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20)

1. 發表諸劑

神應丹,治風痹,四肢不舉,手足麻木。

麻黃(去根節,二斤,用河水一斗熬膏用),甘松,蒼朮,桑白皮,白芷,萍葉(七月半採),苦參,川芎(各一兩)

上末,以膏和,彈子大。臨臥溫酒化一丸,於暖室出汗。三日再汗。

通氣防風湯,治諸痹,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

羌活,獨活(各一錢),防風,甘草(炙),藁本(各五分),川芎,蔓荊子(各一錢)

上水鍾半煎七分,熱服出汗。

薏苡仁湯,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難以屈伸。

薏苡仁,當歸,芍藥,桂心,麻黃(各一錢),甘草(五分),蒼朮(米坩浸一宿炒,二錢)

上水二鍾、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有汗去麻黃。有熱去桂。

如意通聖散,治風濕注痹走痛。

麻黃,防風,川芎(各一錢),罌粟殼,當歸,丁香,甘草(各五分)

水二盞煎八分,去渣,入乳沒少許,再煎一沸,熱服出汗。

茯苓湯,治風寒濕痹,留著不去,四肢麻痹,拘攣急痛。

赤茯苓,防己,川芎,桑白皮(各一錢),官桂(五分),芍藥,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方入眾藥),當歸,甘草(炙,八分)

水二鍾、棗三枚,煎一鍾。空心睡時各一服,食姜粥取汗出。

(《良方》)通痹散,治腰以下至足,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兩足至膝冷如冰,不能自舉,或因酒熱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天麻,獨活,當歸,川芎,白朮,藁本(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熱酒調下。

(《靈樞》)熨汗法,治大人寒痹,刺而熨之,周痹、眾痹,尤宜用此。

醇酒(二十斤),蜀椒(一斤),乾薑(一斤),桂心(一斤)

上三味咀片浸酒中,用綿絮一斤,白綿布四丈,並納酒中,泥封壇口,勿泄氣。將壇煨馬糞火中五日,夜取出布絮曬乾。復入酒中漬之,又曬又漬,酒盡為度。渣亦曬乾,並絮填入布內,以布為夾復如小褥。覆成,用桑炭火炙復,熱裹刺痹處,令熱入於病所。寒復炙之,熱以熨之,三十遍而止。

汗出以復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內中,勿出見風。每刺必熨,如此則痹痛愈矣。

熏蒸方,治腎氣衰弱。脾腎肝三經受風寒濕,停於腿膝,使經絡散而不行,變成腳痹,故疼痛。此藥和榮衛,通經絡,治痹證之法。

小椒(一撮),蔥(三大莖,細切),鹽(一把),小麥麩(約四五升),酒(一盞),醋(不枸多少,拌和前件麩子至潤為度)

上放銅器內,炒令極熱,攤臥褥下,所患腿腳就於熏蒸上蓋衣被,臥一時,要汗出為妙,勿見風。

桂枝五物湯

黃耆,桂枝,芍藥(各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三枚)

上水二盞,煎服。

白話文:

發表諸劑

神應丹,治療風痹,症狀為四肢無法舉起,手腳麻木。

藥材:麻黃(去除根節,兩斤,用河水一斗熬成膏狀)、甘松、蒼朮、桑白皮、白芷、萍葉(七月中旬採摘)、苦參、川芎(各一兩)。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麻黃膏調和,搓成彈珠大小的藥丸。睡前用溫酒化開一丸,在溫暖的房間裡服用,使其發汗。隔三天再發一次汗。

通氣防風湯,治療各種痹症,症狀為肩背疼痛,無法回頭,脊椎疼痛、頸部僵硬。

藥材:羌活、獨活(各一錢)、防風、炙甘草、藁本(各五分)、川芎、蔓荊子(各一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趁熱服用,使其發汗。

薏苡仁湯,治療手腳流注,症狀為疼痛、麻木不仁,難以彎曲伸展。

藥材:薏苡仁、當歸、芍藥、桂心、麻黃(各一錢)、甘草(五分)、蒼朮(用米湯浸泡一晚後炒過,二錢)。

製法:將以上藥材用水兩碗、生薑五片煎至八分,飯前服用。如果發汗,則去掉麻黃。如果發熱,則去掉桂心。

如意通聖散,治療風濕引起的痹症,表現為遊走性疼痛。

藥材:麻黃、防風、川芎(各一錢)、罌粟殼、當歸、丁香、甘草(各五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用水兩碗煎至八分,去除藥渣,加入少量乳汁,再次煎煮至沸騰,趁熱服用,使其發汗。

茯苓湯,治療風寒濕痹,症狀為病邪停留在體內不散,四肢麻痹、拘攣疼痛。

藥材:赤茯苓、防己、川芎、桑白皮(各一錢)、官桂(五分)、芍藥、麻黃(去除根節,先煎煮去除泡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當歸、炙甘草(八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用水兩碗、紅棗三枚煎煮至一碗。空腹睡前各服一次,再喝點薑粥,以幫助發汗。

通痹散(出自《良方》),治療腰部以下至腳部的痹症,由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病,表現為兩腳至膝蓋冰冷,無法抬起,或因飲酒後在冷水中站立過久而形成此病。

藥材:天麻、獨活、當歸、川芎、白朮、藁本(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熱酒調服。

熨汗法(出自《靈樞》),治療成年人的寒痹,可以用針刺後再進行熨敷,尤其適用於周痹、眾痹等症狀。

藥材:醇酒(二十斤)、蜀椒(一斤)、乾薑(一斤)、桂心(一斤)。

製法:將上述三味藥材切成片,浸泡在酒中,放入棉絮一斤、白棉布四丈,一起放入酒中,用泥封住壇口,防止漏氣。將壇埋在馬糞火中煨五日,晚上取出布絮曬乾,再放入酒中浸泡,反覆曬乾浸泡,直到酒用完為止。藥渣也曬乾,與棉絮一起填入布袋中,做成小褥子的樣子。使用時,用桑炭火將褥子烤熱,敷在針刺過的痹痛部位,讓熱氣深入病處。如果寒冷再烤熱敷,熱了就熨敷,反覆三十次。

出汗後用布擦拭身體,也擦三十次。然後在室內行走,不要到外面吹風。每次針刺都必須進行熨敷,這樣痹痛就會痊癒。

熏蒸方,治療腎氣衰弱。脾腎肝三經受到風寒濕邪侵襲,停留在腿膝部位,導致經絡不暢,形成腳痹,引起疼痛。這個藥方可以調和營衛,疏通經絡,治療痹症。

藥材:小椒(一小撮)、蔥(三大根,切細)、鹽(一把)、小麥麩(約四五升)、酒(一小杯)、醋(適量,拌和麩子至濕潤為度)。

製法:將以上藥材放入銅器中,炒至極熱,鋪在臥褥下,將患病的腿腳放在熏蒸上方,蓋上衣被,臥躺一段時間,以出汗為佳,切勿受風。

桂枝五物湯

藥材:黃耆、桂枝、芍藥(各二錢)、生薑(五片)、大棗(三枚)。

製法:將以上藥材用水兩碗煎煮後服用。

2. 溫經勝濕諸劑

(治寒氣勝者為痛痹)

芎附散,治五種痛痹,白腿臂間發作不定者。

小川芎,附子(泡去皮臍),黃耆,防風,白朮,當歸(酒洗),熟地黃,桂心,甘草(炙),柴胡(各等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空心服。

(《三因》)附子湯,治骨節疼痛,皮膚不仁,肌肉重著,四肢縱緩,遍體痠疼。

附子(生,二錢),官桂,人參,白芍藥(各一錢),白朮,茯苓,甘草(炙。各八分)

上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十味銼散,治中風血弱,臂痛連及筋骨,舉動難支。

附子(炮),黃耆,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川芎,防風,白朮(各七錢),茯苓,肉桂(五分),熟地黃(酒洗焙乾,二錢)

上水二盞,舊三片、棗二枚,食後臨臥服。

續斷丸

川續斷,川萆薢,當歸,川芎(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天麻,附子(炮),防風(各一兩)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溫酒下。

神效左經丸,治諸風寒濕痹,麻木不仁,肢體手足疼痛,極效。

蒼朮(米泔浸,),草烏(去皮),蔥白,乾薑(各四兩)

上四味搗爛,裝入瓶內,按實,密封瓶口,安於暖處,三日取出,曬乾入後藥。

金毛狗脊(二兩),破故紙(酒浸焙乾),藁本,白芷,撫芎,小茴香(炒),穿山甲(炮),川牛膝(酒浸。各二兩),川烏(炮),木瓜,白附子,虎脛骨(酥油炙),乳香(炙),沒藥(炙。各一兩,另研)

上為末,酒打糊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酒下。

烏頭湯,治風寒濕痹,流注經絡,筋脈拘攣,不能轉側,亦治腳氣。

烏頭,附子,細辛,桂枝,秦艽,官桂,甘草,白芍藥(各七分),防風,乾薑,當歸,白茯苓,獨活(各一錢)

上水盞半,棗二枚,煎八分,空心服。

凡中風及風痹等疾,皆積宿之久,非一日所能攻。可大劑,久而服之,取效,加以灸法,無不愈者。《唐書》載王太后中風,喑默不語,醫者煎黃耆湯數斛以熏之得瘥,皆此類也。今人服之五劑,便欲責效,可怪也。

乳香宣經丸,治風寒濕痹,四肢拘攣,筋骨疼痛,行步艱難。

乳香(另細研,八錢),萆薢(四兩),木香(八錢),五靈脂(一兩),黑豆(三合,生用二兩),附子(制,八錢),川楝子,小茴香(炒。各二兩),防風,草烏(炒),黑牽牛(生),威靈仙,烏藥,陳皮(各四錢)

上為細末,酒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漸加五十丸。

烏頭粥,治風寒濕,麻木不仁。

烏頭(不拘多少、生研為末)

上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藥末四錢,同米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下生薑汁一匙,白蜜三匙,攪勻,空心溫啜之為佳。如中濕多,更入薏苡仁末二錢。服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隨及腫痛不能舉者,有此預防之。左氏云:風淫四末,謂四肢為四末也。脾主四肢。風邪客於肝則淫脾,脾為肝克,故病在四末。

滋穀味引風濕之藥徑入脾經,以祛邪養正,故四肢得安。此劑極功,予常制此方,以授人服,良效。

白話文:

溫經勝濕諸劑

(用來治療因為寒氣過盛引起的痛痹)

  • 芎附散,治療五種痛痹,以及大腿和手臂之間發作不定疼痛的病症。

藥材:小川芎、附子(泡過並去除皮臍)、黃耆、防風、白朮、當歸(用酒洗過)、熟地黃、桂心、甘草(炙烤過)、柴胡(每種藥材等量)。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加入三片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

  • 附子湯,治療關節疼痛、皮膚麻木不仁、肌肉沉重僵硬、四肢鬆弛無力、全身痠痛等症狀。

藥材:附子(生的,二錢)、官桂、人參、白芍藥(各一錢)、白朮、茯苓、甘草(炙烤過,各八分)。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加入三片薑,煎煮至剩八分,在飯後稍遠時溫服。

  • 十味銼散,治療中風導致氣血虛弱,手臂疼痛連帶筋骨,難以舉起活動的情況。

藥材:附子(炮製過)、黃耆、當歸、白芍藥(各一錢)、川芎、防風、白朮(各七錢)、茯苓、肉桂(五分)、熟地黃(用酒洗過並烘乾,二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加入三片薑和兩顆紅棗,在飯後睡前服用。

  • 續斷丸

藥材:川續斷、川萆薢、當歸、川芎(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五錢)、天麻、附子(炮製過)、防風(各一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溫酒送服。

  • 神效左經丸,治療各種風寒濕痹,麻木不仁,肢體手腳疼痛,效果極佳。

藥材:蒼朮(用米泔水浸泡過)、草烏(去皮)、蔥白、乾薑(各四兩)。

製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爛,裝入瓶內,壓實,密封瓶口,放置在溫暖的地方,三天後取出,曬乾,再加入後面的藥材。

後續藥材:金毛狗脊(二兩)、破故紙(用酒浸泡後烘乾)、藁本、白芷、撫芎、小茴香(炒過)、穿山甲(炮製過)、川牛膝(用酒浸泡,各二兩)、川烏(炮製過)、木瓜、白附子、虎脛骨(用酥油炙烤過)、乳香(炙烤過)、沒藥(炙烤過,各一兩,另外研磨)。

用法: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酒調和糊狀,製成丸,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用酒送服。

  • 烏頭湯,治療風寒濕痹,在經絡中流竄,筋脈攣縮,不能轉動身體,也治療腳氣。

藥材:烏頭、附子、細辛、桂枝、秦艽、官桂、甘草、白芍藥(各七分)、防風、乾薑、當歸、白茯苓、獨活(各一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加一碗半水,加入兩顆紅棗,煎煮至剩八分,空腹服用。

凡是中風及風痹等疾病,都是長期積累的,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可以使用大劑量的藥物,長期服用,才能見效。再加上灸法,沒有治不好的。《唐書》記載王太后中風,失語,醫生用黃耆湯數斛熏蒸才痊癒,都是這類的治療方法。現在的人服用五劑藥就想見效,真是奇怪。

  • 乳香宣經丸,治療風寒濕痹,四肢拘攣,筋骨疼痛,行走困難。

藥材:乳香(另外研磨成細末,八錢)、萆薢(四兩)、木香(八錢)、五靈脂(一兩)、黑豆(三合,生用二兩)、附子(炮製過,八錢)、川楝子、小茴香(炒過,各二兩)、防風、草烏(炒過)、黑牽牛(生的)、威靈仙、烏藥、陳皮(各四錢)。

用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調和糊狀,製成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到五十丸。

  • 烏頭粥,治療風寒濕,麻木不仁。

藥材:烏頭(不拘多少,生研磨成粉末)。

用法:每次用香熟的白米二合,加入烏頭粉末四錢,與米一同用砂鍋煮成稀粥,不要太稠。加入生薑汁一匙、白蜜三匙,攪拌均勻,空腹溫熱服用最佳。如果濕氣較重,可以再加入薏苡仁粉末二錢。服用此粥,可以有效治療手腳四肢不聽使喚以及腫痛不能舉起的情況,可以預防這些疾病。《左傳》說:風邪侵襲四肢末端,四肢就是末端。脾主四肢,風邪侵犯肝臟就會影響脾,脾被肝剋制,所以疾病發生在四肢末端。

使用滋養脾胃的藥物,引導祛風濕的藥物進入脾經,達到祛除邪氣、扶正固本的目的,所以四肢才能安穩。這個藥方效果非常好,我經常配製此方給人服用,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