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8)
卷之八 (18)
1. 易簡諸方
逐痰丸:,天南星九蒸九曬,為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人參湯、麥冬湯任下。
一方:,治癇證不拘遠近,皆可治。蓖麻子(一兩),黃連(一兩),銼同入砂鍋內,水一碗,煮二三兩夜,水乾添水,煮日足為度。只用蓖麻子仁,陰乾不見日,用竹刀切,每粒切四段。每服五粒,作二十段。食後用荊芥湯吞下,日二服,終身勿食豆,若犯之則腹脹而死。
一方:,代赭石(一兩),明礬(二兩)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下。
古三癇丸:,荊芥(一兩),明礬(一兩),為末糊丸,黍米大。硃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逐痰丸:
將天南星蒸過又曬乾,重複九次,磨成粉末,用薑汁和成糊狀,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可以用人參湯或麥冬湯送服。
一方: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各種癲癇,不論病程長短都有效。用蓖麻子(一兩)和黃連(一兩),切碎後一起放入砂鍋內,加入一碗水,熬煮兩三個晚上,水乾了就再加水,一直煮到時間足夠為止。只取用蓖麻子的仁,在陰涼處陰乾,不要曬到太陽,用竹刀切開,每一粒切成四段。每次服用五粒,總共二十段。飯後用荊芥湯吞服,一天服用兩次,終身不要吃豆類食物,如果吃了,就會腹脹而死。
一方:
用代赭石(一兩)和明礬(二兩)磨成粉末,用糊狀物和成藥丸,搓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水送服。
古三癇丸:
用荊芥(一兩)和明礬(一兩)磨成粉末,用糊狀物和成藥丸,搓成小米大小,再裹上一層硃砂。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2. 灸法
神庭(穴在鼻梁上,髮際中,灸三壯。治風癇吐舌,角弓反張。),少衝(穴在兩手小指內臁之側,去爪甲一韭葉灸二壯。),前頂(穴在囟會後一寸陷中,灸三壯。治小兒一切驚癇證。),天井(二穴,在外肘大骨之後一寸兩筋間陷中,屈肘得之。),少海(二穴,在肘大骨外,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得之,灸五壯。
),長強(一穴,在脊骨端中,灸七壯,治諸驚癇。),兩手大姆指(縛緊用艾炷安甲肉四著處,灸三壯)
白話文:
神庭穴(位置在鼻樑上方,髮際正中央,艾灸三次。可以治療風癇、吐舌頭、身體僵硬如弓狀彎曲的症狀。)
少衝穴(位置在兩手小指內側,距離指甲邊緣約一片韭菜葉寬的地方,艾灸兩次。)
前頂穴(位置在囟會穴後方一寸的凹陷處,艾灸三次。可以治療小兒一切驚嚇、癲癇的症狀。)
天井穴(左右各一個,位置在外側手肘大骨後方一寸,兩條筋之間的凹陷處,彎曲手肘時可以找到。)
少海穴(左右各一個,位置在手肘大骨外側,手肘末端五分處的凹陷處,彎曲手肘時可以找到,艾灸五次。)
長強穴(只有一個穴位,位置在脊椎骨末端,艾灸七次,可以治療各種驚嚇、癲癇的症狀。)
兩手大拇指(將大拇指綁緊,用艾絨柱放在指甲邊緣四個地方,每個地方艾灸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