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三 (20)
卷之三 (20)
1. 問而知之謂之工
若乃心病受咸,肺傷欲苦,脾弱喜酸,肝病好辣,腎衰嗜甘,此為逆候,病輕必危,危者必死。治得其法,服藥預防可回生。
五十一難:問病欲得寒,欲見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溫,不欲見人者,病在臟也。
東垣《內外傷辨》:問其發熱惡寒,寒熱間作,蒸蒸燥熱,發於肌肉之間者,內傷也。發熱惡寒,寒熱並作,拂拂發熱,發於皮毛之上者,外感也。問其口不知味,飲食不下,手足不和,兩脅俱熱者,內傷證也。
問其飲食知味,腹中和,二便如常,筋骨疼痛,不能動搖,非扶不起,外感證也。
問其惡風,居露地,大漫風起卻不知惡,惟惡窗隙些小賊風,是內傷證也。
問其鼻流清涕,頭痛自汗間而有之,鼻中氣短,少氣不足以息,怯不欲言,為內傷證也。
問其小便頻數而不渴,初以勞役,得之食少。小便黃赤,大便常難,或澀或結或虛坐,常有些小如痢非痢,或瀉黃糜,或溏泄,或結而不通,皆內傷證也。
問其心下否,或胸中閉塞,如刀割之痛,二者亦互作而不並出,有時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痛,四肢不收,無力以動而懶倦嗜臥,皆內傷證也。
問其臍下相火之氣,直上衝胸而不可遏,其氣無止息,甚則高喘,皆內傷也。
問其頭痛常常有之而不間者,外傷也。
問其積痛不移者,血病;走痛不常者,氣病也。
問其痛處,按之而已者,虛病;按之而痛愈甚者,實病。
問其走注則為風,拘攣則為寒,煩渴則為暑,重澀則為濕。或好於善淫,或觸於驚恐,或傷於飲食,或深居簡出而受暑,皆為受病之因,所以貴於問也。
昔人喉間痛癢,諸醫不效。一醫問其平日好食斑鳩,乃知鳩食半夏苗而貽毒,治以生薑而愈。
又如唐汝正治小兒風熱,通身俱愈,惟頭頂不痊。問其因,乳母好熱酒,知其貽毒。本方倍用葛根黃連而遂愈。
白話文:
通過詢問來了解病情,這才稱得上是高明的醫生。
如果心臟的疾病喜歡吃鹹味的東西,肺的損傷喜歡吃苦味的東西,脾胃虛弱喜歡吃酸味的東西,肝臟的疾病喜歡吃辛辣的東西,腎臟衰弱喜歡吃甜味的東西,這些都是病情反常的徵兆,病情輕微也會變得危險,危險就會導致死亡。如果能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並且服用藥物預防,或許可以恢復健康。
五十一難提到:詢問病人如果喜歡涼爽,也喜歡見人,病在六腑;如果喜歡溫暖,不喜歡見人,病在五臟。
東垣在《內外傷辨》中提到:詢問病人如果發燒怕冷,忽冷忽熱,感覺燥熱,發熱在肌肉之間,這是內傷引起的。如果發燒怕冷,同時感到寒冷和發熱,發熱在皮膚表面,這是外感引起的。詢問病人如果感覺口中沒有味道,吃不下東西,手腳不協調,兩脅發熱,這是內傷的症狀。
詢問病人如果飲食有味道,肚子感覺舒適,大小便正常,但筋骨疼痛,無法動彈,需要別人扶才能起來,這是外感的症狀。
詢問病人如果怕風,經常在露天的地方,刮大風也不覺得怕,但卻怕門窗縫隙的小風,這是內傷引起的。
詢問病人如果流清鼻涕,頭痛並且時常伴有自汗,鼻子呼吸短促,感覺氣不夠用,不想說話,這是內傷的症狀。
詢問病人如果小便次數多但不口渴,最初是因為勞累,吃得少而引起的。小便黃赤,大便經常乾結難解,或者排泄不暢,或者感覺虛弱無力,經常有像痢疾又不是痢疾的情況,或者腹瀉黃色的稀便,或者大便溏泄,或者便秘不通,這些都是內傷引起的症狀。
詢問病人如果心下感覺不舒服,或者胸部感覺悶塞,像刀割一樣疼痛,這兩種情況有時會交替出現,但不會同時發生。有時胃部連著心臟疼痛,向上牽引至兩脅疼痛,四肢無力,不想動彈,只想躺著睡覺,這些都是內傷引起的症狀。
詢問病人如果肚臍下方的相火之氣,直接向上衝到胸部無法控制,氣息沒有止息,嚴重時會氣喘吁吁,這些都是內傷引起的。
詢問病人如果頭痛經常發生而且沒有間斷,這是外感引起的。
詢問病人如果疼痛固定不移動,這是血液的疾病;如果疼痛到處遊走不定,這是氣的疾病。
詢問病人如果按壓疼痛的部位感覺好一點,這是虛弱的病症;如果按壓後疼痛更加劇烈,這是實證的病症。
詢問病人如果疼痛像在遊走,這是風邪引起的;如果疼痛拘緊牽拉,這是寒邪引起的;如果煩躁口渴,這是暑邪引起的;如果感覺身體沉重遲滯,這是濕邪引起的。或者因為沉迷於性慾,或者受到驚嚇恐懼,或者飲食不當,或者長期待在陰涼的地方受了暑邪,這些都是引起疾病的原因,所以要重視詢問病情。
以前有人喉嚨又痛又癢,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有一個醫生問他平時是否喜歡吃斑鳩,才知道斑鳩吃了半夏的幼苗而中毒,用生薑治療後就痊癒了。
又例如唐汝正治療小孩風熱的病,全身都好了,只有頭頂的病症沒好。詢問原因,才知道是乳母喜歡喝酒引起的,知道是受到酒毒的影響。在原來的方子裡加倍使用葛根和黃連,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