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六 (1)

1. 治法

脾虛積黃而痛,胃苓湯;胃虛感冷而痛,理中湯。內傷發熱不食,胃口作痛,補中益氣加草豆蔻,熱痛加梔子、肥子。心脾中脘當心痛,或痞氣不食,用草蔻炒三稜、白朮各一兩、白豆蔻仁、桂枝、小草遠志、莪朮、丁香、木香、藿香、炊餅丸,梧桐子大,薑湯下三十丸。實痛者,手不可近,六脈沉細甚,有汗,大承氣加桂;強壯痛甚者,加桃仁、附子。

小腹虛作痛,小建中湯。寒熱嘔吐而痛,脈沉弦大,柴胡湯。脾胃不和而痛,大安丸。冬寒停飲,桂黃散。咳逆上氣,痰飲心痛,海蛤粉煅、栝蔞仁蒂等分,研細和勻,米麵糊為丸服。丹溪治脾痛用海粉佐以香附末,用川芎、山梔、生薑汁煎辣湯調服為佳。有脾痛大小便不通者,此是痰隔中焦,氣聚下焦,用草蔻丸,多治氣餒弱人心脾痛妙。

白話文:

脾虛導致腹部脹滿疼痛,用胃苓湯;胃虛感受寒冷而腹痛,用理中湯。內傷引起發熱、食慾不振、胃口疼痛,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草豆蔻,如果發熱疼痛明顯,則加入梔子、肥子。心、脾、中脘部位出現心痛,或是胸悶不舒服、吃不下東西,用草蔻炒三稜、白朮各一兩、白豆蔻仁、桂枝、小草遠志、莪朮、丁香、木香、藿香等藥材製成藥丸,像梧桐子大小,用薑湯送服三十丸。如果是實證疼痛,按壓會感到劇烈疼痛,六脈沉細,且有出汗,用大承氣湯加入桂枝;如果體格強壯但疼痛劇烈,則加入桃仁、附子。

小腹虛弱引起的疼痛,用小建中湯。如果發冷發熱、嘔吐且疼痛,脈象沉弦而大,用柴胡湯。如果是脾胃不調引起的疼痛,用大安丸。冬季因寒冷導致痰飲停滯,用桂黃散。如果咳嗽、氣喘、痰飲導致心痛,用海蛤粉煅燒後、栝蔞仁、蒂等分,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用米麵糊製成藥丸服用。朱丹溪治療脾痛時,用海粉配上香附末,用川芎、山梔和生薑汁煎煮成辛辣的湯,調服效果更佳。如果脾痛還伴隨大小便不通暢,這是痰阻滯在中焦,氣積聚在下焦,用草蔻丸,它對於氣虛體弱的人的心脾疼痛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