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一 (4)

1. 辨赤脈始起治以分經

目痛赤脈,從上而下者,太陽也;從下而上者,陽明也;從外眥走內者,少陽也。太陽病宜溫之散之,陽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陽病宜和解之。子和治一子,年十餘歲,目赤多淚,眾工無效。戴人見之曰:此子目病得之母腹中被驚。其父曰:孕時在臨清被兵恐。戴人令服瓜蒂散加鬱金,上湧下瀉,各去涎沫數升。

人皆嘆之。其母亦曰:兒腹中無病,何以吐瀉如此?至明日,其目輝然爽明安善。趙君玉目暴赤腫,點洗不退,偶思戴人有言曰:凡病在上者,皆宜吐,乃以茶調散湧之,一湧而目愈。君玉嘆曰:法之妙,其效如此,乃知法不遠人,人自遠法也。

孫真人在仁廟朝,治衛才人患眼疼。眾醫不能療,或用寒藥,或用補藥,加之臟腑不安,上召孫。孫曰:臣非眼科,乞不全責於臣。降旨有功無過。孫乃診之,肝脈弦滑,非壅熱也。乃才人年壯血盛,肝血並不通,遂問宮人,月經已三月不通矣。遂用通經藥,經既通,不日目疾愈。上賜孫三十萬緡。宮人謠曰:神醫不來,雙睛難開。

子和嘗自病目,或腫或翳,羞明隱澀,百餘日不愈。忽眼科張仲安云:宜刺上星、百會、攢竹、絲空諸穴上血出,及以草莖內兩鼻中出血約升許,來日愈大半,三日平復如故。此則血實宜破之之法也。

白話文:

眼睛痛,出現紅絲,從上往下走的,是太陽經的問題;從下往上走的,是陽明經的問題;從眼外角往內走的,是少陽經的問題。太陽經的病適合用溫熱藥散寒,陽明經的病適合用寒涼藥清熱瀉火,少陽經的病適合用調和的方法。

李子和曾經治療一個十多歲的孩子,眼睛紅腫多淚,許多醫生都沒辦法。戴人看了說:這個孩子的眼睛病是從母親懷孕時受到驚嚇造成的。孩子的父親說:懷孕時在臨清被兵亂嚇到了。戴人讓他服用瓜蒂散加上鬱金,讓他上吐下瀉,吐出和拉出很多黏液。

大家都感到驚奇。孩子的母親也說:孩子肚子裡沒病,為什麼吐瀉成這樣?到了第二天,孩子的眼睛就變得明亮清澈,完全好了。趙君玉眼睛突然紅腫,用藥水清洗也沒好,他突然想到戴人說過:凡是病在上面的,都適合用催吐的方法,就用茶調散催吐,吐過一次眼睛就好了。君玉感嘆說:醫術的神奇,效果竟然如此,才知道醫術並不遙遠,是人們自己疏遠了醫術。

孫真人在仁宗皇帝的時候,治療一個衛才人眼睛疼。許多醫生都治不好,有的用寒藥,有的用補藥,結果導致內臟不舒服。皇帝召見孫真人。孫真人說:我不是眼科醫生,請不要完全責怪我。皇帝下旨,有功無過。孫真人診脈,發現肝脈弦滑,不是因為內熱。判斷衛才人是年輕力壯,血氣旺盛,肝血不通暢,於是問宮女,得知月經已經三個月沒來了。就用了通經藥,月經一來,沒多久眼睛的病就好了。皇帝賞賜了孫真人三十萬錢。宮女們唱著歌謠說:神醫不來,雙眼難以睜開。

李子和自己也曾經眼睛生病,時而腫脹,時而長翳,怕光,眼睛乾澀,一百多天都沒好。突然眼科醫生張仲安說:應該刺破上星、百會、攢竹、絲空這些穴位放血,並且用草莖插進兩個鼻孔出血大約一升左右,第二天就會好一大半,三天就完全恢復。這就是血氣實熱適合用刺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