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二 (1)
卷之十二 (1)
1. 藥方
調痛散,治脾痛氣膈。
木香,丁香,檀香,大香附,天台烏藥,莪朮,辣桂,片薑黃,白生薑,白豆蔻仁,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二錢半,紫蘇四葉煎湯服。
(東垣)草豆蔻丸,治客寒侵犯心脾作痛宜此,止可一二服。
草豆蔻(麵包煨去皮,一錢四分),益智,橘皮,殭蠶,人參,黃耆,吳茶萸(泡。各八分),生甘草(三分),炙甘草,當歸,青皮(各六分),神麯,薑黃(四分),澤瀉(一錢,小便數者減一半),桃仁(七個,去皮尖另研),麥芽(炒,錢半),柴胡(四分,詳脅下加減),半夏(制)
上除桃仁另研,余為末,浸蒸餅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食遠旋斟酌多少用之。
(《和劑》)抽刀散,治脾胃積冷,中滿疼痛。
川白姜(五兩,咀入巴豆肉一錢同炒,至巴黑去巴),石菖蒲(五兩半),糯米(六兩一分,炒黃色),良薑(五兩,咀入斑蝥二十五個,同炒黑去斑蝥)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服。
良薑拈痛湯,治脾疼甚妙。
良薑(切大片先用吳茱萸慢火炒,少頃次入東壁日曬土須不著者同炒,次以好米醋同炒至茱萸黑色為度)
上為末,每服一錢,溫米飲調空心服。
桂花散,治脾積氣痛。
香附(五兩,炒去毛),莪朮(醋煮焙乾),良薑,甘草(炙。各三兩),桂花(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鹽一點,食前沸湯調熱服。
沉香降氣湯,治食積脾痛。(方見氣門。)
薑桂飲,治風冷入脾作痛。(方見心痛門。)
二物湯,治脾痛。
雞心檳榔,良薑(等分)
上咀,每服三錢,入水盞半、陳米百粒煎服。
(《濟生》)燒脾散,治飲啖生冷果菜,停留中焦,心脾冷痛。
乾薑(炮),厚朴,草果,砂仁,甘草(炙),神麯,麥芽,陳皮,良薑(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熱鹽湯點服不拘時。
(《和劑》)蟠蔥散,、,千金五套丸,、,丁香半夏丸,並治脾氣虛寒而痛。(以上方見氣門及痰飲門)
(《良方》)遊山方,治心脾痛,此藥極奇。葉石林遊山,見一小寺頗整潔,師徒亦從。問僧所以仰給者,答云:素無田產,亦不苦求於人,只貨數藥,以贍其間,脾疼藥最流布。有詩云:草果玄胡索,靈脂並沒藥。酒調一二錢,一似手拈卻。
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不拘時,溫酒調下。(出《百一選方》)
(《選方》)姜橘丸,治中酒惡心,心脾痛,嘔逆。
生薑(一斤,青鹽一兩淹一宿),青皮,砂仁,木香(各三分),莪朮(一兩),甘草(炙),陳皮(兩半)
上為末,煉蜜丸櫻桃大。每服一丸,鹽湯下。
錢觀文方,治心脾痛。
白話文:
藥方
調痛散,治療脾臟疼痛,氣機阻滯。 使用木香、丁香、檀香、大香附、天台烏藥、莪朮、辣桂、片薑黃、白生薑、白豆蔻仁、砂仁、炙甘草,以上藥材等分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半,用紫蘇葉四片煎湯送服。
草豆蔻丸,治療外來寒氣侵犯心脾引起的疼痛,服用一兩次即可。 使用草豆蔻(用麵包包裹煨過,去皮,取一錢四分)、益智、橘皮、殭蠶、人參、黃耆、吳茱萸(泡過,各取八分)、生甘草(三分)、炙甘草、當歸、青皮(各取六分)、神麯、薑黃(四分)、澤瀉(取一錢,小便次數多者減半)、桃仁(七個,去皮尖另研)、麥芽(炒過,取一錢半)、柴胡(四分,根據脅下疼痛情況加減用量)、半夏(製過)。 以上除了桃仁另外研磨,其他藥材研磨成末,用蒸餅浸泡後搓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白開水送服,可在飯後根據情況斟酌用量。
抽刀散,治療脾胃積寒,腹部脹滿疼痛。 使用川白薑(五兩,切碎後放入巴豆肉一錢一同炒,炒至巴豆變黑後取出)、石菖蒲(五兩半)、糯米(六兩一分,炒至黃色)、良薑(五兩,切碎後放入斑蝥二十五個一同炒,炒黑後取出斑蝥)。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溫酒送服。
良薑拈痛湯,治療脾臟疼痛,效果非常好。 使用良薑(切成大片,先用吳茱萸以小火炒,稍後加入東邊牆壁曬過的土,不要讓土碰到藥材,一同炒,再用好的米醋一同炒,直到吳茱萸變黑)。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熱的米湯調和,空腹服用。
桂花散,治療脾臟積氣疼痛。 使用香附(五兩,炒過去除毛)、莪朮(用醋煮過後烘乾)、良薑、炙甘草(各三兩)、桂花(一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少許鹽,飯前用開水調熱後服用。
沉香降氣湯,治療食物積滯引起的脾臟疼痛。(此方劑在氣門篇有記載。)
薑桂飲,治療風寒侵入脾臟引起的疼痛。(此方劑在心痛門篇有記載。)
二物湯,治療脾臟疼痛。 使用雞心檳榔、良薑(等分)。 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碗半水和一百粒陳米一同煎煮後服用。
燒脾散,治療因飲食生冷瓜果蔬菜,停留在中焦,引起心脾寒冷疼痛。 使用乾薑(炮製過)、厚朴、草果、砂仁、炙甘草、神麯、麥芽、陳皮、炮製過的良薑(各等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熱鹽水沖服,不拘時間服用。
蟠蔥散、千金五套丸、丁香半夏丸,都可用於治療脾氣虛寒引起的疼痛。(以上方劑在氣門篇和痰飲門篇有記載。)
遊山方,治療心脾疼痛,此藥效果極佳。葉石林遊山時,看見一座小寺廟非常整潔,僧人也都很勤勉。詢問僧人如何維持生計,僧人回答說:沒有田產,也不向人乞求,只販賣一些藥材,用來維持生活,其中治療脾臟疼痛的藥賣得最好。有一首詩說:「草果玄胡索,靈脂並沒藥。酒調一二錢,一似手拈卻。」 使用草果、玄胡索、五靈脂、沒藥,以上藥材等分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不拘時間,用溫酒送服。(出自《百一選方》)
姜橘丸,治療飲酒後噁心,心脾疼痛,嘔吐。 使用生薑(一斤,用青鹽一兩醃製一夜)、青皮、砂仁、木香(各三分)、莪朮(一兩)、炙甘草、陳皮(兩半)。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用蜂蜜煉製成丸子,如櫻桃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鹽水送服。
錢觀文方,治療心脾疼痛。 (此方劑沒有提供具體配方,僅說明是錢觀文所用的方子,用於治療心脾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