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六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十一 (1)

1. 目主肝心二臟為最要

《內經》曰: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又云: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又云: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又云:心合脈,諸脈皆屬於目也。

白話文:

《內經》說:東方屬青色,對應到人體是與肝相通的,肝的精氣外顯的孔竅在眼睛,精華藏於肝臟。又說:人躺下休息時,血液會回歸到肝臟,肝臟得到血液的滋養才能發揮視覺功能。還說:肝氣是通往眼睛的,當肝氣平和順暢時,眼睛就能分辨各種顏色,看得清楚明白。還說:心臟與血脈相合,而所有的血脈都與眼睛有關。

2. 目榮脾臟

東垣曰: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走於面而走空竅,其清陽氣上散於目而為明,其氣走於耳而為聽。因心煩事冗,飲食失節,勞役過度致脾胃虛弱。心火太盛則百脈沸騰,血脈逆行,邪害空竅,天明則日月不明矣。夫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稟受於脾,上貫於目。脾者,諸陰之首也。

目者,血脈之宗也。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靜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絡也,主百脈皆榮於目。既勞役運動,勢乃妄行,又因邪氣所並而損血脈,故諸病主焉。凡醫者不理脾胃,乃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白話文:

李東垣說:人體十二條經脈和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它們的血氣都會向上走到臉部和空竅(指眼睛、耳朵等)。清陽之氣向上散發到眼睛,使眼睛能看見光明;清陽之氣運行到耳朵,使耳朵能聽見聲音。如果因為心中煩悶、事情繁雜、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就會導致脾胃虛弱。心火太旺盛則全身血液沸騰,血脈逆亂運行,邪氣侵犯空竅,天亮時眼睛就看不清楚東西了。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來自脾臟,並向上貫通到眼睛。脾臟是所有陰氣的根源。

眼睛是所有血脈匯聚的地方。所以如果脾臟虛弱,五臟的精氣就會失去主管,無法上輸到眼睛使其明亮。心臟是君主之火,主宰人的精神,應該保持寧靜安穩,相火在其中運行並發號施令。相火就是絡脈,主管全身血液,使血液都能夠供應到眼睛。如果過度勞累運動,相火就會妄動,加上邪氣侵擾而損傷血脈,各種疾病就會由此產生。那些醫生如果不調理脾胃,只知道養血安神,這是治標不治本,是不明白真正的道理。

3. 龍木禪師論

人有雙眸,如天之有兩曜,乃一身之至寶,聚五臟之精華。其五輪者應五行,八廓者象八卦。凡所患者,或因過食五辛,多啖炙爆,熱飧麵食,飲酒不已,房室無節,極目遠視,數看日月,頻撓心火,夜讀細字,月下觀書,抄寫多能,雕鏤細作,博奕不休,久被煙火,位淚過多,刺頭出血多,若此者,俱散明之本。復有馳騁田獵,沖冒塵沙,日夜不息者,亦傷目之由。

又於少壯之時,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漸昏蒙。故善衛養者,才至中年,無事常須瞑目,勿使他視,非有要事,勿宜輒開,則雖老而視不衰。大抵榮衛順,則斯疾無由而生,榮衛衰則致病多矣。且傷風冷則淚出,虛煩則昏蒙,勞力則眥赤。白腫則肺家受毒,生瘡則風熱侵肺,黃乃酒傷於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熱,羞明見紅花為肝邪,黑花則腎虛,青花膽有寒,五色花為腎虛有熱,不可一概為治。若虛不補而實不瀉,亦難收救。

然上虛乃肝虛,下虛乃腎虛,肝虛則頭暈耳聾目眩,腎虛則虛壅生花,耳作蟬鳴,大宜補肝益腎。其有熱淚交流,兩瞼赤痛乃肝之極熱,迎風有淚為腎虛客熱,涼肝瀉腎,必得其宜。至於五臟各以類推,虛則生寒,實則生熱,補瀉之用,須在參詳,亳釐之差,千里之謬。余則無非有所觸動,或大病之後,所患不一,至於暴赤一證,多因泛熱衝上,或眠食失時,飽食近火得之,加以勞役失於調攝,過食毒物變成惡證。

醫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屬陽,或以散血之劑,或以涼心之藥,縱使退散,遂至脾經受寒,飲食不進,頭目虛煩,五臟既虛,因成內障。亦有見其不進飲食,俾更服熱藥,遂致暴燥熱氣上攻,昏澀眵淚。或犯盛怒,辛苦重勞,遂生胬肉,心氣不寧,風熱交併,變為攀睛,證狀不一,是為外障。

又若讀書博奕等勞過度,名曰肝勞,不可但投以治肝之劑及作他證治之,卒於罔效。惟須閉目珍護,不及遠視,庶乎疾瘳。若夫患風疹者,必多眼暗,先攻其風則暗自去。婦人胎前產後用藥亦須避忌。小兒所患切宜善治,惟略加淋洗,鈹鐮針灸,端不可施,尤戒其用手頻揉,或因茲睛壞,至於莫救。以上諸證,專是科者,宜留意焉。

白話文:

人有兩隻眼睛,就像天上有日月一樣,是身體最重要的寶貝,匯聚了五臟的精華。眼中的五輪對應五行,八廓則象徵八卦。眼睛之所以會生病,有的是因為吃了太多辛辣刺激的食物,經常吃燒烤、油炸等熱性食物,愛吃熱麵食,酗酒無度,縱慾無節制,經常長時間看遠方,頻繁看太陽月亮,常常使心火旺盛,晚上讀小字,在月光下看書,抄寫太多文字,雕刻細微的東西,長時間下棋,長期處在煙火之中,或是流淚過多,頭部刺血過多,這些都會耗損眼睛的光明根本。還有的人喜歡奔馳狩獵,衝撞風沙,日夜不停歇,這也是傷害眼睛的原因。

此外,年輕時不愛惜眼睛,到了四十歲,視力就會逐漸模糊。所以善於保養眼睛的人,即使到了中年,沒事就應該閉目養神,不要讓眼睛看其他東西,沒有必要的事情,不要隨便睜開眼睛,這樣即使老了,視力也不會衰退。總之,如果身體的氣血運行順暢,這種疾病就不會產生,如果氣血衰弱,就會導致很多疾病。而且,受風寒就會流淚,心煩意亂就會視力模糊,勞累過度眼睛就會紅腫。眼白腫脹是因為肺部受到毒害,長瘡是因為風熱侵襲肺部,眼黃是因為喝酒傷了脾,瞳孔充血或眼睛發紅都是因為心臟有熱,看東西有紅影是肝邪所致,有黑影則是腎虛,有青影是膽有寒氣,如果眼睛出現五色雜亂的幻影,是腎虛又有熱,不可以一概而論來治療。如果虛症不補,實症不瀉,也很難治好。

如果上虛是肝虛,下虛是腎虛,肝虛會導致頭暈耳鳴眼花,腎虛會導致眼睛出現幻影,耳朵出現蟬鳴,應該多補肝益腎。如果有熱淚盈眶,眼瞼紅腫疼痛,是肝熱極盛,迎風流淚是腎虛有外來的熱氣,要清涼肝臟,瀉去腎熱,才能對症下藥。至於五臟的病症,也要像這樣類推,虛就會產生寒症,實就會產生熱症,補和瀉的運用,必須仔細斟酌,一毫釐的差異,就會有千里之謬。其他的病症,多半是因為受到刺激,或是大病之後,所患的病症不盡相同。至於眼睛突然紅腫的症狀,大多是因為體內熱氣向上衝,或是睡眠飲食不規律,吃飽了靠近火,再加上勞累過度,沒有好好調養,吃太多毒物,就會變成嚴重的疾病。

醫生如果不從根本原因著手,只知道眼睛突然紅腫屬於陽證,就用活血的藥物,或是清心火的藥物,即使紅腫消退了,也會導致脾經受寒,食慾不振,頭暈眼花,五臟虛弱,反而形成內障。也有醫生看到病人沒有食慾,就給病人服用熱性藥物,結果導致燥熱之氣向上衝,眼睛昏花澀痛,眼屎增多。或是因為大怒、過度勞累,就會長出眼翳,心氣不平靜,風熱同時侵襲,就會變成攀睛,病症不盡相同,這些都屬於外障。

另外,如果因為讀書下棋等活動過度勞累,叫做肝勞,不能只用治療肝臟的藥物,或當成其他病症來治療,這樣是沒有效果的。必須閉目養神,不要看遠方,這樣病才能好轉。至於患風疹的人,大多眼睛會昏暗,應該先治療風邪,眼睛自然會明亮。婦女在懷孕前和生產後用藥也要避開禁忌。小孩的眼睛疾病要好好治療,只能稍微清洗,不可以用刀針或灸法,尤其要避免用手頻繁揉眼睛,否則可能會導致眼睛損壞,無法醫治。以上這些病症,屬於專科範圍,應該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