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三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2)

1. 惡寒

惡寒者,不見風亦惡寒,身雖熱亦不欲去衣被。其風寒客於榮衛,陰氣上入於陽中,則灑淅而惡寒也。經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謂如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先惡寒而繼之以發熱,此發於陽也。若初病惡寒而倦,脈沉細而緊,此發於陰也。在陽則發汗,在陰則溫里。

或下證悉具而微惡寒者,是由表未解,當先解表而後攻裡。若少陰病惡寒而蜷,足厥冷,自利煩躁,脈不至者不治。

【發汗】太陽發熱無汗惡寒,陽明雖有下證,但惡寒者,表未解也,俱麻黃湯。

【解肌】太陽發熱有汗惡寒,陽明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盡也,俱桂枝。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無陽也,不可汗,越婢湯。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無汗,先桂枝湯,後攻痞,三黃瀉心湯。

白話文:

怕冷的人,即使沒吹到風也會覺得冷,雖然身體發熱,卻不願意脫衣服蓋被子。這是因為風寒之邪入侵了人體的榮衛,陰氣上逆到陽氣所在的地方,所以才會感到寒冷發抖。醫書上說:發熱怕冷的,是陽氣發病;不發熱卻怕冷的,是陰氣發病。也就是說,無論是已經發熱,還是還沒發熱,只要先出現怕冷,然後才發熱,這就是陽氣發病。如果剛開始就怕冷且倦怠,脈象沉細緊,那就是陰氣發病。陽氣發病就應該發汗,陰氣發病就應該溫暖內部。

有些病人雖然已經出現了腹瀉等下焦證狀,但只是微微怕冷,這是因為表證還沒解除,應該先解表後再攻裡。如果少陰病患者怕冷且蜷縮,足部厥冷,腹瀉煩躁,脈象摸不到,這種情況就無法治癒。

對於太陽病患者發熱沒有汗,且怕冷,以及陽明病患者雖然有腹瀉等下焦證狀,但仍然怕冷的,都是表證未解,應該服用麻黃湯。

對於太陽病患者發熱有汗,但仍然怕冷,以及陽明病患者脈象遲緩,出汗多且微微怕冷的,都是表證未盡,應該服用桂枝湯。發熱怕冷,熱重寒輕,脈象微弱,沒有陽氣的,不能發汗,應該服用越婢湯。大瀉之後又再次發汗,心下痞悶,怕冷無汗的,應該先服用桂枝湯,之後再攻治痞氣,服用三黃瀉心湯。

【和】少陽頭痛,發熱惡寒,小柴胡湯。發熱微惡寒,柴胡桂枝湯、桂枝二越婢一湯。下利後惡寒而倦手足溫者,小建中湯。尺寸脈微而惡寒,陰陽表裡俱虛,更不可吐下,小建中湯。

【下】少陰惡寒而蜷,時時自煩,不欲厚衣,大柴胡湯。

【清】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發熱而渴,時時惡寒,表裡俱熱,白虎湯。發熱汗出後,惡寒而嘔,但心下痞者,五苓散。

白話文:

少陽頭痛,伴隨發熱和畏寒,服用小柴胡湯。發熱輕微,略微畏寒,服用柴胡桂枝湯或桂枝二越婢一湯。腹瀉後畏寒、四肢疲倦,手足溫熱,服用小建中湯。寸脈和尺脈微弱,畏寒,陰陽表裡俱虛,切忌吐下,服用小建中湯。

少陰畏寒而蜷縮,時常自覺煩躁,不願穿厚衣,服用大柴胡湯。

吐瀉後七到八天未解,發熱口渴,時常畏寒,表裡俱熱,服用白虎湯。發熱出汗後,畏寒嘔吐,但心下痞悶,服用五苓散。

【溫】少陰惡寒脈沉細,四逆湯、理中湯。汗後惡寒者,虛也,芍藥附子甘草湯。汗後惡寒,脈細數浮遲,嘔不止,理中丸。惡寒脈微而複利,正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

惡寒反不欲近衣,熱在骨髓,寒在肌表,從治法,先用白虎加人參湯,次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白話文:

少陰證:

  • 若病人感到惡寒,脈象沉細,可以用四逆湯、理中湯治療。
  • 若病人出汗後仍感惡寒,屬於虛寒,可以用芍藥附子甘草湯治療。
  • 若病人出汗後惡寒,脈象細數浮遲,且持續嘔吐,可以用理中丸治療。
  • 若病人惡寒,脈象微弱但卻頻頻小便,屬於正氣衰敗,失血所致,可以用四逆加人參湯治療。

熱在骨髓,寒在肌表:

  • 若病人惡寒,卻不喜歡靠近衣服,這表示熱在骨髓,寒在肌表,應先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

2. 寒熱往來

寒熱往來者,陰陽相勝,邪正相爭而作也。蓋陽不足,陰邪出於表而與之爭,故陰勝而為寒;陰不足,則陽邪入於裡而與之爭,故陽勝而為熱。邪居表多則多寒,邪居里多則多熱,邪在半表半裡則寒熱相半,乍往乍來而間作也。小柴胡湯專主寒熱,寒多者加桂枝,熱多者加大黃,是大法也。

亦有熱甚反寒者,夏月不宜用桂。亦有婦人熱入血室而作寒熱者,亦屬少陽經也。

【和解】半表豐里,寒熱往來,小柴胡湯。熱多,白虎加桂湯。寒多,柴胡薑桂湯。先熱後寒,陰不足也,小柴胡芍藥湯。心煩喜嘔,脅滿不欲食,小柴胡湯。胸滿,或泄而嗽,小柴胡去棗加五味子湯。渴而不嘔,頭汗出,小便不利,胸滿,柴胡乾薑湯。不嘔,清便,寒熱日二三發,桂枝麻黃各半湯。

白話文:

寒熱交替出現的情況,是因為陰陽之間的相互對抗和正邪之間的爭鬥所造成的。當陽氣不足時,陰邪會從表層出來與陽氣爭鬥,導致陰氣勝出表現為寒症;當陰氣不足時,陽邪會進入裡部與陰氣爭鬥,導致陽氣勝出表現為熱症。邪氣如果大多集中在表層,就會表現為多寒症狀;邪氣如果大多集中在裡部,就會表現為多熱症狀;邪氣如果處於表裡交錯的狀態,就會交替出現寒熱症狀。小柴胡湯主要用於治療寒熱交替的症狀,如果寒症狀較重可以加入桂枝,如果熱症狀較重可以加入大黃,這是基本原則。

也有熱症嚴重反而表現為寒症的情況,夏天不適合使用桂枝。也有婦女因熱氣進入血脈而引起寒熱交替的情況,這也屬於少陽經的範疇。

【和解】如果症狀表現為半表半裡,寒熱交替,使用小柴胡湯;如果熱症狀較重,可以使用白虎加桂湯;如果寒症狀較重,可以使用柴胡薑桂湯。如果先是熱症後轉為寒症,表示陰氣不足,可以使用小柴胡芍藥湯。如果出現心煩意亂、噁心嘔吐、肋部脹痛不想吃飯的情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胸部脹滿或者腹瀉伴有咳嗽的情況,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棗加入五味子。如果口渴但沒有噁心嘔吐、頭部出汗、尿量減少、胸部脹滿的情況,可以使用柴胡乾薑湯。如果沒有噁心嘔吐、大小便正常、每天出現兩三次寒熱交替的情況,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

厥陰惡寒發熱自瘧為欲愈,桂枝麻黃各半湯。太陽證似瘧,一日再發,脈洪大者,桂掛二麻黃一湯。婦人中風續得寒熱,發熱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小柴胡湯。

【越婢】惡寒而熱,脈微,不可更發汗,桂枝二越婢一湯。

【雙解】病至十餘日,結熱在裡,復往來寒熱,大柴胡湯。

【下】寒熱而惡熱,胃實也,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厥陰

若病人出現惡寒發熱,像瘧疾一樣,看似要痊癒,但反覆發作,可以用桂枝和麻黃各半煎湯服用。

若病人出現太陽證,類似瘧疾,一天發作兩次,脈象洪大有力,則可以用桂枝兩份,麻黃一份煎湯服用。

婦人

若婦人中風之後,又出現寒熱交替,發熱時間不定,且正值經期結束,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導致血瘀,而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

越婢

若病人出現惡寒發熱,脈象微弱,不可再用汗法,可以用桂枝兩份,越婢湯一份煎湯服用。

雙解

若病程已達十餘日,熱邪鬱結於內,並且反覆出現寒熱交替,可以用大柴胡湯治療。

若病人出現寒熱交替,且以惡熱為主,這是因為胃中積實導致,可以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3. 寒多熱少

仲景書只有熱多寒少之條,無寒多熱少之證。

脈浮緩,手足厥,麻黃桂枝各半湯。

白話文:

張仲景的著作裡只提到了發燒多、寒冷少的情況,沒有提到寒冷多、發燒少的症狀。 脈搏跳動輕微且緩慢,四肢冰冷,可以使用麻黃和桂枝各一半熬製而成的藥湯治療。

4. 熱多寒少

大小便清利,脈浮,桂枝麻黃各半湯。尺脈遲者,黃耆建中湯。脈微弱無陽者,桂桂二越婢一湯。

白話文:

如果大便和小便都很乾淨且有浮脈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若是在尺部脈搏緩慢的情況下,則可使用「黃耆建中湯」。若是脈搏微弱而沒有陽氣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桂桂二越婢一湯」。

5. 潮熱

潮熱屬陽明,陽明主於未申,一日一發,日晡而作者是也。太陽旺於巳午,少陽旺於寅卯。若於此時發熱者,為邪未入胃腑,可下之,非謂潮熱也。脈浮而緊,潮熱而利,或小便難,大便溏者,熱未入腑,猶帶表邪,當先和解其外。如小便利,大便硬,方可攻之。經曰:潮熱,陽明內實也。

又曰:潮熱者,外欲解也。又曰: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以此知傷寒潮熱,則是表解,裡氣將復,下之而愈。若熱未潮,表未罷,必和解之,隨證而治。

【發汗】潮熱非發於日晡時,腹滿鼻乾,心脅痛,身黃,麻黃連翹赤豆湯。

白話文:

潮熱屬於陽明經的病症,陽明經的氣血最旺盛的時間在下午一時到三時,所以潮熱常常在下午發作。太陽經的氣血最旺盛在上午十點到中午,少陽經的氣血最旺盛在凌晨三點到五點。如果在這些時間發熱,可能是邪氣還沒有進入胃腑,可以服用瀉藥,這並不屬於潮熱。如果脈象浮而緊,潮熱且口渴,或是小便不順暢,大便稀溏,說明熱邪還沒有進入臟腑,仍然帶有表證,應該先用和解的藥物治療。如果小便順暢,大便乾燥,才可以服用攻邪的藥物。醫書記載:「潮熱是陽明經內熱積聚的表現。」又說:「潮熱表示表邪要消退。」還說:「如果熱沒有潮熱現象,就不能服用承氣湯。」由此可見,傷寒病出現潮熱,表示表證要消退,裡氣要恢復,用瀉藥治療就能痊癒。如果熱沒有潮熱現象,表證沒有完全消退,就必須先用和解的藥物治療,再根據具體情況用藥。

如果潮熱沒有在下午發作,並且腹脹、鼻乾、心脅疼痛、身體發黃,可以用麻黃、連翹、赤豆煎湯服用。

【和解】潮熱惡寒,或溏,咳逆,小柴胡湯。

陽明中風,脈浮弦小便難而噦,腹滿脅痛,無汗嗜臥,小柴茯苓湯。潮熱脈浮兼寒,小柴胡加桂枝。

【解肌】日晡潮熱脈虛者,微汗之,桂枝湯。

【散熱】潮熱身寒為熱未實,陽明中風也,梔子柏皮湯。

陽明脈浮,潮熱或盜汗,黃芩湯。

【攻下】汗後潮熱,不惡寒,腹滿而喘,陽明胃經實證也,大小承氣湯。

白話文:

如果出現發熱、怕冷交替,或腹瀉、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可以服用小柴胡湯。

如果陽明經中風,脈象浮而弦,小便困難,伴隨呃逆、腹脹、脅肋疼痛、無汗嗜睡,可以服用小柴茯苓湯。如果發熱、脈象浮且伴隨寒象,可以服用小柴胡湯加桂枝。

如果白天發熱,下午發冷,脈象虛弱,略微出汗,可以服用桂枝湯。

如果發熱、身體寒冷,表示熱症尚未完全形成,是陽明經中風的表現,可以服用梔子柏皮湯。

如果陽明經脈象浮,發熱且盜汗,可以服用黃芩湯。

如果出汗後依然發熱,不畏寒,腹脹呼吸困難,這是陽明胃經實證,可以服用大小承氣湯。

下後潮熱,大便復硬,大柴胡湯。脈實者,大承氣湯。

結胸潮熱屬太陽,脈不浮者,大陷胸湯。腹滿不大便,潮熱,小承氣湯微利之。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加瘧狀,日晡熱,脈實,可下,小承氣湯、大柴胡湯。

惡證,傷寒五六日,吐汗下後不解,日晡潮熱,如見鬼狀,循衣摸床,微喘直視,服承氣湯。脈弦者生,澀者死。

白話文:

下半身發熱,大便又硬,可以用大柴胡湯。脈象強勁的,就用大承氣湯。

胸悶發熱屬於太陽病,脈象不浮的,可以用大陷胸湯。肚子脹滿而不排便,發熱,可以用小承氣湯稍微通便。病人感到煩躁發熱,出汗後症狀就會減輕,而且還伴有瘧疾症狀,下午發熱,脈象強勁,可以服用小承氣湯和柴胡湯。

病情危重,傷寒病發病五六天了,嘔吐、出汗、腹瀉後症狀沒有改善,下午發熱,像見到鬼一樣,沿著衣服摸床,輕微喘氣,直視前方,可以服用承氣湯。脈象弦緊的,病人可以活下來;脈象澀滯的,病人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