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九 (5)
卷之五十九 (5)
1. 洗藥
導氣除濕湯,專洗腳腫疼痛。
威靈仙,防風,荊芥,地骨皮,當歸,升麻,白芍藥,朔藋葉
上咀,各五錢,水二斗熬一斗五升去渣,乘熱淋洗無時。
礬石湯,治腳氣衝心。
礬石(三兩),漿水(一斗五升)
煎三五沸浸腳良。
(《良方》)防風黃耆湯,熏洗腳氣。
防風(半兩),荊芥,黃耆,木通,蛇床子,夢葉(各一兩)
上為粗末,濃煎湯,閣腿在桶上熏,令通手方洗,須是露出腳指不要洗。
鷺鷀湯
鷺鷀藤(一名忍冬藤,即金銀花藤),蘇方木
上等分,入澱粉少許,每用一兩,水五碗煎數沸,先熏,候通手洗。
足踏丸,治腳氣腫滿,痛連骨髓。
烏頭(三兩,炮去皮臍),樟腦(二兩)
上為細末,釅醋為丸,彈子大。每置一丸焚於爐中,腳踏爐心上,衣被壅蓋,出汗為妙。
白話文:
導氣除濕湯,專門用來清洗腳腫疼痛。
藥材:威靈仙、防風、荊芥、地骨皮、當歸、升麻、白芍藥、朔藋葉,以上各取五錢。
做法:將以上藥材切碎,加入兩斗水熬煮至剩下一斗五升,濾掉藥渣,趁熱淋洗患處,不限次數。
礬石湯,治療腳氣上衝到心臟的症狀。
藥材:礬石三兩、漿水一斗五升。
做法:將礬石和漿水一起煮沸三到五次,用來浸泡雙腳,效果很好。
(出自《良方》) 防風黃耆湯,用來熏洗治療腳氣。
藥材:防風半兩,荊芥、黃耆、木通、蛇床子、夢葉各一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用濃煎的湯液,將腳放在桶上熏蒸,等手感覺到熱氣後再開始洗,注意要露出腳趾不要洗到。
鷺鷀湯
藥材:鷺鷀藤(又名忍冬藤,即金銀花藤)、蘇方木,以上等分,加入少量澱粉。
做法:每次取一兩藥材,加入五碗水煎煮數次沸騰,先用蒸氣熏,等到手感到熱氣後再洗。
足踏丸,治療腳氣腫脹,疼痛連到骨髓。
藥材:烏頭(三兩,炮製後去除皮和臍)、樟腦(二兩)。
做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濃醋調製成丸,大小如彈珠。每次取一丸放在爐中焚燒,腳踏在爐心上,用衣被蓋住,使之出汗效果最好。
2. 敷藥
丹溪法,治腳氣腫痛。
芥菜子,白芷(等分)
上為末,薑汁和敷。
一方,白芷,蒼朮,羌活(各半兩),細辛(二錢半),為末,薑汁調敷。
一方,治腳氣止痛。
大皂角,豬牙皂角,木香(各等分)
上為末醋調,先於不腫處塗之,截斷毒氣,不令上衝。次塗下腫,留指尖不塗,仍削去足爪甲以出毒氣。
一方,草烏,白芷,防風,獨活,羌活(各等分)
上為細末,生地龍數條研爛,米醋調敷。單用草烏末調酒敷,赤小豆、南星末薑汁調貼亦可。時吃熟蘿蔔,令飽,以下氣。飛蘿面醋調塗。又法:以黑牛糞用滾湯調開塗於痛處,用布包之,暖處蓋之,其痛立止。
椒艾囊,治腳氣極效,及避一切腳氣、風氣、毒氣。
艾葉(揉。半斤),川椒(一斤,淨),草烏(為粗末,二兩)
上以三味和裝成套如包袱,里足底及足脛,不得用履,即用火踏踏於上,下有微火,椒艾得微火自然熱氣入足,而寒濕氣、諸風毒氣皆疏散矣。痛甚者立止,痛止後仍要三二日一為之,或每夜包之,達旦去之。用此方法無不效者。
白話文:
敷藥
**丹溪的方法:**治療腳氣腫痛。
芥菜子、白芷,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白芷、蒼朮、羌活各半兩,細辛二錢半,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敷在患處。
**另一種方法:**治療腳氣止痛。
大皂角、豬牙皂角、木香各等分,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先將藥敷在沒有腫脹的地方,阻斷毒氣向上蔓延。接著再敷在腫脹的地方,但是要留下腳趾尖不塗,並且削去腳指甲幫助毒氣排出。
**另一種方法:**草烏、白芷、防風、獨活、羌活各等分,一起研磨成細末。將幾條新鮮的地龍搗爛,再用米醋調和藥末敷在患處。也可以單獨使用草烏粉末用酒調和敷用。或用赤小豆粉末、南星粉末用薑汁調和後貼在患處。平時要多吃煮熟的蘿蔔,吃到飽,來幫助下氣。用飛過的麵粉用醋調和塗抹。還有一種方法:用黑牛糞用滾燙的熱水調開後塗在疼痛的地方,用布包起來,在溫暖的地方蓋好,這樣疼痛會立刻停止。
**椒艾囊:**治療腳氣非常有效,並且可以預防各種腳氣、風氣、毒氣。
艾葉(揉成半斤)、川椒(一斤,去除雜質)、草烏(研磨成粗末,二兩)。
將以上三種藥材混合後,裝成一個像包袱的袋子,套在腳底和腳脛上,不要穿鞋子。然後在上面用火輕輕踩踏,下面要有微弱的火,讓花椒和艾草的微熱自然熱氣滲入腳部,這樣寒濕氣、各種風毒氣都會被疏散。如果疼痛劇烈可以立刻止痛,止痛後仍然要每隔兩三天做一次,或每晚包裹,到早晨取下。用這種方法沒有不見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