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十九 (1)

1. 胸氣發表諸劑

(《局方》)五積散,治寒濕流注經絡,腳膝腫滿疼痛等證。(方見寒門。)

(東垣)羌活勝濕湯,治濕註腳腿腫痛,寒熱交作,不能行步。(方見濕門。)

(《三因》)麻黃左經湯,治風寒暑濕流注足太陽經,腰足攣痹,關節腫痛,憎寒發熱,無汗惡寒,或自汗惡風,頭痛惡食。

麻黃,葛根,細辛,羌活,白朮,茯苓,防風,防己,肉桂,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錢,薑棗煎,食遠服。

半夏左經湯,治足少陽經為風寒暑濕流注,發熱,連及腰脅痛,頭目眩,嘔吐不食,熱悶煩心,腿痹緩縱不隨。

半夏,葛根,柴胡,細辛(各八分),白朮,茯苓,麥門冬,桂枝,防風,甘草,黃芩(各五分),乾薑(三分)

上咀,水盞半,薑棗煎服。熱悶加竹瀝,喘急加桑白皮、杏仁。

六物附子湯,治四氣流注於足太陰經,骨節煩疼,四肢拘急,自汗短氣,小便不利,手足或時浮腫。

附子,肉桂,防風,白朮,茯苓,甘草(炙。各七分)

上咀,水盞半,薑棗食遠煎服。

(《濟生》)檳榔湯,治一切腳氣,散氣疏壅。

檳榔,香附子,陳皮,紫蘇葉,木瓜,五加皮,甘草(炙。各七分)

上咀,水盞半,姜煎八分服。

大腹皮散,治諸腳氣腫痛,小便不利。

大腹皮(一錢),檳榔,荊芥穗,烏藥,陳皮(各七分),紫蘇葉,蘿蔔子(炒。各五分),沉香(五分),桑白皮,枳殼(炒),木瓜(各八分),紫蘇子(炒研,五分)

上咀,水盞半,姜煎八分,食遠服。

澹寮方,治腳氣入腹衝心、疼痛腫滿,大小便秘。

沉香,木香,羌活,白芍,檳榔(各五分),蘇葉,蘇子(炒),木瓜(各七分),青皮,枳殼,撫芎,甘草(各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盞半姜煎食遠服。

(東垣)當歸拈痛湯,治濕熱腳氣為病,肢節煩疼,背沉重,胸脅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脛,腫痛不可忍。

人參,苦參,升麻,葛根,蒼朮(各四分),羌活,甘草(炙),黃芩(酒炒),茵陳(酒炒。各一錢),防風,當歸身,知母(鹽酒炒),澤瀉,豬苓,白朮(炒。各五分)

上咀,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溫服。

(《局方》)換腿丸,治足三陰經為風寒暑濕之氣所乘,發為攣痹緩縱,上攻胸脅肩背,下至腳膝疼痛,足心發熱,行步艱辛。

薏苡仁,南星,防己,石斛,檳榔,萆薢,石楠葉,羌活,防風,木瓜(各四兩),川牛膝(酒浸),當歸,天麻,續斷(各一兩),黃耆(一兩半)

上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白話文:

胸氣發表諸劑

五積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用來治療寒濕侵入經絡,導致腳和膝蓋腫脹疼痛等症狀。(藥方內容參見寒門篇。)

羌活勝濕湯(出自李東垣),用來治療濕氣侵入腳腿,引起腫脹疼痛,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無法正常行走。(藥方內容參見濕門篇。)

麻黃左經湯(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用來治療風寒暑濕侵入足太陽經,導致腰腿肌肉攣縮麻木,關節腫脹疼痛,怕冷發熱,沒有汗或出汗怕風,頭痛噁心。 藥方組成:麻黃、葛根、細辛、羌活、白朮、茯苓、防風、防己、肉桂、甘草(各等份)。 用法:將藥材切碎,每次取五錢,加薑和紅棗煎煮,在飯前服用。

半夏左經湯,用來治療風寒暑濕侵入足少陽經,導致發熱,連帶腰部和脅肋疼痛,頭暈眼花,嘔吐不想吃東西,胸悶煩躁,腿部麻木無力。 藥方組成:半夏、葛根、柴胡、細辛(各八分),白朮、茯苓、麥門冬、桂枝、防風、甘草、黃芩(各五分),乾薑(三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一碗半水,加薑和紅棗煎煮服用。胸悶加竹瀝,喘不過氣加桑白皮、杏仁。

六物附子湯,用來治療四種邪氣(風、寒、暑、濕)侵入足太陰經,導致骨節煩躁疼痛,四肢拘攣僵硬,自汗氣短,小便不利,手腳有時浮腫。 藥方組成:附子、肉桂、防風、白朮、茯苓、炙甘草(各七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一碗半水,加薑和紅棗,在飯後服用。

檳榔湯(出自《濟生方》),用來治療各種腳氣病,疏散氣機阻塞。 藥方組成:檳榔、香附子、陳皮、紫蘇葉、木瓜、五加皮、炙甘草(各七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一碗半水,加薑煎煮八分後服用。

大腹皮散,用來治療各種腳氣引起的腫痛,小便不暢。 藥方組成:大腹皮(一錢)、檳榔、荊芥穗、烏藥、陳皮(各七分)、紫蘇葉、炒蘿蔔子(各五分)、沉香(五分)、桑白皮、炒枳殼、木瓜(各八分)、炒研紫蘇子(五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加一碗半水,加薑煎煮八分,在飯後服用。

澹寮方,用來治療腳氣病氣上衝到腹部,引起心痛、腫脹,大小便不通。 藥方組成:沉香、木香、羌活、白芍、檳榔(各五分),蘇葉、炒蘇子、木瓜(各七分),青皮、枳殼、川芎、甘草(各三分)。 用法:將藥材切碎,作為一劑,加一碗半水,加薑煎煮,在飯後服用。

當歸拈痛湯(出自李東垣),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腳氣病,導致關節煩躁疼痛,背部沉重,胸脅不適,全身疼痛,向下蔓延至腿部,腫痛難忍。 藥方組成:人參、苦參、升麻、葛根、蒼朮(各四分),羌活、炙甘草、酒炒黃芩、酒炒茵陳(各一錢),防風、當歸身、鹽酒炒知母、澤瀉、豬苓、炒白朮(各五分)。 用法:加二碗水煎煮至一碗,空腹溫服。

換腿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用來治療足三陰經受到風寒暑濕侵襲,導致肌肉攣縮麻木,向上侵犯胸脅肩背,向下侵犯腳膝疼痛,腳心發熱,行走困難。 藥方組成:薏苡仁、南星、防己、石斛、檳榔、萆薢、石楠葉、羌活、防風、木瓜(各四兩),酒浸川牛膝、當歸、天麻、續斷(各一兩),黃耆(一兩半)。 用法: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糊製成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淡鹽水空腹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