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八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八 (1)

1. 丹溪治法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用二陳湯加白芷、川芎為主。肥人多是濕痰,宜半夏、蒼白朮。瘦人是熱與血虛,宜四物湯加酒芩、防風。勞復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汗出,兩太陽穴痛甚,此相火自下衝上,宜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當歸,甚者加知母、黃柏、蔓荊子、細辛。

偏頭風,在左屬風及血虛,風用荊芥、薄荷,血用當歸、川芎、芍藥、酒黃柏,在右屬痰與熱,痰用蒼朮、半夏,熱用酒製片芩。諸家不分所屬,故藥多不效。如因感冒而頭痛者,宜加防風、羌活、藁本、葛根、升麻、柴胡之類。風熱上攻,天麻、蔓荊子、臺芎、酒芩。苦頭痛加細辛。

痰厥痛甚者吐之,火者清之散之,虛者補之。壯實熱痛,大便結燥者,大承氣湯。頭面壅腫有熱,脈弦數者,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枳殼、荊芥、薄荷,如頂巔痛者,宜加藁本、酒炒升、柴。面上紅腫,因氣實連頭痛者,胃風湯。面腫生蒼,調胃承氣湯加薄荷、荊芥。

白話文:

頭痛多是由痰引起的,疼痛劇烈則火氣較重,應清熱化痰,用二陳湯加白芷、川芎為主。肥胖的人多是濕痰,宜用半夏、蒼白朮。瘦弱的人是熱邪與氣血不足,宜用四物湯加酒黃芩、防風。勞累後體虛,情況類似傷寒發熱出汗,兩太陽穴疼痛劇烈,這是相火由下往上衝,宜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當歸,嚴重者加知母、黃柏、蔓荊子、細辛。

偏頭痛,左側頭痛多屬風邪或血虛,風邪用荊芥、薄荷,血虛用當歸、川芎、芍藥、酒黃柏;右側頭痛多屬痰熱,痰邪用蒼朮、半夏,熱邪用酒製黃芩。許多醫家沒有辨別病因,因此藥物效果往往不佳。如果頭痛是感冒引起的,應加防風、羌活、藁本、葛根、升麻、柴胡等。風熱上攻頭痛,用天麻、蔓荊子、川芎、酒黃芩。頭痛伴有苦味,加細辛。

痰引起的昏厥疼痛劇烈者,應吐痰;火引起的頭痛,應清熱散火;虛引起的頭痛,應補益。身體壯實,頭痛伴有熱氣,大便乾燥者,用大承氣湯。頭臉腫脹伴有熱氣,脈搏弦數者,用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枳殼、荊芥、薄荷,若額頭疼痛者,宜加藁本、酒炒升麻、柴胡。臉部紅腫,因氣實導致頭痛者,用胃風湯。臉部腫脹且呈現青色,用調胃承氣湯加薄荷、荊芥。