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九 (2)

1. 腳氣疏里劑

(《宣明》)導水丸,治腳氣胕腫疼痛,或發熱濕熱盛者。

除濕丹,治內傷腳氣腫痛。(二方見濕門。)

(東垣)開結導引丸,檳榔氣,飲食不消,必下痞悶。

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一兩),神麯(炒),麥芽(炒),枳實(炒),澤瀉(各半兩),乾薑,巴豆霜(各二錢)

上為細末,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水下。

(《局方》)木香檳榔丸,治食積氣滯,腳氣衝胸,心腹飽悶。(方見氣門。)

三花神佑丸,治濕熱流注,腳氣浮腫,肢節煩疼,步重墜。(方見痰飲門。)

搜風順氣丸,治乾澀腳氣。(方見風門。)

搜風丸,治腳氣內壅。

大黃,檳榔,枳殼(炒。各半兩),黑牽牛(取頭末,二兩)

上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木香行氣散,治腳氣風寒濕氣走注,及腳生濕瘡,此藥止痛去風濕行氣。

木香(二錢半),黃耆,木通,桑白皮,白朮(各半兩),牽牛(兩半)

上為末,每服二錢,五更初酒調服,作丸服亦可。

白話文:

導水丸:治療腳氣引起的腳踝浮腫疼痛,或伴隨發燒、濕熱症狀嚴重的情況。

除濕丹:治療因內傷引起的腳氣腫痛。(這兩方的詳細內容請參考「濕病門」的相關章節。)

開結導引丸(東垣):可以疏通腸胃氣滯,改善飲食不消化,以及腹部脹悶的症狀。 配方:白朮、茯苓、陳皮、半夏各一兩,炒過的麥芽、炒過的神麯、炒過的枳實、澤瀉各半兩,乾薑、巴豆霜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蒸熟的麵餅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時用溫開水送服。

木香檳榔丸(《局方》):治療因飲食積滯、氣機不暢,導致腳氣上衝至胸部,以及心腹飽脹的症狀。(詳細配方請參考「氣病門」的相關章節。)

三花神佑丸:治療因濕熱下注導致的腳氣浮腫,以及四肢關節煩躁疼痛、腳步沉重無力的症狀。(詳細配方請參考「痰飲門」的相關章節。)

搜風順氣丸:治療乾燥型腳氣。(詳細配方請參考「風病門」的相關章節。)

搜風丸:治療腳氣在體內壅塞的狀況。 配方:大黃、檳榔、炒過的枳殼各半兩,黑牽牛(取頭末)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木香行氣散: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腳氣,並能緩解腳部濕瘡的疼痛。這帖藥可以去除風濕、疏通氣機、止痛。 配方:木香二錢半,黃耆、木通、桑白皮、白朮各半兩,牽牛一兩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在凌晨五更時用酒調服,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

2. 胸氣表裡兼用劑

(《三因》)大黃左經湯,治四氣流注足陽明經,使腰腳赤腫痛不可行,大小便秘,或惡聞食氣,喘滿自汗。

細辛,茯苓,羌活,大黃,甘草(炙),前胡,枳殼(炒),厚朴(炒),黃芩,杏仁(各五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食遠服。

加味敗毒散,治足三陰經受熱,毒氣流注,腳踝上焮赤腫痛,寒熱如瘧,或無汗惡寒,自汗惡風。

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各五分),枳殼,川芎,桔梗,甘草,人參(各四分),茯苓,大黃(煨),蒼朮(各一錢)

上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東垣)羌活導滯湯,治腳氣初發,一身盡痛,或肢節腫痛,便溺阻隔。先以此藥導之,後用當歸拈痛湯。

羌活,獨活,漢防己,當歸(各錢),大黃(酒蒸。一錢),枳實(五分)

上水盞半煎七分服。

白話文:

大黃左經湯,治療四種氣在足陽明經脈流動不順,導致腰部和腳部紅腫疼痛,無法行走,大小便不通暢,或者討厭聞到食物的味道,呼吸急促、胸悶,並伴隨自汗。

藥材包含:細辛、茯苓、羌活、大黃、炙甘草、前胡、炒枳殼、炒厚朴、黃芩、杏仁,各取少許。

將以上藥材加水,放入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七分,在飯後服用。

加味敗毒散,治療足三陰經脈受到熱邪侵襲,毒氣向下流注,導致腳踝以上紅腫疼痛,忽冷忽熱像瘧疾一樣,或者沒有汗而感到寒冷,或者自汗並怕風。

藥材包含: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各取少許,以及枳殼、川芎、桔梗、甘草、人參,各取少量,再加上茯苓、煨大黃、蒼朮,各取稍多。

將以上藥材加水,放入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八分,在飯後服用。

羌活導滯湯,治療腳氣剛發作時,全身疼痛,或者肢體關節腫痛,大小便不暢。先用此藥疏導,之後再使用當歸拈痛湯。

藥材包含:羌活、獨活、漢防己、當歸,各取一份,加上酒蒸大黃一份,和枳實少許。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至七分後服用。

3. 腳氣調理氣血諸劑

(《良方》)雞鳴散,治腳氣第一品藥,不問男女皆可服。如感風濕流注腳痛,筋脈腫大,痛不可忍,其效如神。

檳榔(七枚),陳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二錢),生薑(連皮),桔梗(各半兩),紫蘇(三錢)

上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至碗半,去渣再用水二碗煎一碗,以兩次煎汁相合,安頓床頭。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冷服,冬月略溫亦得,服後用餅餌壓下,如服不盡,留次日漸漸服亦可。服此藥至天明大便當下黑糞一碗許,即是原腎家感寒濕毒氣下瀉也。至早晚前後痛住腫消是效。

木瓜湯,治腳氣。

乾木瓜,大腹皮,紫蘇,木香,羌活,甘草(炙。各一錢),茯苓,陳皮(各八分)

上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透骨丹,專治腳氣。

川烏(炮),羌活,沉香,乳香(另研),川芎,檳榔,木瓜(各一兩),木香(兩半),白茯苓(二兩)

上為末,曲糊丸,梧桐子大。食前薑湯下六十丸。

沉香大腹皮散,治腳氣腫滿沉重疼痛,筋脈不利。此證皆由濕氣停滯經絡,服之則血氣和平,腳輕利為效。

沉香,檳榔,烏藥,桑白皮(炒),木通,茴香,甘草,紫蘇子,陳皮,白茯苓,荊芥穗,紫蘇葉(各一兩),棗兒,檳榔(一兩),枳殼(炒,半兩)

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姜五片、蘿蔔五片煎七分,食前溫服,日進二服,十日後日進一服,病愈即止。如無蘿蔔,用卜子一錢炒研。如是大便乾燥,即服加減神功丸。

立效散,療苦腳氣攻心。此方消腫甚效,及治暴腫。

檳榔(七枚),姜(二兩),陳皮,吳茱萸,紫蘇,木瓜(各一兩)

上水三升煎一升三合,分作二服。

沉香湯,治腳氣攻心,煩悶氣促,腳痠疼。

沉香(五分),赤芍藥(錢半),木通(五分),紫蘇(一錢),檳榔(五分),吳茱萸(三分)

上水盞半、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三因》)神應養真丹,治厥陰經為四氣進襲,左癱右瘓,痰涎,半身不遂,手足頑麻,語言蹇滯,腳膝榮氣凝滯,遍身疼痛。

四物湯加羌活、天麻,為細末,蜜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木瓜、菟絲子浸酒下。

(《金匱》)八味丸,治足少陰經腳氣入腹,腹脹疼痛氣喘,腎經虛寒致此證,最急,以腎乘心,水剋火。老人病此死不旋踵,宜服此。(方見虛損門。)

加味四斤丸,治血少腳氣,足痿痠疼。(方見痰門。)

(《三因》)紫蘇湯,治腳弱上氣,陰陽交錯,清濁不分,上重下虛,中滿喘急,嘔吐自汗,無復紀律。

紫蘇子(炒),半夏(制。各一錢),前胡,厚朴(薑汁炒),甘草(炙),當歸身(各七分),陳皮,肉桂(各四分)

白話文:

腳氣調理氣血諸劑

雞鳴散,被認為是治療腳氣的首選藥方,男女老少皆可服用。對於風濕引起的腳痛,筋脈腫脹,疼痛難忍的情況,效果非常顯著。

藥材包含:檳榔(七個),陳皮、木瓜(各一兩),吳茱萸(二錢),生薑(連皮)、桔梗(各半兩),紫蘇(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末,分成八份。前一天晚上用三大碗水浸泡,慢火熬煮至剩下一碗半,濾掉藥渣後,再用兩碗水熬煮至剩下一碗,將兩次的藥汁混合,放置在床邊。第二天清晨五更時分分兩三次冷服,冬天可以稍微溫熱後服用。服藥後吃些餅或點心壓一壓。如果沒有全部喝完,可以留到第二天慢慢服用。服用此藥到天亮時,大便會排出像黑糞一樣的東西,這是因為腎臟受到寒濕毒氣而下瀉。如果早晚疼痛停止、腫脹消退,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

木瓜湯,用來治療腳氣。

藥材包含:乾木瓜、大腹皮、紫蘇、木香、羌活、炙甘草(各一錢),茯苓、陳皮(各八分)。

用兩碗水熬煮成一碗,空腹服用。

透骨丹,專門治療腳氣。

藥材包含:炮製過的川烏、羌活、沉香、另外研磨的乳香、川芎、檳榔、木瓜(各一兩),木香(一兩半),白茯苓(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用薑湯送服六十丸。

沉香大腹皮散,治療腳氣腫脹沉重疼痛,筋脈不舒暢。這種情況都是由於濕氣停留在經絡所導致,服用後能使氣血平和,腳步變得輕快靈活。

藥材包含:沉香、檳榔、烏藥、炒過的桑白皮、木通、茴香、甘草、紫蘇子、陳皮、白茯苓、荊芥穗、紫蘇葉(各一兩),大棗、檳榔(各一兩),炒過的枳殼(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一碗水、五片生薑、五片蘿蔔一起熬煮至剩七分,飯前溫服,每天服用兩次。十天後改為每天服用一次,病好就停止服藥。如果沒有蘿蔔,可以用一錢蘿蔔籽炒後研磨代替。如果大便乾燥,可以服用加減神功丸。

立效散,治療腳氣攻心,這種藥方消腫效果很好,也治療突然腫脹的情況。

藥材包含:檳榔(七個),生薑(二兩),陳皮、吳茱萸、紫蘇、木瓜(各一兩)。

用三升水熬煮至剩下一升三合,分兩次服用。

沉香湯,治療腳氣攻心,引起煩悶氣短、腳痠痛的情況。

藥材包含:沉香(五分),赤芍藥(一錢半),木通(五分),紫蘇(一錢),檳榔(五分),吳茱萸(三分)。

用一碗半水,加三片生薑一起熬煮至剩八分,不論何時溫服。

神應養真丹,治療厥陰經受到四種邪氣侵襲,引起的左癱右瘓、痰多、半身不遂、手腳麻木、說話不清、腳膝氣血凝滯、全身疼痛等症狀。

藥方是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入羌活、天麻,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如雞蛋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木瓜、菟絲子泡的藥酒送服。

八味丸,治療足少陰經的腳氣進入腹部,導致腹脹疼痛、氣喘,這是由於腎經虛寒引起的,情況非常緊急,因為腎會影響心臟,水會剋制火。老年人如果得這種病很快就會死亡,所以應該服用此藥。(藥方在虛損門。)

加味四斤丸,治療血虛引起的腳氣,導致腳部萎軟痠痛。(藥方在痰門。)

紫蘇湯,治療腳部虛弱、氣往上衝、陰陽失調、清濁不分、上重下輕、腹部脹滿喘急、嘔吐自汗、身體機能紊亂等症狀。

藥材包含:炒過的紫蘇子、製過的半夏(各一錢),前胡、薑汁炒過的厚朴、炙甘草、當歸身(各七分),陳皮、肉桂(各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