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十一 (6)
卷之十一 (6)
1. 脾痹
溫中法曲丸,治脾痹,發咳嘔涎。
法曲(炒),麥芽(炒,各一兩),人參(五錢),白茯苓,陳皮(去白),厚朴(制),枳實(麩炒,一兩),吳茱萸(湯泡,三錢),細辛,甘草,當歸(酒洗,焙),附子(制),乾薑(炮),桔梗(各五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熱水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叫「溫中法曲丸」,主要用來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脾痹、咳嗽、嘔吐涎沫等症狀。
方中法曲和麥芽能夠健脾消食,促進脾胃功能運化;人參、白茯苓補脾益氣,增強脾胃功能;陳皮、厚朴理氣健脾,消除脾胃脹滿;枳實行氣消積,幫助消化積滯;吳茱萸溫中散寒,溫暖脾胃;細辛、甘草、當歸補益脾氣,溫暖經絡;附子、乾薑溫中散寒,溫暖脾腎;桔梗宣肺利氣,促進痰液排出。
這些藥材共同作用,溫中散寒、健脾化濕、理氣消積,從而達到治療脾痹、咳嗽、嘔吐涎沫的功效。
2. 肺痹
紫蘇湯,治肺痹,心膈病塞,上氣不下。
紫蘇子(炒),半夏(制),陳皮(去白。各一錢),桂心,人參,白朮(各五分),甘草(二分)
上水盞半、姜五片、棗二枚,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白話文:
紫蘇湯
功效: 治療肺氣閉塞、心膈氣滯、呼吸不順暢等症狀。
藥材:
- 紫蘇子(炒):一錢
- 半夏(制):一錢
- 陳皮(去白):一錢
- 桂心:五分
- 人參:五分
- 白朮:五分
- 甘草:二分
用法:
- 將以上藥材加入水半碗,薑五片,棗二枚。
- 以小火煎煮至藥汁剩七分。
- 不拘時溫服。
註釋:
- 一錢等於 3.75 克
- 五分等於 1.875 克
- 此方僅供參考,實際用藥需遵醫囑。
3. 腎痹
牛膝酒,治腎痹虛冷。復感寒濕為痹。
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獨活(各二兩),五加皮(四兩),丹參,薏苡仁,火麻仁(炒),麥門冬,石斛,杜仲(炒。各一兩),附子(制),地骨皮,乾薑(炮、五錢)
上㕮咀,生絹袋盛之,好酒一斗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每服半盞,空心食前服,日二服。
白話文:
牛膝酒可以治療腎臟的痹症,因為腎臟虛寒,又感受寒濕而引起痹症。
配方:牛膝、秦艽、川芎、白茯苓、防己、官桂、獨活(各二兩)、五加皮(四兩)、丹參、薏苡仁、火麻仁(炒)、麥門冬、石斛、杜仲(炒,各一兩)、附子(制)、地骨皮、乾薑(炮,五錢)
製法: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絹袋裝好,放入一斗好酒中浸泡,春秋浸泡五天,夏天浸泡三天,冬天浸泡十天。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半盞,空腹飯前服用,每天服用兩次。
4. 易簡諸方
一方:,治風濕痹,筋脈拘攣,久風,骨中邪氣。利腸胃,消水腫。薏苡仁一升,搗熟。每服一合,煮作粥,空心服。
《聖惠方》:,治走注風痹疼痛。小芥菜子為末,和雞子白,調敷患處。以帛裹之,日一易。
劉禹錫方,治腳轉筋兼暴風,通身冰冷如癱瘓。黃臘(半兩),溶化入香油少許,攪勻,乘熱攤帛上,裹痛處,冷即易之。
《食醫心鏡》:,治一切風濕痹,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搗末,以水一升,煎五合,去渣呷之。
《御藥院方》:,治腳氣風濕,虛汗少力,多痛及陰汗。枯白郁二匙,投沸湯,淋洗痛處。
白話文:
一方:用來治療風濕痹痛、筋脈拘攣、久風、骨中邪氣。也能利腸胃,消水腫。薏苡仁一升,搗碎煮熟。每次服用一合,煮成粥,空腹食用。
《聖惠方》:用來治療走注風痹疼痛。小芥菜子研成粉末,與雞子白混合,調勻敷於患處。用布包裹,每天換一次。
劉禹錫方:用來治療腳轉筋兼暴風,通身冰冷如癱瘓。黃臘半兩,溶化後加入少量香油,攪拌均勻,趁熱塗抹在布上,包裹患處,冷了就換。
《食醫心鏡》:用來治療一切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蒼耳子三兩,搗成粉末,用一升水煎煮至五合,去渣服用。
《御藥院方》:用來治療腳氣風濕,虛汗少力,多痛及陰汗。枯白郁二匙,放入沸水中,淋洗患處。
5. 〔附〕導引法
一法:,以右踵拘左足拇指,除風痹;以左踵拘右足拇指,除厥痹,以兩手更引足趺至膝上,除體痹。
一法:,踞坐伸腰,兩手引兩踵,鼻納氣,自極七息,布兩膝頭,除痹。
一法:,凡人常覺腰脊拘急,手足舉動不遂,以左右手朝拱,迎面呵氣三口,足立直,蹬七數踞坐,左右手抱膝搖二七遍,納氣七息,愈周身之痹。
白話文:
一種方法是:用右腳後跟抓住左腳大拇指,可以治療風痺;用左腳後跟抓住右腳大拇指,可以治療厥痺;用雙手交替地拉著腳背,直到膝蓋以上,可以治療全身痺痛。
另一種方法是:坐在椅子上,伸直腰背,雙手拉著雙腳後跟,鼻子吸氣,一直吸到極限,保持七個呼吸的時間,然後放鬆雙膝,可以治療痺痛。
還有一種方法是:凡是經常感覺腰脊僵硬疼痛,手腳活動不便的人,可以用左右手在胸前合掌,然後對著面部呵氣三次,雙腳直立站好,用力蹬地七次,然後坐下來雙手抱膝搖動二十七次,吸氣七個呼吸的時間,可以治療全身的痺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