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五十五 (1)
卷之五十五 (1)
1. 肺主皮毛
經曰: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又云:肺主皮毛,在臟為肺,在體為皮毛是也。又云:手太陰者,沖氣溫於皮毛者也,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焦津液去者,則爪枯毛折而死。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肺與之相合的外部組織是皮膚,肺所滋養的是毛髮。又說:肺主管皮膚和毛髮,在臟器來說是肺,在身體外在表現則是皮膚和毛髮,就是這個意思。還說:手太陰肺經的經氣,是負責溫養皮膚和毛髮的。如果肺氣不能滋養,皮膚和毛髮就會枯焦;皮膚和毛髮枯焦,津液就會流失;皮膚枯焦、津液流失的人,指甲會枯槁,毛髮會斷裂,最終導致死亡。
2. 皮膚痛屬心火剋金
經曰:夏脈者,心也。夏脈太過,則病身熱膚痛,為浸淫。又云:少陰在泉,熱淫所勝,病寒熱皮膚痛。又云:少陰司天,火淫所勝,皮膚痛。
白話文:
醫書上說:夏天對應的脈象,是屬於心的。如果夏天的脈象過於強盛,就會產生身體發熱、皮膚疼痛的病症,而且這種疼痛會蔓延擴散。另外又說:少陰之氣在泉時,如果熱邪過於旺盛,也會導致寒熱交替和皮膚疼痛的疾病。還有一種說法:少陰之氣主導天時的時候,如果火邪過於旺盛,也會導致皮膚疼痛。
3. 皮膚索澤為肺燥
經曰:三陽為病,發寒熱,其傳為索澤。又云:陽明在泉,燥淫所勝,病身無膏澤,治以苦溫是也。
皮膚索澤,即仲景所謂皮膚甲錯,蓋皮滯而不清澤者是也。
白話文:
皮膚乾燥沒有光澤,是因為肺部乾燥引起的。
《黃帝內經》說:「三陽經生病時,會發冷發熱,如果病情傳變,就會導致皮膚乾燥。」又說:「陽明經主管津液,如果燥邪過盛,身體就會沒有油脂光澤,應該用苦味溫性的藥物來治療。」
皮膚乾燥沒有光澤,也就是張仲景所說的皮膚像魚鱗一樣粗糙,是因為皮膚氣滯,不能清透潤澤的緣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