以用大承氣湯。
如果患者腹痛明顯,屬於實證
,則可以用桂枝大黃湯。
如果患者出現神志不清、脈象沉而數、心煩口渴,不論病程長短
,可以用調胃承氣湯。
2. 少腹滿
少腹滿者,臍下滿是也。若心胸滿腹滿,皆為邪氣而非物。今小腹滿,皆為有物而非氣。故在上而滿者氣也,在下而滿者物也。小便自利則為蓄血,小便不利乃是溺澀。滲利之劑,宜分兩途。經曰:病人素有痞氣,連在膈脅,痛引小腹入陰筋者,名臟結也,死。
【分利】少腹硬,小便不利,五苓散。陰陽易,小腹痛,燒裩散。
【下】少腹急結者可攻之,桃仁承氣湯。輕者,犀角地黃湯。太陽病六七日,表證在,脈微沉,不結胸發狂,小腹硬滿,小便自利,抵當湯。
白話文:
肚子下方胀满,指的是肚脐以下的部位胀满。如果胸部和腹部都胀满,都是邪气作祟,并非实物积聚。而现在小腹胀满,则是由于有实物存在,而非气滞。所以,上半身胀满是气的原因,下半身胀满则是实物的原因。如果小便通畅,则是积聚了瘀血;如果小便不通畅,则是小便涩滞。治疗渗利的方法,要根据情况分别对待。古书上记载:病人若平时就有痞气,连着膈肌和胁肋,疼痛牵引至小腹,并进入阴筋,叫做脏结,会导致死亡。
治疗小腹胀满的方法:如果小腹硬实,小便不通畅,可以服用五苓散;如果阴阳失调,小腹疼痛,可以服用烧裩散。
如果小腹急剧结块,可以服用桃仁承气汤攻之;如果症状较轻,可以服用犀角地黄汤。太阳病发病六七天,表证仍然存在,脉象微弱沉细,没有出现胸闷发狂,小腹硬实胀满,小便通畅,可以服用抵当汤。
【溫】小腹滿,手足厥冷,真武湯。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灸關元穴。
白話文:
如果症狀是腹部微熱、四肢冰冷,可以使用「真武湯」治療。若不是胸部硬塊且腹部有脅痛感的情況下,則可能是膀胱處於寒冷狀態,可進行艾灸關元穴位。
3. 腹痛
邪氣入里,與正氣相搏,則為腹痛。蓋陽邪傳裡而痛者,其痛不常,當以辛劑和之;陰寒在內而痛者,則痛無休時,欲作利也,當以熱劑溫之。有燥糞宿食為痛者,則煩而不便,腹滿而痛也,則須下之。按而痛甚為實,按之痛減為虛。
【和中】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痛泄利,建中湯、桂枝芍藥湯、小建中湯;不愈,小柴胡湯。
【和血】厥陰證小腹痛,當歸四逆湯。
白話文:
邪氣入侵身體內部,與正氣相互搏鬥,就會導致腹痛。如果陽邪傳入內部而引起疼痛,這種疼痛會時有時無,應該用辛辣的藥物來調和它;如果陰寒在體內導致疼痛,就會持續不斷地疼痛,並且想拉肚子,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溫暖它。如果因乾燥的糞便和積存的食物而引起疼痛,就會感到煩躁不安,而且腹部脹滿疼痛,就需要服用瀉藥。按壓腹部時,疼痛加重就屬於實證,按壓腹部時,疼痛減輕就屬於虛證。
如果傷寒病人陽脈澀滯,陰脈弦緊,腹中疼痛並且腹瀉,可以服用建中湯、桂枝芍藥湯和小建中湯;如果病情沒有好轉,可以服用小柴胡湯。
如果厥陰證導致小腹疼痛,可以服用當歸四逆湯。
【溫中】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氣下趨小腹者,此欲自利也,四逆湯。少陰病厥逆,或利而咳,四逆五味子乾薑湯。少陰腹痛,手足厥逆泄利,脈微欲絕,不惡寒,面色赤,裡寒外熱,通脈四逆湯加芍藥。腹痛小便不利,真武湯。
【清熱】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痛欲嘔吐而痛者,為上熱下寒也,黃連湯。
【下】關脈實,大腹痛,腹滿便秘,繞臍而痛,發作有時,有燥糞也,大小承氣湯。腹滿而痛,桂枝加大黃湯。下之早,因而腹痛,未可遽下,小建中湯。
【熨】用灰包之法,具陰證陰毒之下。
白話文:
溫中
- 傷寒發病四五天,肚子痛,感覺氣往下走趨向小腹,這是想拉肚子的症狀,可以用四逆湯。
- 少陰病出現厥逆,或者拉肚子又咳嗽,可以用四逆五味子乾薑湯。
- 少陰病肚子痛,手腳厥逆、腹瀉,脈象微弱快要斷絕,不畏寒,臉色發紅,這是裡寒外熱的情況,可以用通脈四逆湯加芍藥。
- 肚子痛,小便不順暢,可以用真武湯。
清熱
- 胸部有熱氣,胃裡有邪氣,肚子痛想吐,這是上熱下寒的情況,可以用黃連湯。
下
- 關脈搏動有力,肚子很大很痛,肚子脹滿便秘,繞著肚臍痛,發作時間有規律,並且有乾硬的糞便,可以用大小承氣湯。
- 肚子脹滿疼痛,可以用桂枝加大黃湯。
- 拉肚子很早,因而肚子痛,不能急著瀉下,可以用小建中湯。
4. 咽痛
咽痛為少陰證,為陽毒,以太陽之邪傳於少陰故也。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其熱邪毒氣上衝而痛,或成瘡,不納穀食,或吐膿血。又有陽厥應下,反發汗,則口赤爛。故有不可下不可汗,汗下則必是亡陽,惟甘桔湯為陰陽通用之藥也。
【清解】脈陰陽俱緊主無汗、有汗曰亡陽,屬少陰,法當咽痛,甘桔湯、豬膚湯。少陰腹痛有熱咽痛者,黃連龍骨湯。陽毒咽痛,口瘡赤爛,蜜浸黃連汁噙,升麻六物湯。
白話文:
喉嚨痛是少陰證,屬於陽毒,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傳到少陰經造成的。少陰經的經脈沿著喉嚨,環繞舌根,熱邪毒氣向上衝擊而引起疼痛,甚至形成瘡口,無法進食,還會吐出膿血。另外,如果陽氣衰弱,應該要溫暖身體,但卻反過來出汗,就會導致嘴巴又紅又爛。所以,喉嚨痛時不能瀉下,也不能出汗,出汗就會傷陽氣,唯有甘桔湯是陰陽兩用的藥物。
【解毒】陽毒咽痛,脈浮數而大,吐膿血,《千金》《外臺》鳥羽扇膏。
【溫中】有非時暴寒附於少陰之經,脈微弱而咽痛,次必下利,古方謂之腎傷寒,先用半夏桂甘湯,次服四逆湯。下利不止,手足徹冷,無熱證者,四順湯丸。(即理中湯丸中加之甘草一倍是也。)少陰中風,胸滿心煩,腰痛頭痛咽痛,脈弦,吐沫,《三因》用桂枝、附子。
【噙敷】咽痛口瘡,蜜清炙黃柏焦碾為末,每用半錢摻口中。
【吹點】
白話文:
解毒
如果出現陽毒引起的咽喉疼痛,脈象浮而數且有力,並伴有吐膿血的症狀,可參考《千金》、《外臺》的鳥羽扇膏方治療。
溫中
若非時節的寒邪侵入少陰經脈,導致脈象微弱且咽喉疼痛,接著又出現腹瀉,古方稱之為腎傷寒,應先服用半夏桂甘湯,之後再服用四逆湯。如果腹瀉不止,手腳冰冷,且沒有發熱症狀,則可服用四順湯丸。(四順湯丸即理中湯丸中加入甘草一倍)。
若少陰經中風,出現胸悶心煩、腰痛頭痛咽喉痛、脈象弦緊、吐沫等症狀,可參考《三因》方用桂枝、附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