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2)
卷之十二 (2)
1. 藥方
當歸(四兩),白朮(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
參朮散,治虛弱人脾疼。
人參,白朮,乾薑,白豆蔻,砂仁,丁香,陳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錢,水盞半、姜三片,煎七分,調炒過真蛤粉一錢並服。
神效散,治遠年近日一切脾疼,或寒引入背膂最效。
木香,青皮,陳皮,枳殼,麥芽(炒),神麯(炒),三稜(煨),莪朮(炮),芍藥,甘草,白芷,官桂,玄胡索,破故紙(各一錢),蓽澄茄,丁香(各四分)
上作二劑,每服水盞半、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空心臨臥各服。
小降氣湯,脾氣痛多有傷損而成者,每因失飢,遽成過飽,胃弱並難克化。其候心腹脹,心下痞塞,吐酸水不
能食,脅背皆痛。治當先服小降氣湯,後消積,次定痛。
紫蘇梗,烏藥,陳皮,白芍藥(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咀,水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服。
丁香止痛散,治心脾痛不可忍。
丁香(半兩),良薑(五兩),茴香(炒),甘草(各兩半)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沸湯點服。
水甲散,治心脾痛效。
田螺殼(溪間者亦可用)
上用松柴薄片層層疊上火燒之,取殼灰為細末,入調氣散、烏沉湯、寬中散、茴香湯之類調服。食遠甚效。(方見氣門。)
訶子散,治心腹冷痛一服即效,又治九種痛、霍亂、吐利。
訶子(煨去核),炙甘草,厚朴(制),乾薑(煨),草果,陳皮,良薑,茯苓,神麯(炒),麥芽(炒。各一錢)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盞半入鹽少許煎八分,食遠溫服。
白話文:
[藥方]
當歸白朮散 將當歸(四兩)和白朮(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參朮散 此方用於治療虛弱體質的人因脾虛引起的疼痛。 將人參、白朮、乾薑、白豆蔻、砂仁、丁香、陳皮、炙甘草各取等份,磨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三片,煎至剩下一半左右。調入炒過的蛤粉一錢一同服用。
神效散 此方可有效治療多年或新近發作的各種脾臟疼痛,尤其是寒氣侵入背部引起的疼痛最為有效。 將木香、青皮、陳皮、枳殼、炒麥芽、炒神麯、煨三稜、炮莪朮、芍藥、甘草、白芷、官桂、玄胡索、破故紙各取一錢,蓽澄茄、丁香各取四分。 以上藥物分為兩劑。每次服用時,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剩八分,在空腹或臨睡前各服用一次。
小降氣湯 脾氣疼痛多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經常因為飢餓過久,突然暴飲暴食,導致胃虛弱難以消化。症狀為心腹脹滿,心下覺得堵塞,吐酸水,沒有食慾,肋骨和背部都疼痛。治療時應先服用小降氣湯,然後再消食積,最後再止痛。 將紫蘇梗、烏藥、陳皮、白芍藥各取一錢,炙甘草取五分。 以上藥物磨成粗末,用水一杯半,加入生薑五片、紅棗一枚,煎至剩八分後服用。
丁香止痛散 此方用於治療心脾劇痛,疼痛難忍的情況。 將丁香(半兩)、良薑(五兩)、炒茴香、甘草(各兩半)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不限時間,用滾燙的開水沖服。
水甲散 此方治療心脾疼痛有效。 取用田螺殼(溪裡的田螺殼也可以使用),將松木片層層疊在田螺殼上,用火燒,取出燒成的殼灰,磨成細末,加入調氣散、烏沉湯、寬中散、茴香湯之類的藥方中一同服用。飯後服用效果更佳。(此處所提到的其他藥方在氣門篇有介紹)
訶子散 此方治療心腹因寒引起的疼痛,服用一次即可見效,又可用於治療各種疼痛、霍亂、嘔吐腹瀉等症狀。 將煨過的訶子(去核)、炙甘草、制過的厚朴、煨乾薑、草果、陳皮、良薑、茯苓、炒神麯、炒麥芽各取一錢。 以上藥物磨成粗末,分為兩次服用。每次服用時,用水一杯半,加入少許鹽煎至剩八分,飯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