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 (32)
卷之三 (32)
1. 庸醫速報
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間有無知輩,竊世醫之名,抄檢成方,略記《難經》《脈訣》不過三者盡之,自信醫學無難矣。此外惟修邊幅,飾以衣騎,習以口給,諂媚豪門,巧彰虛譽,搖搖自滿,適以駭俗。一遇識者洞見肺肝,掣肘莫能施其巧,猶面諛而背誹之。又譏同列看書訪學,徒自勞苦。
凡有治療,率爾狂誕,妄投藥劑。偶爾僥效,需索百端;凡有誤傷,則曰盡命。俗多習此為套,而曰醫學無難,豈其然乎?於戲!而醫日相流於弊矣,無怪乎縉紳先生之鄙賤矣。欲其有得真醫亦寡矣。幸天道好生而惡殺,速昭其報施,庸橫早亡,人皆目擊。邇有士人被誤藥而立斃,家人訟之。
法司拘而審,律不過笞罪,隨釋而馳歸。未逾年被賊肢解而死,景非天道之報耶?小說嘲庸醫早亡詩云:不肖誰知假,賢良莫識真。庸醫不早死,誤盡世間人。豈非天道惡之耶?故甫嘗戒諸子弟:醫惟大道之奧,性命存焉。凡業者必要精心研究,以抵於極,毋謂易以欺人,惟圖僥倖。
道藝自精,必有知者,總不謀利於人,自有正誼在己。《易》曰:積善積惡,殃慶各以其類至。安得謂不利乎?
白話文:
醫學的精髓在於精湛,不精湛就會害人,而且禍害不小。有些無知之輩,盜用醫生的名號,抄襲現成的藥方,粗略記住《難經》、《脈訣》等書,頂多也只學到皮毛,就自以為醫學沒有難度了。他們只注重外表的裝飾,穿著華麗的衣服,騎著高頭大馬,擅長花言巧語,諂媚富貴人家,巧妙地宣揚虛假的聲譽,洋洋自得,這樣做只會讓人感到驚訝。一旦遇到真正懂醫的人,就能看穿他們的底細,讓他們無法施展騙術,就像當面奉承、背後誹謗一樣。他們還譏笑那些努力看書學習的同行,認為他們只是白費力氣。
凡是他們治療的病人,都是草率輕率,胡亂用藥。偶爾僥倖治好,就漫天要價;一旦誤診傷人,就說是病人的命運如此。社會上很多人習慣這種模式,還說醫學不難,這難道是事實嗎?唉!醫學越來越走向衰敗,難怪達官貴人會鄙視醫生了。想要找到真正的良醫也越來越少了。幸好老天有好生之德,厭惡殺戮,會很快顯現報應,那些庸醫橫行霸道早晚會死亡,這是大家都能看見的。最近有讀書人被庸醫誤用藥物而立刻死亡,家屬告上官府。
法官將庸醫抓起來審問,按照法律頂多只是鞭打懲罰,隨後就釋放回家。沒過多久,庸醫就被盜賊肢解殺死了,這難道不是天道報應嗎?小說嘲諷庸醫早死的詩寫道:不肖之人難以識破他們是假的,賢良之人也難以辨認他們是真偽。庸醫如果不早點死亡,就會害盡天下的人。這難道不是上天厭惡他們嗎?所以我曾經告誡子弟:醫學是至深奧的學問,關乎人的性命。凡是從事醫業的人必須要精心研究,達到精通的境界,不要認為醫學很容易就用來欺騙別人,只想著僥倖成功。
只要醫術精湛,一定會有人知道,即使不為了從病人身上獲取利益,也會有道義之心在自己心中。《易經》說:累積善行或惡行,都會有相應的福報或災禍降臨。怎麼能說這樣做沒有好處呢?
2. 醫僧庸妄治病速死
陳汝中嘗病脾胃鬱火之證,求治於盛用美。診其脈曰:如此治可生,如彼治即死;如此治可以少生,如彼治可以速死。既而治之,汝中遲其效。或以浮屠善醫薦者,汝中惑其說,遂求治。飲其藥,嘔血一升遂死。
噫!醫以用藥,藥以攻病;病不能去而反以致死,則何以醫藥為哉?彼浮屠者乃庸妄人也,目不識醫經,口不辨藥性,指不察脈候;人之虛實,病之新久,一切置之不問,而惟毒藥攻擊之,其殺人蓋亦多矣。予咎汝中之不善擇醫而致速死,特書此以為世輕服藥者之戒。(《吳文定公家藏集》)
白話文:
陳汝中曾經患有脾胃鬱熱的病症,找盛用美醫師治療。盛醫師診脈後說:「這樣治療可以活命,那樣治療就會死;這樣治療可以活久一點,那樣治療就會加速死亡。」後來盛醫師為他治療,但陳汝中覺得效果很慢。有人推薦一個和尚醫術高明,陳汝中被他的話迷惑,就去求診。喝了和尚開的藥,吐血一升就死了。
唉!醫生用藥,藥是用來攻打病邪的;如果病沒治好反而因此喪命,那還要醫藥做什麼呢?那個和尚真是個庸俗妄為的人,眼睛不識醫書,嘴巴說不出藥性,手指不了解脈象;人的虛實、病的新舊,一切都不管,只用猛烈的藥來攻擊,他殺的人大概也很多了。我怪陳汝中不善於選擇醫生而導致加速死亡,特別寫下這件事,用來告誡世人,不要輕易亂服藥。(出自《吳文定公家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