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一 (2)
卷之六十一 (2)
1. 點眼藥
制甘石末(一兩),硼砂(一錢),冰片(二分)
上共一處,研極細點。
復明膏,治一切翳膜神效。
制甘石坯子(五兩),黃丹(一兩),人參,當歸,青鹽,乳香,沒藥,蘆薈(各一錢),硼砂(二錢),珍珠(五分),麝香(三分),白蘞(錢半),海螵蛸,黃連粉,黃柏粉,蘇仁粉(各半兩),好蜜(四兩)
上件各制各研為極細末,先將好蜜煉去沫淨,滴水不散,然後入前項末藥,慢火十分攪勻為錠子,銀盒收貯。每以新汲水磨點四眥。
還睛膏,太湖傅知縣施民,點一切眼疾,俱有神效。
坯子(十兩),真丹(四兩),乳香,沒藥,血竭,熊膽,海螵蛸,黃連粉,輕粉,當歸,硼砂(各二錢),白丁香(一錢),青鹽(三錢),銅綠(半兩),硇砂,麝香(各一錢)
上俱如法制,各研極細和勻,次將白蜜半斤,煉濾過滴水不散為度,方下丹,熬紫色,再下余藥,調成膏作錠,井花水點眼。
碧玉餅子,余祁謝玉春害目數年,後遇一僧,以此餅點之,愈後求其方,制以施人,無有不驗者。
坯子(一兩),黃丹(八錢),乳香,沒藥(各二錢),珍珠,琥珀(各一錢),硼砂,海螵蛸(各二錢),熊膽(二錢),冰片(一錢),青鹽(五分),麝香(五分)
上俱依法制過,各研極細和勻,又乳至無聲。一日久以煉蜜丸,作餅子,瓷罐收密。點時用新汲水或乳汁,磨而點目眥內。
小料紫金膏,治一切風熱赤眼,有翳膜加入膜藥。
女貞實,九里明,十里光(即夢子葉。各三斤,搗爛煮汁去渣,熬成膏聽用),菊花汁(一碗),龍膽草汁(一碗),豬膽(三枚),羊肝(三枚),白蜜(四兩)
上同三黃膏一碗熬勻,再慢火熬成膏貯之。點時取出,漸加冰片少許。
大料紫金膏,點一切眼疾如神。
黃連,大黃(各二兩),龍膽草,片芩,黃柏,三柰,夏枯草,梔子,菊花,秦艽,木通,歸尾,荊芥,川芎,牛蒡子(炒研),木賊,草決明,白蒺藜(炒去刺),細辛(各五錢),蔓荊子,白芷,玄參,密蒙花,生地黃,薄荷,菟絲子,赤芍藥,藁本,覆盆子,苦參,檳榔,獨活,羌活,桔梗,杏仁(各一兩),楮實子,茺蔚子(炒),青葙子,厚朴,車前子,海桐皮,訶子(去核),秦皮,赤茯苓,熟地黃,桑白皮(各五錢),防風,連翹(各一兩),牙皂角(二錢),甘草(五錢),五味子(十粒,未破者)
上共五十一味,各依製法將水洗淨曬乾,軋粗末,以瓷盆盛。用水五七碗,入藥浸一夕,以砂鍋煎至濃汁少許;又加水一碗,至半取起,去渣澄清汁;入銅鍋煎至二小碗取起,傾放入碗盛貯待用。製藥之時,看膏藥多少,方入末藥。和劑就作成餅子,亦可不入細藥,即紫金膏亦可點。有分為二處,調紅調黑,任其自為。
白話文:
點眼藥
將甘石粉末(一兩)、硼砂(一錢)、冰片(二分)混合在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來點眼。
復明膏,治療各種眼翳(眼部遮蔽物)非常有效。
將甘石坯子(五兩)、黃丹(一兩)、人參、當歸、青鹽、乳香、沒藥、蘆薈(各一錢)、硼砂(二錢)、珍珠(五分)、麝香(三分)、白蘞(一錢半)、海螵蛸、黃連粉、黃柏粉、蘇子仁粉(各半兩)以及蜂蜜(四兩)準備好。
將上述藥材各自處理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先將蜂蜜煉製去除雜質,直到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然後加入先前磨好的藥粉,用小火慢慢攪拌均勻,製成錠狀,用銀盒裝起來保存。每次使用時,用新打的井水磨開,點在眼角。
還睛膏,太湖的傅知縣用這個藥方施予百姓,點治各種眼疾,都非常有效。
將甘石坯子(十兩)、真丹(四兩)、乳香、沒藥、血竭、熊膽、海螵蛸、黃連粉、輕粉、當歸、硼砂(各二錢)、白丁香(一錢)、青鹽(三錢)、銅綠(半兩)、硇砂、麝香(各一錢)準備好。
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各自研磨成極細粉末並混合均勻。然後將半斤白蜂蜜煉製過濾,直到滴入水中不會散開的程度,再加入真丹,熬煮至呈現紫色,接著加入其餘藥粉,調製成膏狀,做成錠狀。使用時用井水磨開點眼。
碧玉餅子,祁的謝玉春眼睛生病多年,後來遇到一位僧人,用這個餅子給他點眼,治好後,謝玉春向僧人求得藥方,製成後施予他人,都非常有效。
將甘石坯子(一兩)、黃丹(八錢)、乳香、沒藥(各二錢)、珍珠、琥珀(各一錢)、硼砂、海螵蛸(各二錢)、熊膽(二錢)、冰片(一錢)、青鹽(五分)、麝香(五分)準備好。
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各自研磨成極細粉末,混合均勻,再研磨至沒有聲音。過一段時間後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丸狀,再壓成餅子,放入瓷罐密封保存。使用時用新打的井水或乳汁磨開,點在眼角內。
小料紫金膏,治療各種風熱引起的紅眼,有眼翳的話可以加入去翳的藥物。
將女貞實、九里明(即夢子葉)、十里光(各三斤),搗爛後煮汁去渣,熬成膏狀備用。另外,準備菊花汁(一碗)、龍膽草汁(一碗)、豬膽(三枚)、羊肝(三枚)、蜂蜜(四兩)。
將上述材料與三黃膏(一碗)一同熬煮均勻,再用小火熬成膏狀儲存。使用時取出,逐漸加入少許冰片。
大料紫金膏,點治各種眼疾都非常有效。
準備黃連、大黃(各二兩),龍膽草、片芩、黃柏、三奈、夏枯草、梔子、菊花、秦艽、木通、歸尾、荊芥、川芎、牛蒡子(炒後研磨)、木賊、草決明、白蒺藜(炒後去刺)、細辛(各五錢),蔓荊子、白芷、玄參、密蒙花、生地黃、薄荷、菟絲子、赤芍藥、藁本、覆盆子、苦參、檳榔、獨活、羌活、桔梗、杏仁(各一兩),楮實子、茺蔚子(炒)、青葙子、厚朴、車前子、海桐皮、訶子(去核)、秦皮、赤茯苓、熟地黃、桑白皮(各五錢),防風、連翹(各一兩),牙皂角(二錢),甘草(五錢),五味子(十粒,未破者)。
以上共五十一味藥材,各自按照處理方法洗淨曬乾,碾成粗末,放入瓷盆中。加入五至七碗水浸泡一晚,用砂鍋煎至濃汁剩少許;再加一碗水,煎至剩一半時取出,去除藥渣,澄清藥汁;倒入銅鍋煎至剩兩小碗時取出,倒入碗中存放待用。製作藥膏時,視藥膏多少,再加入藥末。混合均勻後做成餅狀,也可以不加細藥,直接做成紫金膏來點眼。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分別調製成紅色和黑色,根據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