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6)

1. 脾痹

溫中法曲丸,治脾痹,發咳嘔涎。

法曲(炒),麥芽(炒,各一兩),人參(五錢),白茯苓,陳皮(去白),厚朴(制),枳實(麩炒,一兩),吳茱萸(湯泡,三錢),細辛,甘草,當歸(酒洗,焙),附子(制),乾薑(炮),桔梗(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熱水送下。

白話文:

溫中法曲丸,用來治療脾臟痹阻的病症,症狀會出現咳嗽、嘔吐痰涎。

藥材組成:炒過的法曲和炒過的麥芽,各一兩;人參五錢;白茯苓、去除內層白膜的陳皮、製過的厚朴、用麩皮炒過的枳實,各一兩;用熱水浸泡過的吳茱萸三錢;細辛、甘草、用酒洗過後烘乾的當歸、製過的附子、炮製過的乾薑、桔梗,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八十丸,在飯前用熱水送服。

2. 肺痹

紫蘇湯,治肺痹,心膈病塞,上氣不下。

紫蘇子(炒),半夏(制),陳皮(去白。各一錢),桂心,人參,白朮(各五分),甘草(二分)

上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紫蘇湯,治療肺部阻塞不通,以及胸膈部位感到閉塞,氣往上衝而無法下降的病症。

藥材組成:紫蘇子(炒過),半夏(炮製過),陳皮(去除白色的內層。以上各一錢),桂心,人參,白朮(以上各五分),甘草(二分)

用法:加入一碗半的水,以及五片生薑、兩顆紅棗,一起煎煮至剩七分。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3. 腎痹

牛膝酒,治腎痹虛冷。復感寒濕為痹。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獨活(各二兩),五加皮(四兩),丹參,薏苡仁,火麻仁(炒),麥門冬,石斛,杜仲(炒。各一兩),附子(制),地骨皮,乾薑(炮、五錢)

上㕮咀,生絹袋盛之,好酒一斗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每服半盞,空心食前服,日二服。

白話文:

牛膝酒,用來治療腎臟虛弱寒冷引起的痹症。這種痹症是原本腎就虛弱寒冷,又再次感受寒濕之氣所造成的。

藥材組成: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獨活(各二兩)、五加皮(四兩)、丹參、薏苡仁、火麻仁(炒過)、麥門冬、石斛、杜仲(炒過,各一兩)、附子(炮製過)、地骨皮、乾薑(炮製過,五錢)。

製作方法: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生絹袋裝好,放入一斗好酒中浸泡。春、秋季浸泡五天,夏季浸泡三天,冬季浸泡十天。

服用方法: 每次服用半小杯,在空腹、飯前服用,一天服用兩次。

4. 易簡諸方

一方:,治風濕痹,筋脈拘攣,久風,骨中邪氣。利腸胃,消水腫。薏苡仁一升,搗熟。每服一合,煮作粥,空心服。

《聖惠方》:,治走注風痹疼痛。小芥菜子為末,和雞子白,調敷患處。以帛裹之,日一易。

劉禹錫方,治腳轉筋兼暴風,通身冰冷如癱瘓。黃臘(半兩),溶化入香油少許,攪勻,乘熱攤帛上,裹痛處,冷即易之。

《食醫心鏡》:,治一切風濕痹,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搗末,以水一升,煎五合,去渣呷之。

《御藥院方》:,治腳氣風濕,虛汗少力,多痛及陰汗。枯白郁二匙,投沸湯,淋洗痛處。

白話文:

一方:,治療風濕引起的肢體麻木、筋脈攣縮、長期風邪侵襲、骨頭裡的邪氣。能疏通腸胃,消除水腫。用薏苡仁一升,搗碎煮熟。每次服用一合,煮成粥,空腹服用。

《聖惠方》:,治療遊走性風濕引起的疼痛。將小芥菜籽磨成粉末,和雞蛋清調勻,敷在患處。用布包起來,每天換一次。

劉禹錫方,治療腳部抽筋,同時伴有突發風邪,全身冰冷像癱瘓一樣。將黃蠟(半兩)融化,加入少量香油,攪拌均勻,趁熱攤在布上,裹住疼痛部位,冷卻後就更換。

《食醫心鏡》:,治療各種風濕麻痹,四肢攣縮。用蒼耳子三兩,搗成粉末,加入一升水煎煮至五合,去除藥渣後飲用。

《御藥院方》:,治療腳氣、風濕,因虛弱導致出汗少力、多處疼痛及陰部出汗。將枯白郁二匙,投入沸水中,用來淋洗疼痛部位。

5. 〔附〕導引法

一法:,以右踵拘左足拇指,除風痹;以左踵拘右足拇指,除厥痹,以兩手更引足趺至膝上,除體痹。

一法:,踞坐伸腰,兩手引兩踵,鼻納氣,自極七息,布兩膝頭,除痹。

一法:,凡人常覺腰脊拘急,手足舉動不遂,以左右手朝拱,迎面呵氣三口,足立直,蹬七數踞坐,左右手抱膝搖二七遍,納氣七息,愈周身之痹。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用右腳後跟勾住左腳大拇指,可以去除風痹;用左腳後跟勾住右腳大拇指,可以去除厥痹;再用兩手分別拉腳背到膝蓋上方,可以去除身體的痹症。

**第二種方法:**雙腿盤坐,挺直腰部,兩手拉住兩腳後跟,用鼻子吸氣,吸到極限後數七個呼吸,再把兩膝蓋放下,可以去除痹症。

**第三種方法:**一般人如果常常感覺腰背僵硬,手腳活動不順暢,可以用左右手合掌,朝向臉部呵氣三次,雙腳站直,然後用腳蹬地七次後盤腿坐下,再用左右手抱住膝蓋搖晃十四次,吸氣七個呼吸,這樣就能夠舒緩全身的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