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易簡諸方

(《經驗》)蒼朮散:,治下元虛損,偏墜、腎莖痛楚。

茅山蒼朮(六斤。一斤老米泔水浸二日夜。一斤酒浸三日夜,切作片曬乾。一斤斗子青鹽半斤同炒黃色,不用鹽。一斤小茴香四兩同炒黃色,去茴不用。一斤桑椹二斤取汁制過曬乾。上共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酒下。)

一方:,絲瓜架上初結者,直待滿架結盡,葉落方取下,燒灰存性,為末煉蜜調,臨晚好酒調下一匙。如病右則右睡,病左則左睡。

一方:,治小兒偏墜,用雙蒂茄子懸於房門上,出入用目視之,茄淹其患亦淹,茄干亦干矣。又云用雙茄懸門上,每日抱兒視之二三次,鐵釘於上,十餘日消。

《太平聖惠方》:,治小腸氣,臍腹緩痛,陰中疼悶,不省人事。用小茴香(鹽炒),枳殼(麩炒)各一兩、沒藥半兩,為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又方:,治寒疝陰中引痛,汗出欲死,丹參(一兩)為散,熱酒調服二錢。

又方:,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全不思食,用桂枝(二兩),去皮搗羅為散,不計時候,每服一錢,熱酒調下。

《肘後方》:,治小腸氣痛不可忍者,用烏藥搗碎酒浸一宿,良薑、茴香、青皮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發時熱酒調下。

又方:,五靈脂、蒲黃(炒。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先以醋一盞將藥熬為膏,水一盞煎服。亦治婦人血痛。

《本事方》:,治疝氣痛,有盜汗,用延胡索、小茴、胡椒等分為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蔥白煎酒食前下。

又方:,茴香、乳香、豬苓、桔梗、木通、甘草等分,燈心、淡竹葉各一握,水盞半煎七分食前服。

又方:,用苦楝子炒黃為末,每服二錢,熱酒下。

《外臺秘要》:,治多年疝氣諸藥不效者,用臘月八日活麻雀一個,肚中割一小孔,填白礬令滿,用線縫合。以筒瓦合定鹽泥固濟,炭火內煆,存性,取出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酒調服,甚效。

一方:,用蕪荑搗,和鹽末,二物等分,以綿裹如棗大,內下部,去惡水汁,並效。

白話文:

蒼朮散:這個藥方治療下焦虛損引起的陰囊偏墜、陰莖疼痛。

使用茅山蒼朮六斤,將其中一斤用米泔水浸泡兩天兩夜,另一斤用酒浸泡三天三夜,然後切片曬乾。再將一斤蒼朮與半斤青鹽一同炒至黃色,取出不用鹽。一斤蒼朮與四兩小茴香一同炒至黃色,取出不用茴香。一斤蒼朮與用兩斤桑葚汁浸製後曬乾。將以上處理過的蒼朮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空腹時用酒送服。

另一藥方:使用絲瓜架上最早結出的絲瓜,等到整個架上的絲瓜都結完,葉子掉落時才摘下,燒成灰,保留藥性,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臨睡前用熱酒調服一匙。如果右邊病痛就向右睡,左邊痛就向左睡。

另一藥方:治療小兒陰囊偏墜,將有雙蒂的茄子懸掛在房門上,讓小兒每天出入時看著它,茄子濕潤時,病患部位也濕潤,茄子乾燥時,病患部位也會好轉。也有說法是用雙蒂茄子懸掛門上,每天抱著小兒看茄子兩三次,在茄子上釘上鐵釘,十幾天就能消腫。

《太平聖惠方》:治療小腸氣、肚臍腹部緩慢疼痛、陰部疼痛悶脹、不省人事。使用小茴香(用鹽炒過)、枳殼(用麩皮炒過)各一兩、沒藥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熱酒送服。

另一藥方:治療寒疝引起的陰部牽引疼痛、出汗、感覺快要死去的情況,使用丹參一兩研磨成粉末,用熱酒調服二錢。

另一藥方:治療寒疝引起的心痛、四肢發冷、完全沒有食慾的情況,使用桂枝二兩,去皮搗成粉末,不計時間,每次服用一錢,用熱酒送服。

《肘後方》:治療小腸氣疼痛難忍的情況,使用烏藥搗碎後用酒浸泡一夜,再加入良薑、茴香、青皮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發作時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

另一藥方:使用五靈脂和蒲黃(炒過)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先用醋一盞將藥熬成膏,再用水一盞煎服。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婦女的血痛。

《本事方》:治療疝氣疼痛,並伴有盜汗的情況,使用延胡索、小茴香、胡椒等份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藥,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蔥白煎的酒在飯前送服。

另一藥方:使用茴香、乳香、豬苓、桔梗、木通、甘草等份,加入燈心草、淡竹葉各一把,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在飯前服用。

另一藥方:使用苦楝子炒黃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送服。

《外臺秘要》:治療多年疝氣,用其他藥都無效的情況,在臘月八日捉一隻活麻雀,在肚子上割一個小口,填滿白礬,用線縫合。用筒瓦蓋住,用鹽泥封固,在炭火中燒,保留藥性,取出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時用酒送服,效果很好。

另一藥方:使用蕪荑搗碎,和鹽末混合,兩種等份,用棉布包起來,做成棗子大小,塞入下體,可以去除惡水,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