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 (24)
卷之三 (24)
1. 難經
《帝王世紀》曰:黃帝命雷公岐伯論經脈,旁通問難八十一為《難經》。楊玄操《難經》序曰:《黃帝八十一難經》者,秦越人所作。按《黃帝內經》二帙,帙九卷,其義難究。越人乃採精要八十一章為《難經》。(《事物紀原》)
《八十一難經》乃秦越人扁鵲祖述《內經》,設為問答之辭,以示學者。所引經言多非《靈》、《素》本文,蓋古有其書而今亡之耳。隋時有呂博望注本不傳,宋王惟一集五家之說,而醇玼相亂。惟虞氏粗為可觀,紀齊卿注稍密,乃附辨楊玄操。呂廣、王宗正三子之非。周仲立、李子野、張潔古諸家註釋,俱無所啟發。
近代王少卿演繹,目曰重玄。滑伯仁註釋亦非詁訓,大抵切於經旨而為要義者,不過數難而已矣。
白話文:
《帝王世紀》記載,黃帝命令雷公和岐伯討論經脈學說,並旁及其他問題,一共問答了八十一個問題,整理成《難經》這本書。楊玄操在《難經》的序言中說:《黃帝八十一難經》是秦越人(也就是扁鵲)所寫。據說《黃帝內經》有兩大部,每部有九卷,內容深奧難懂。因此,扁鵲摘取了其中的精華,整理出八十一個問題,形成了《難經》。這是《事物紀原》中的記載。
《八十一難經》是秦越人扁鵲根據《內經》的內容,以問答的形式寫成的,目的是為了教導後學者。其中引用的經文,很多不是《靈樞》、《素問》的原文,可能是古代有這些書籍,但現在已經失傳了。隋朝時有呂博望的注釋版本,但沒有流傳下來。宋朝的王惟一收集了五家不同的說法,但內容良莠不齊。只有虞氏的注釋比較完整,紀齊卿的注釋比較詳細,並且還駁斥了楊玄操、呂廣和王宗正等人的錯誤觀點。周仲立、李子野、張潔古等人的注釋,都沒有什麼啟發性。
近代,王少卿對《難經》進行了闡述,並命名為《重玄》。滑伯仁的注釋也沒有解釋字詞的含義,大體上只是切合經文的主旨,點出重要的道理,但真正解釋清楚的,也不過只有少數幾個難題而已。
2. 傷寒論
世傳張仲景用《素問·熱論》之說,廣伊尹《湯液》而為之,至晉王叔和始因舊說重為撰次,宋成無己復為之註釋。其後龐安常、朱肱、許叔微、韓祗和、王實之流固亦互有發明,而大綱大要無越乎汗吐下溫四法而已。蓋一證一藥,萬選萬中,千載之下,如合符節。前修指為群方之祖,信矣。
所可憾者,審脈時汩王氏之言,三陰率多斷簡,況張經王傳,亦往往反復後先,亥豕相雜。自非字字句句,熟玩而精思之,未有能造其閫奧者。陳無擇嘗補三陰證藥於三陰論,其意蓋可見矣。近人徐止善作《傷寒補亡》,恐與先哲之意未盡合也。
白話文:
世間相傳張仲景是根據《素問·熱論》的說法,並加以擴展伊尹《湯液》的內容而寫成這本書。到了晉朝王叔和才根據舊有的說法重新編撰整理,宋朝的成無己又為這本書做了註解。之後龐安常、朱肱、許叔微、韓祗和、王實之等人也都各自有所發明,但總體的大原則都沒有超出汗、吐、下、溫這四種治療方法。可以說一個病證用一個藥方,幾乎都能精準命中,即使經過千年,仍然像符節一樣準確。前人稱這本書為眾多藥方的始祖,確實可信。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診脈時往往被王叔和的說法所誤導,三陰經的病證內容大多殘缺不全,更何況張仲景的原著經過王叔和的傳抄,也常常出現反覆、錯亂,像「亥」字和「豕」字混淆一樣。如果不是逐字逐句仔細玩味思考,是無法了解其中的精髓奧妙的。陳無擇曾經在《三陰論》中補充了三陰經的證治用藥,他的用意大概可以看得出來。近來徐止善寫了《傷寒補亡》,恐怕和先賢的本意還不完全符合。
3. 天元玉冊
《天元玉冊元誥》十卷,不知何人所作,歷漢至唐,諸《藝文志》俱不載錄,其文自與《內經》不類,非戰國時書。其間有天皇真人昔書其文,若道正無為,先天有之,太易無名,先於道生等語,皆老氏遺意,意必老氏之徒所著。大要推原五運六氣、上下臨御、主客勝復、政化淫乘,及三元九宮、太乙司政之類,殊為詳明,深足以羽翼《內經》六微旨、五常政等論。太玄君扁鵲為之注,猶郭象之於《南華》,非新學之所易曉。
觀其經注一律,似出一人之手,謂扁鵲為黃帝時人,則其書不古;謂扁鵲為秦越人,則傳中無太玄君之號,醫門仿托,率多類此。
白話文:
《天元玉冊元誥》共十卷,不知道是誰寫的。從漢朝到唐朝,各代的《藝文志》都沒有收錄這本書,它的內容和《黃帝內經》很不一樣,不是戰國時期的著作。書中提到天皇真人以前寫過這本書,內容講述道家清靜無為的道理,認為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在「道」產生之前就有了太易這種無名的狀態等等,這些都是老子的思想,所以這本書應該是老子的門徒所寫的。
這本書主要探討五運六氣的運行規律、上下的影響、主客之間的盛衰變化、以及政治和氣候的異常現象,還有三元九宮、太乙掌管政事等內容,講解得非常詳細,可以深入輔助《黃帝內經》中關於六氣的微妙變化和五常政的理論。太玄君扁鵲為這本書做了註解,就像郭象註解《莊子》一樣,不是新學的人能夠輕易理解的。
觀察這本書的經文和註解,文風一致,好像是同一個人寫的。如果說扁鵲是黃帝時代的人,那麼這本書就不會是古書;如果說扁鵲是秦越人,那麼史書中又沒有關於他號稱太玄君的記載。醫學著作中模仿偽託的情況,大多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